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媚  贾建锋  赵连 《人力资源》2005,(11):16-17
裁员,一个沉重的话题。然而,随着组织变革的加速,并购之风在企业界愈演愈烈,企业领导者和员工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面对这一令人痛苦的问题。国际上,摩托罗拉公司在10个月内连续三次裁员;朗讯宣布全球裁员1.6万人计划;三菱汽车公司裁减8000名员工;索尼全球裁员10%;波音公司再裁1440人。国内企业裁员的消息也从未间断过。先是联想、实达等IT公司,接着是几大保险公司也紧随其后.实施减员。没有泪水和怨气的裁员艺术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们一门必修的功课。  相似文献   

2.
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加剧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工厂、商店、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大小企业纷纷进行裁员.这些不仅考验着处于生死关头的企业的责任心,也考验着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信心.金融危机中,企业处理裁员问题时应把握好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渊明 《人力资源》2006,(20):54-58
近两年来,一轮又一轮的裁员从跨国企业波及到内资公司。2005年,德意志银行宣布裁员5200人,惠普1900名员工“自愿”离职,BBC裁减20%的员工,爱立信因关闭CDMA业务而裁员250人,JBM实施了“全球万人裁员计划”;在国内,2006年7月中旬发生了百度裁员风波。这些知名企业纷纷举起裁员的大旗,让国内外其他企业在观望、猜测之余也惶惶不安,不由反观自身:企业是否需要用裁员来换取发展?能否承受得起裁员的风险?又该如何去规划裁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过程中,组织的变革与创新加速,企业的并购重组浪潮迭起,裁员的问题一次又一次被无情地摆在了每一个人面前。在这样一个企业和员工都回避不  相似文献   

5.
金融海啸袭击全球,经济萧条考验着每一个人.全球许多企业纷纷举出了裁员、减薪的大旗…… 面对危机时刻,马云和梁稳根却亮出了不同的招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非但不减薪,反而要给除了副总以外的员工加薪;不裁员,反而要在2009年扩招5000员工.他号召员工,"请带上你的家人去花钱!去消费!去享受我们一年的辛苦成果!"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玩得更绝:2009年只领1元年薪.三一集团全体董事降薪90%,集团高管降薪50%,而对普通员工却承诺"不裁员、不减薪".  相似文献   

6.
全球第一大PC制造商惠普宣布其自成立73年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将裁撤2.7万名员工,而前年11月,惠普刚强推一波多达9000人的裁员行动。全球最大半导体厂商瑞萨也计划裁员1万人,黑莓则"磨拳擦掌"预计再裁2000人时,松下"下手也狠",将在本年度内对总公司7000人中裁员50%。此波裁员潮一波接一波,一浪比一浪大。  相似文献   

7.
月度关键词     
《英才》2013,(1):18-18
花旗大裁员两个月前刚刚更换全球CEO的花旗银行,于12月初公布了1.1万人的全球裁员计划,其中个人银行业务约6200名员工、投行业务1900多名员工和后台操作部门2600名员工将被辞退。此规模达到其全球员工总数的4%,比2011年在总部裁减4500人的计划多出2倍。  相似文献   

8.
裁员平衡术     
3月10日,联想集团正式公布了其“战略裁员5%”的消息。据悉,这是联想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大规模的裁员。联想声称,“此次裁员系战略调整的行动之一,与员工的表现及业绩无关;同时,联想集团安排了周详的补偿计划,并为离职员工提供心理辅导、再就业支持等服务。”在媒体眼里,此次联想裁员表现得非常专业。然而,3月11日晚,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一些联想留任员工的文章,让业内人士对此次裁员的系统规划性及员工情绪及沟通策略表示怀疑。看多了跨国企业裁员,怎么看我们本土公司的规模性裁员,这是个问题。而且,对联想集团裁员所引发的有关裁员平衡术及企业战略决定下的人才策略的讨论,要比对联想集团裁员本身的讨论,对中国企业更有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辉  胡迪 《人力资源》2005,(21):6-9
信心与忠诚的艰难重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组织的变革与创新加速,企业的并购重组浪潮迭起,裁员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提高效益、度过难关的有效手段.但大多数企业一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裁员本身,而未顾及对幸存员工的精神安抚.事实上,那些裁员后的幸存者除了有仍端着饭碗的庆幸,也有告别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事的忧伤,还有由人推己、兔死狐悲的不安和恐惧……,这将对他们今后的工作状态造成莫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冯洪江 《经营者》2002,(6):48-50
<正> 省1个人省10万元记得通用公司总裁韦尔奇先生的一次裁员,当初大部分人不理解,甚至谩骂。但5年后,当其他企业感到压力,开始裁员时,通用已轻装上阵,走上了快速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全球企业纷纷大幅裁员,令人遗憾的是裁员风潮中也裁掉了许多具有专业技术的白领员工,企业在不经意中流失了自己的智慧资源。 企业为降低成本采取裁员的方式情有可原,但因此对公司造成的负面效应却不应该忽视。员工离职实际是公司资源的变相流失。因此,正确处理员工离职事件及其影响,将公司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应当是公  相似文献   

12.
用文化温心     
全球经济走熊,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为了能够过冬,企业裁员减薪似乎不可避免. 然而,裁员减薪看起来尽管是短期内最直接且效果最明显的选择,但似乎并不是企业过冬的唯一选择.更为前瞻与长远的选择似乎是如何让员工与企业"抱团"过冬.  相似文献   

13.
张小明 《人力资源》2005,(11):14-17
2004年秋末冬初,一股覆盖电信、科技、医疗等诸多行业的并购热潮席卷全球,一直延续至今.与之相伴的是,一个个大规模裁员计划陆续公之于众.在华尔街银行家为并购交易击掌庆贺之时,很多员工已经暗自做好准备,等着人力资源部发来辞退信,然后拿着遣散费回家了.对于参与并购的公司来说,这只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平常一招;对于被裁掉的员工而言,也不过是职场生涯的又一个"拐点".  相似文献   

14.
裁员对企业全体员工士气的打击不可小视,裁员对组织能力的伤害、对组织运营系统的负面冲击必须予以高度关注。裁员,一个无论企业还是员工都惟恐避之不及的话题。长期以来,企业一直把裁员问题藏在口袋里,员工则更是把裁员的话题埋在心底。不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提到裁员问题总会  相似文献   

15.
裁员是个沉重的话题,会涉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工作,缓解矛盾,保持员工的积极性,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企业经济性裁员屡见不鲜。《劳动合同法》为了保护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放宽了经济性裁员的条件,给予企业更多的权利。由于经济性裁员会直接导致一批劳动者失业,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劳动合同法》对经济性裁员规定了一系列的条件和限制。如何妥善处理好经济性裁员问题,如何在裁员过程中尽量做到平稳和缓,尽量避免被裁人员的抱怨和过激行为,关系一个企业的形象和社会责任。本文通过对《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的分析,对经济性裁员的条件、程序、对象等进行阐述,为企业人性化实施经济性裁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金融危机肆虐、经济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一些企业除了采取减薪措施之外,裁员也常常成为一种无奈的自救抉择.那么裁员的适应条件有哪些?应该遵循何种程序安排?哪些员工可以裁?哪些员工不可以裁?应该给予被裁员工以何种经济补偿?企业在采取裁员措施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此我们专辟两讲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伍刚  赵溪 《中外管理》2005,(11):52-52
裁员行动完成之后,在70天左右的时间,需要对行动进行一次分析,有条件的可以加入员工观点调查,以从定量和定性指标上就裁员对企业员工的影响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已经开始侵蚀经济领域的每一个角落,危机中的企业开始"断尾求生":裁员!裁员犹如企业中的一场"地震",处理得好,可以让企业获得重生,处理不好,则可能震垮人心!惠普凭借优秀的理念、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柔性化的裁员措施,送走员工,却留下了人心.  相似文献   

19.
自从马克·赫德成为惠普新任 CEO 以来,将要执行规模性裁员计划的传言一直没有平息过,有权威分析师更透露:“包括赫德在内的惠普高层一致认为惠普雇员数量臃肿,预计惠普将裁员10%。”惠普全球雇员数量为151000人,裁员10%意味着将有15000人离开公司,身处不赚钱的电脑业务的员工自然是高危对象。原因是,作为全球第二大电脑厂商的惠普,面对的是全球电脑制造业的70%的利润被戴尔攫取的事实。华尔街公认“成本大师”的赫德绝对不会坐视不理,惠普的电脑业务肯定要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把生命中最好的时光交给你们了,带好我们,不要走错"大裁员首先损失的是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分析人士认为,华为的"裁员门"在强势的企业文化下,顺利地跟现实的中国劳动法捉了一次迷藏。华为的偷换概念是把企业裁员和自动离职进行了转换,而且,还把自己跟"血汗工厂"富士康以及强势企业沃尔玛相提并论。五十步笑百步地说,"我们比那些企业对员工宽厚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