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表明,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是经济发展中由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为主过渡的较长过程,是工业结构不断升级、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不断进步的过程,工业化不完成,现代化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2.
加快湖南工业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各国经济发展经验表明,经济发展过程一般要经过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三个时期。工业化是经济发展中由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为主过渡的较长发展过程,是工业结构不断升级、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不断进步的过程。美国、英国、日本等工业化先行国家从发动产业革命到完成工业化都经过了100多年的时间。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经过4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才初步完成工业化任务。  相似文献   

3.
20多年,浙江实现了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由农业为主的经济小省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大省,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等一系列深刻转变,资源配置方式、经济结构、发展格局、城乡面貌和城乡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本文从工人创业机制、市场工业化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变等几方面总结了浙江的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4.
季丹虎 《生产力研究》2007,51(2):95-97,128
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必要条件。文章以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英国为研究对象,从工业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考察英国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次序。这为处于不同工业化进程地区的中国农村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转移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赵秀丽  武岩 《经济论坛》2009,(14):13-15
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靠牺牲农业支持工业发展是工业化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从而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但是,西方国家在工业化完成以后推进了农业的现代化,而中国为什么在工业化完成之后没有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呢?本文在追溯资本主义国家原始积累过程和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式进行了反思,并沿着这条主线分析当前的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洪怡恬 《经济论坛》2002,(22):62-63
一、工业化中期阶段工农业的平衡发展目前,我国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作为一个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期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经济发展需要在产业结构上有实质性的转换,使工农业靠自身积累均衡发展。1.从农业哺育工业逐步转向工业反哺农业。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已经到了应当调整工农业比较利益,即实现由“抽农”向“补农”的转变,使工农业各自达到自养和平等发展的阶段。中国经济过去长期处于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受保护的状态,因此,在现阶段工业化进程中,必须通过价格调整和宏观调控,逐步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尽量减少抽取农业资…  相似文献   

7.
孙克强 《江南论坛》2002,(10):17-19
(一)调“绿”产业结构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二十多年来,江苏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步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向以工业为主的省份发展,真正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如何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同时实现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也是全省各地今后一个时应重点  相似文献   

8.
徐宗和 《经贸实践》2009,(10):14-16
穿越千年变局、百年复兴和60年发展的时光,浙江工业从农村工业化起步,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浙江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实现了从工业小省到工业大省的重要跨越,较大程度地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历史转型。在举国上下欢庆新中国60华诞之时,我们更要总结和展望。因为我们从改革中走来,怀揣着光荣与梦想。改革是正在发生的历史,历史在改革中延伸。尽管激情燃烧的岁月已渐行渐远,但作为传媒,我们依然守望。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由农业经济为主过渡到以工业经济为主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和发展过程。工业化不仅意味着大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大幅度增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和增进国民福利,而且意味着将工业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导入非工产业,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整体进步。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不仅是物质文明的  相似文献   

10.
在工业化进程中,资源自农业向工业的转移,工业的加速发展,往往引起农业萎缩.如何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如何对待农业萎缩问题,是工业化进程中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征地制度的制度悖论与创新路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必然会发生农地从农业用途向非农用途的大量转变,农地用途的改变,实质上是一个国家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农地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现阶段我国农地用途向非农建设用途转变除个别例外,主要是依法通过国家征地的方式实现。由于农地征用补偿标准由政府制定,没有真实地反映农地资源的稀缺程度,影响了农地的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过低的征地补偿费导致国有土地的出让价格和征地补偿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差,有关利益主体对征地收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这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加速了农地的非农化进程。这一制度引发的社会分配不公正,导致的生产和交易低效率等问题,已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征地制度改革已经提上决策层的议事日程,成为重大政策课题。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地处华夏腹地,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粮食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及交通运输枢纽,具有较强的资源支撑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近年来,河南省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朝着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必经之路。现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工业化的不同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加速我国及各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早日实现高度的工业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加速该地区工业化进程,是其二  相似文献   

14.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省工业规模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全国第15位跃居全国第4位,并连续保持10多年。工业经济由小变大,有力地推动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从1979年到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份额的近一半来自工业;全省财政总收入累计的40%以上,来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的税金,如果算上规模以下企业,比重要超过一半。2011年,我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5.4%,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50.9%:工业从业人员近1600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的比重约为42%;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95.9%;工业企业的专利成果占全省专利成果的70%以上。工业在我省从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基本温饱向全面小康跨越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工业的历史性地位和作用必须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湖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必由之路。我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已有良好起步,初步显示了其作用,但同时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为此,根据我省实情,提出了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转变发展定位,实现由农业省向工业省的转变 自然资源、资本、人力、技术进步和体制是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它们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吉林省农业资源丰富,有着依托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的优势,所以,发展的定位始终是定在"农业大省"上。但就农业发展农业的思维,导致工业与农业脱节,城乡差距拉大,农业出现"两高一低"的现象,即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比重偏高,绝大多数年份维持在25%以上;农业从业人员比重过高,始终在50%以上;农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较低。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已经证明,无论农业资源是否丰富,工业化都是必然趋势,农业问题的解决,仅仅靠农业自身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须从农业外找出路,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发展,用工业发展带动农业发展并反哺农业。  相似文献   

17.
西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实现九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逐步实现九个转变,即由农村农业主导型发展战略向工业主导型和城市化发展战略转变;由资源导向型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向市场导向型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由内向型工业化向外向型工业化转变;由采矿重工业型模式向轻工业型模式转变:由“一刀切”、“遍地开花”发展模式向“工业园区”发展模式转变;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模式转变;由依赖公有经济实现工业化向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实现工业化转变;由污染工业向环保型、可持续发展工业转变;由传统工业化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转变。  相似文献   

18.
解放后,经过全省人民五十多年的努力奋斗,我省工业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业化程度取得了长足进展,具有明显的先慢后快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和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湖南的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到1978年,湖南省的工业化程度系统数只有0.3402。1978年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湖南的工业化演进出现质的变化,步伐大大加快,1993年工业增加值一举超过农业,将湖南带入国际公认的半工业社会,工业化程度系数上升到0.6801,经过“八五”后期和“九五”期间的努力,湖南工业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衡量工业化8水平高低的工业化程度系数提高到1999年的0.7187。但湖南与全国1970年进入半工业化和1998年进入工业化社会的速度相比,已明显滞后,要实现完全工业化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湖南工业化进程的生态环境压力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尤其是工业的加速发展,资源能源的利用和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这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基于湖南经济发展中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大这一状况,现利用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ESl)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压力作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湖南自1999年至今,随着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资源能源压力及环境污染压力均明显加大。故走生态工业化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20.
任权 《经济论坛》2006,(19):25-27
一、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欠发达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主要位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慢,经济总量小,农业占经济比重比较大,是我国二元经济中较落后的一极,是工业化进程比较慢,现代化水平不高的一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瓶颈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从这个意义上说,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整个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实现了现代化,那么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县域作为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是传统农耕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的交汇点,是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村向城镇转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