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一些学者按照以传播工具分类的思路将新媒体概括为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传统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四大媒体,新媒体又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一、新媒体时代下员工参与管理的新特点首先,新媒体提升了员工参与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3,(25):190-191
本文通过分析以网络游戏、社交网络、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分析用户使用新媒体进行个人形象塑造、现代人际传播的方式及特点,进而提出新媒体对使用者带来的精神或行动方面的不良影响。反思现今发达的信息传播系统,以实现一个更有效的新媒体自我形象塑造和人际交流方式,营造一个更健康的人际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新媒体?一般来讲,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相似文献   

4.
微博作为媒体传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广播这一传统媒体来说,如何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更好地进行发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本文分析了微博与普通节目互动方式的区别及优点,并提出了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更地运用微博促进广播这一传统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信息传播环境的变化,科普传播工作也进入了新媒体传播时代。与传统科普传播媒介相比,利用新媒体进行科普传播具有独特的优势,也适应了时代发展和科普受众的需要。对此,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科普传播的品牌优势,打造科普微信公众平台,形成"以科普微信公众号为核心,以期刊媒体与线下科普活动为两翼的全方位互动辐射"模式,为新媒体环境下科普传播新模式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气象影视服务开展融媒体传播是公共气象服务未来的发展方向,把握目前全国媒体改革大趋势,结合融媒体传播特点,整合现有的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开发基于新媒体传播的服务新模式,发展融媒体气象影视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地下钱庄”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钱庄"是非法经济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地下钱庄"的活动从未停止过,它已成为一道法律治理的难题。笔者认为:对"地下钱庄"的治理,必须按照"疏堵结合,打防并举"的方针,尽快完善打击"地下钱庄"有关法律法规;立法上应适当放松外汇强制性管制,以满足企业和个人正当的外汇需求;法律实施上则采取以"制度对接和专项打击"为主的强力手段来遏制"地下钱庄"活动。  相似文献   

8.
于天骄 《活力》2012,(16):117-117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召开的年会上首次提出的“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当时是指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所明确的意思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种主要大众传播媒体”。发展到如今,“新媒体”的内容更加丰富.又发展出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第五”“第六”媒体等的新型传播形式。网络传播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传播方式,已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新媒体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其传播的道德规范却暴露出很多值得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网络化和可移动为主要特征,集合语言、文字、数据、音频、图像为一体,不受传统媒体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种被美国《连线》杂志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的新媒体,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新媒体改变了媒体格局,一种多媒体、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崭新传播结构正在构建,新媒体带来了新闻传播的新时代。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应该正确认识新媒  相似文献   

10.
一、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的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提出的。美国《连线》杂志曾对新媒体的表述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丹·吉尔默(Dan Gillmor)认为:新媒体就是新闻媒介。美国《连线》杂志曾对新媒体这样定义: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相对的概念,相对于报纸,广播是新媒体,相对于广播,电视是新媒体;相对于电视,今天的网络又是新媒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匡文波认为,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并以此为标准,对目前新出现的媒体形态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1.
张素梅 《活力》2014,(10):120-120
“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媒体被打上了“旧媒体”烙印。作为一个新兴媒体概念,“新媒体”并非初始于媒体内部,40多年前,就有“新媒体”一词,由于受众的广泛使用与传播,“新媒体”正逐步鲸吞“旧媒体”的话语权,受众可以通过与纸媒、电视、电脑相区别的数字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作为媒体人,有必要研究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及产业化模式,并对其误区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魏旭  韩锋  魏鹏 《价值工程》2015,(2):324-325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新媒体最突出、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即时互动性,从本质上说这种互动是人类存在的方式。而在新媒体时代,麦克卢汉所提出的传统的"地球村"的概念无法表达新媒体所带来的新的世界观的变化,它始终带着旧媒体时代话语表达方式的局限性,而相比之下"桃花源"这一概念因其自身的深刻内涵,更能体现出新媒体发展对我们社会的启示录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邱丽娜 《活力》2012,(4):59-59
在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媒体的猛烈冲击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宰割”进程几乎是加速进行。传统媒体原有的技术和传播优势正在弱化,新媒体在内容价值、传播效果和传播特点等方面的优势让纸媒的弊端更加凸显。媒体受众已将本就有限的个人时间进行了重新分配,并逐渐向新媒体转移。  相似文献   

14.
何宇宏 《财会通讯》2014,(4):109-114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数字化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信息覆盖面广、自主操作性强等特点渗透到了社会发展的众多角落。搜索引擎、手机媒体、网络博客微博、零售终端媒体等众多的新媒体形式,打破了传统报刊、电视媒体信息传播的流程,创造了自身的价值。本文以数字新媒体的风险投资作为切入点,结合数字新媒体各细分市场的风险投资情况,建立基于数字新媒体的风险投资评价体系,并将该评价运用于对优酷风险投资评价的案例分析,以验证评价体系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自2011年10月至今,PM2.5一直是社会大众和媒体热议的一个话题,新媒体在其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PM2.5相关报道的分析,总结出了PM2.5在新媒体的传播路径,并对北京市海淀区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新媒体是目前大学生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且其对受众环保意识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发现了新媒体对于环境报道的一些局限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政府加强环境管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加速了新媒体的诞生,而手机媒体作为第五媒体,既继承了传统媒体的优势也发挥了新媒体的特点。并且手机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现代智能手机集录音、照相、摄像、编辑文字于一体,从而为新闻传播的时效性、真实性创造了条件。并且手机媒体的使用范围特别广,所以如果用手机媒体传播新闻可以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从而很好地起到新闻宣传作用。因此要想了解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首先要知道手机媒体的特点,才能更好的为加强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正面影响奠定基础。本文主要通过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探讨手机媒体的优势和具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作为传统的纸质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校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在校报的内容上如何应对呢?本文主要从坚持正确办报宗旨,明确办报定位,突出办报特色;突出新闻策划,提高文化品位;树立"新闻精品"意识;打造品牌栏目;加强深度报道,重视典型报道;重视"新闻评论"等方面为高校校报应对新媒体挑战提出了内容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罗志荣 《企业文明》2006,(12):33-35
以互联网诞生为标志,手机、博客、维客、播客、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层出不穷,掀起了一股规模空前、深度空前的媒体革命浪潮。不论是在新媒体的传播技术方面,还是在新媒体的传播内容与形式方面,都是传统的印刷类报刊媒体、电子类广播电视媒体所不可比拟的。由新媒体革命推动的,不仅是传媒产业、传媒企业的突飞猛进,而且是对人类潜能的大解放和对人的本质的大发展。新媒体革命,是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一次提升世界著名的媒介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其享誉全球的经典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曾经深刻地指出:媒介不只是传递信…  相似文献   

19.
“碎片化”全景下的新媒体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碎片化"我们已经提了这么多年了,虽然看起来是重谈老调,但不可置疑的是,"碎片"一样的新媒体形式还在不断产生,不断发展壮大。每个媒体碎片就好像是一个不断生长的细胞,伴随着每个细胞的成长,整个新媒体这个母体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主流、越来越吸引广告主的目光。  相似文献   

20.
面对以数字化为基础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冲击,消费者的媒体接触习惯已发生了根本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摆脱对传统大众媒体的依赖而加入到方便快捷的新兴媒体之中。与传统的信息沟通渠道相比,新媒体的互动性和递进式两大特点,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和消费观念。新媒体不仅满足了人们信息获取的需求,也为许多品牌的营销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为此,需要在掌握新媒体传播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品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