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住房和租房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均衡程度及政府行为是影响流动劳动力住房福利的主要因素.文章在考查在京流动劳动力的住房需求和供给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流动劳动力主要通过租房解决住房问题;供需结构在低水平上实现了基本匹配;住房面积偏小、居住质量较差;房租、交通等成为影响住房选择最重要的因素;租房者与承租的住房信息渠道比较原始;政府在流动劳动力住房供给方面还有待加强.因此应增加针对流动劳动力的廉租房供给,进一步规范流动劳动力房屋租赁市场,建立流动劳动力住房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张煜晖 《经济界》2023,(1):57-63
人口是经济发展中最基础和最具有活力的生产要素,其结构特征对于一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口质量提升和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现实情况,试图厘清人口结构的变动能否引致劳动力配置水平的改变,进而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无论采用产业结构高度化还是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衡量产业结构升级,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劳动力质量提升以及劳动力流动能够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劳动力配置水平在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结论为促进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东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扩大就业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在实现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许多摩擦、起伏和痛苦。这些困难不仅根源于经济体制,并且根源于我国独特的人口经济国情。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扩大就业之间的协调,不但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难点,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 一、广东人口与就业状况 劳动力供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人口增长型供给,即劳动力的自然供给;二是发展型派生供给,即一部分已经就业的劳动力由于体制改革或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和发展性原因转为需要新的就业岗位的供给。广东…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人口流动受到限制情况下城市化和交易效率之间的关系.在本文的模型中,我们假定人口流动除了受到工资率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公共品消费的吸引,同时流动人口因为受到限制从而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之外形成了介于其间的劳动力市场,且人口流动达到均衡时三个劳动力市场需达到均衡,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效用也应达到均衡.这对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中国消除农村人口流动的限制、促进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政策内涵.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部地区劳动力转移多以外出务工形式出现,"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劳动力转移存在结构性矛盾,以青壮劳动力无限供给为主的"候鸟"加"兼业"流动模式会因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传统劳动力转移模式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因为人口的自然增长、企业改革以及农业改革催生过多剩余劳动力出现,从而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而劳动力需求总量也成上升态势,但是就业弹性却处于不断波动之中。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加大。不过,从长期来看,劳动力供求的矛盾会由于劳动力供给量的减少而不断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7.
基于系统性思维,构建了人口流动通过影响创业生态系统要素进而影响区域创新创业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带来的总量和结构多样性主要通过影响区域的文化、资本和市场这三方面系统要素,进而影响创新创业活动。文化要素通过促进新知识产生、推高交易成本对创新创业起“双刃剑”作用;资本要素通过提升劳动力互补、增加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对创新创业产生积极影响;市场要素通过增大市场潜力、提高机会成本对创新创业起“双刃剑”作用。研究结论为区域各行业创新创业水平的提升,尤其为面临较大创新创业挑战的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理想的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足够的劳动力需求者和供给者,劳动者可以任何地域内自由流动,市场上的工资价格信号引导着劳动力供给双方相互寻找,以达到配对的最终效果.但是现实中不存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者搜寻都要支付一定的成本,另外还存在制度、地域划分等阻碍因素,导致了失业者和岗位空缺并存的现象.本文从失业保险关系转移的角度入手,提出促进工作搜寻匹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浏 《企业导报》2010,(6):239-240
<正>一、基本情况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在1954年发表其著名著作《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且建立了第一个人口流动模型,这个模型在发展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著作是按古典学派的传统写成的,作为古典学派的假设,并提出古典学派的问题。从斯密到马克思的古典经济学家都假定,或者说都认为,支付维持生活的最低工资就可以获得无限的劳动力供给。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人口转移和人口流动概念与内涵的界定,认为当前人口问题研究的缺陷在于将人口移动问题简单化为劳动力流动问题.人口移动并不仅仅是人口问题,还包括智力、技术、消费能力、需求等方面的变动.工业化、城市化的实质是人口的转移而不是流动,我国单向模式的人口流动必须发展为城乡双向人口移动才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土地供给对中国城市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城市生产活动和劳动力居住提供空间的土地供给,对城市增长模式具有重要影响.在我国域市产业迅速集聚、劳动力流动的制度约束逐步放松的发展背景下,城市土地供给的数量和结构对城市经济、人口规模和结构及劳动生产率增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以2000年-2006年中国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数据建立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城市土地供给对城市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产业用地供给对城市GDP增长有明显的作用,但其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步下降,而技术及人力资本的贡献在不断增大.居住用地供给充足的地区劳动力增长较快.实证结果表明城市政府应根据城市自身产业发展与劳动力需求制定差异化的城市土地供给规划.  相似文献   

12.
曹明 《企业活力》2011,(7):48-53
河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河南农民工转移就业呈现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农民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总量大且增长速度快;农民工群体年轻化、知识化和技能化新特点显现;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岗位、方式日趋稳定;河南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省内转移就业;农民工就业的行业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正从长期"供过于求"转向"总量过剩,结构短缺"的新阶段。在"十二五"及中长期时间内,河南农村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转移就业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将逐渐趋向平稳;转移流动就业的形式仍以流动型和定居型存在;"刘易斯拐点"的迹象即将显现;从长期看,到"十三五"末,河南农村劳动力供给将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的第二阶段。劳动人口将出现负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将由结构性短缺发展到全面短缺。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办法劳动部在总结各地近年来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并从11月17日颁布施行,以促进农村劳动力步入按需有序流动的轨道。该规定指出,当本地劳动力无法满足需求并符合限定的条件时,用人...  相似文献   

14.
珠海市地处广东省南部,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需求不断扩大,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批打工者。外来工的大量涌入一方面对缓解珠海发展初期劳动力供给紧张局面、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人员的无序流动又对珠海的社会治安、城市管理、基础设  相似文献   

15.
观点     
正户籍制度改革能带动劳动力市场发展,促进劳动力进一步流动,它带来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研究表明,如果把改革措施做到位,通过促进劳动力的进一步流动,可以带来效率改善和生产力提升。每年大概能促进经济增长1.6个到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即使GDP增速在5%-6%,这项改革也能带来相当于1万亿-2万亿的收益,完全可以抵消所谓的改革成本。——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都阳  相似文献   

16.
北班 《企业世界》2005,(9):39-39
1.新增就业群体就业问题。2004年我国16岁及以上人口数比上年增加1660人,劳动力供给压力仍较大从城镇新增就业群体规模看,2004年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城镇退伍转业军人、“农转非”劳动力分别为775万人、35万人和270万人,合计1080万人,约占城镇劳动力供给总最的30.8%。新增就业群体的增长逐渐成为失业的主要来源,2004年约有31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占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的37.5%。  相似文献   

17.
一、劳动力人口流动现状 劳动力人口流动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人才流动,是指脑力劳动者的流动,二是体力劳动者的流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受户口制度,进城务工制度等多种制度的约束,人口流动的比率很少,甚至为零.改革开发后,随着各种新制度的实施,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中部省份的人口,他们在那找到用武之地,找到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土壤.据统计,据2000年统计数据,中部五省流出人口共计1819.8万人,占经济发达地区流入人口数2906.22万人的62.62%.  相似文献   

18.
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奋杰  刘明 《城市问题》2006,(8):44-46,53
人口迁入城市实质上改变了对城市发展影响较大的劳动力市场供给总量和供给结构.从宏观层面将人口迁入城市的原因归结为经济作用,利用收入与成本决定需求函数理论探讨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各因素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当前收入以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对城市吸引人口迁入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玮 《数据》2006,(10):53-54
长期以来,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不过,现在情况似乎正要出现一些转变.自2003年以来,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到安徽、江西等人口输出大省,民工荒持续出现.而根据前段时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05年中国13亿人口中,老年人口8000万,占总人口的7%.正在步入老龄社会的中国,不得不做好准备,以面对劳动力供给不足,人口负担系数增加,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的艰难时代.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超过1.5亿,因此中国劳动力在未来二三十年之内显然是过剩的,农民工就业压力沉重。2006年全国劳动力供给增量中,约有60%是农村新增劳动力,其中绝大部分需到城镇寻找就业机会。即使从2000年起每年新增安排800万人就业,也要到2030年左右才能较彻底地解决中国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然而当前在局部上,农民工短缺却是事实,在庞大的农民工人口的压力下,农民工流动渠道仍然不畅通。在种种构成“民工荒”和“民工潮”现象的原因中,大多数是制度本身问题及政策导向问题。这就迫切需要以新的观念和理念作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