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金少策 《浙商》2011,(7):54-57
放缓GDP增速预期的同时,浙江到底该走一条怎么样的道路?历史的重任再次考验富于创新的浙商。  相似文献   

2.
原创报道     
《浙商》2013,(15):22-22
宗庆后:浙商应走专业化协作道路 6月27日,在杭州举行的海外浙商致公峰会上,娃哈哈集团董事长、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宗庆后表示,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13亿,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市场潜力也非常大。  相似文献   

3.
沈晓琳  金靖摄 《浙商》2011,(21):72-73
改革开放30年来,浙商已经出现分化。一些已经甚至完全退出实业经孽,面兽缚依靠资本创新的浙商或将退出历史舞台,而大部分由社会责任驱动走上创新和转型升级道路的浙商将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4.
司徒微微 《浙商》2011,(16):49-51
“从事高科技产业,浙商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艰苦,在专业领域上创新。”首届“北大--浙商”产学研合作研讨会上,浙商对企业如何搞好产学研合作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浙江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份、一个资源贫瘠的小省,依靠自己的力量锐意进取,务实创新,奋力拼搏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创造了浙江奇迹。这个奇迹创造的主体被誉为中国的第一大商帮——浙商。浙江群体大规模跨区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道风景。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特殊历史时期,浙江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浙江省制造大省的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浙商正在经历一场内忧和外患的双重考验。  相似文献   

6.
《浙商》2020,(3):49-49
浙商大爱,在精准扶贫攻坚的道路上,他们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扶贫样式,展示了浙商新魅力。  相似文献   

7.
《浙商》2006,(4):43-44
即使“封杀温州炒煤团”的说法是无中生有,但近来山西省相关部门对煤矿的整治还是让投资煤矿的浙商感到很大压力,不走大就必须扩增产能并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或者走重组联合道路,如果不改变小老板的传统思想模式,他们就不可能在煤矿上有所作为。[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王文正  俞越 《浙商》2010,(5):59-61
李书福说:“浙商几乎都是白手起家,都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而且正在谋划未来新的更大的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9.
丁璐燕 《浙商》2012,(17):70-71
“20年前,浙商以‘不找市长找市场’精神受到广泛称赞;而如今,600浙商却因不找市场找省长’的行为收获一片质疑。是浙商精神褪化了呢,还是市场环境恶化了?”这是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总裁王米成,在7月20日发送的一条新浪微博引发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浙商》2013,(19):20-20
8月22日,《浙商》杂志社社长朱仁华在浙商全国理事会群发布了一条活动信息:“我们企业的转型升级到了过大关、啃硬骨头的阶段,如何从制造业中找到自豪与信心?我们在一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相似文献   

11.
《浙商》2008,(19):62-63
虽然依靠传统业起家的浙商,其身家要比依靠资本市场迅速暴富的主流创富模式(如金融、IT、能源等行业)下的新晋富豪要实在的多;但从长远看,市值管理的作用必须引起浙商重视。  相似文献   

12.
孔繁任黄光  李学勇 《浙商》2007,(10):110-111
商业世界的生存法则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规模决定一切的工业经济时代已不再是霸权,高新技术也不再是万能的,当今和未来产业的优势将更多地的建立在创意对其本身的价值提升和变革上,拥有创意比拥有机器更加重要。新经济对浙商最大的挑战是深埋浙商内心的文化传承——农耕文化的烙印,这个烙印注定了出身草根的浙商成就今日之辉煌,同时更注定浙商很难依靠自身力量完成新经济革命。一方面,浙商投身创意经济是必须和必然的出路,另一方面,脱胎换骨的背后必将伴随着深入骨髓的痛楚。  相似文献   

13.
罗言定 《中国报业》2012,(14):219-220
浙商,这个中国商业史上的传奇群体凭借自身的努力在世界范围内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本文首先分析了浙商所处自然、社会环境对于浙商精神形成的作用,再对近代浙商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两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从侧面了解浙商精神如何帮助浙商从近代动荡的时局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帮的历史进程,最后通过对上述近代浙商精神的提炼,提出了当代浙商所必须传承和发扬的浙商精神。  相似文献   

14.
姚先国  婴子 《浙商》2005,(8):26-26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本身。20多年来,浙商一路变化着过来,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遇到内外环境变化如此之大,逼迫浙商不得不在“脱胎”之后,还须“换骨”。但是,浙商面临的内外环境。到底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为什么在今天变得如此之大?环境一变,对浙商究竟有哪些大的影响?更为关键的是,面对巨大的变化,浙商应当如何与时俱进地变化?应该具有哪些应变之策?如果说浙商过去“脱胎”有畅快淋漓之感,那么今天的“换骨”不得不说是一个转型期的“阵痛”了。要在这个“阵痛”中有“痛并快乐着”的感受。就必须理清一些发展思路上的大问题。为此,我们从本期杂志开始。开辟“浙商之变”专栏,以期给广大浙商朋友在转型过程中有所帮助,也诚恳希望广大读者参与讨论,这也是“与时俱进的浙商精神”大讨论的延续。  相似文献   

15.
编读互动     
《浙商》2007,(17):21-21
去有句话叫做全世界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的地方就有浙商,希望今后能再加上一句:有浙商的地方就有《浙商》。希望《浙商》要学习浙商,用浙商精神来提升自己;《浙商》要紧贴浙商,随浙商去闯荡世界各地;《浙商》要服务浙商,做浙商永远的贴心知己;《浙商》要引领浙商,做浙商发展的指路明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陈江 《光彩》2008,(1):44-44
2007年7月,国家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浙江3/4企业被波及。浙商发展模式陷入困境,转型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正如陈中平所言:"这条路比较难走,但必须尝试。"  相似文献   

17.
胡俊翔  倪敏  鲁统磊 《浙商》2020,(3):54-57,8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2019(第十二届)《浙商》年会上,2019浙商年度创新人物隆重发布。他们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企业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楼方芳 《浙商》2009,(16):46-48
随着浙商银行、浙商证券、浙商保险、浙商期货、浙商基金、浙商信托等以“浙商”命名的系列金融机构陆续浮出水面,浙江本土金融业开始疾行。  相似文献   

19.
花絮     
《浙商》2010,(8):53-53
动情的开场白 “在与《浙商》杂志以及浙商全国理事会走过的5年多时间里,浙商全国理事会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带领兄弟姐妹们一起走南闯北,到处考察商机,帮助浙商维权;作为浙商的商学院,浙商全国理事会举办了很多的论坛,邀请像夏斌一样的全国重量级的专家给浙商讲课,指明方向。”这是嘉宾主持、浙江省工商联正厅级巡视员郑明治在联谊会现场的开场白。郑明治动情地说,“我深切地感受到浙商全国理事会不单单是《浙商》杂志的理事会,  相似文献   

20.
甘为民 《浙商》2012,(7):18-18
多年来,我一直都在关注《浙商》杂志。发现里面很多文章揭示了一条真理:只要你专注于一个行业,坚持下去,成功终会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