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媛 《时代金融》2011,(29):45-46
股东代表诉讼作为公司法赋予股东制约公司与公司高管的法律手段在特定情况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引进国外双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以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确有必要。关联公司股东代表诉讼的研究对于我国的股东代表诉讼的立法与司法审判具有重大的补缺作用,它也是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监督公司董事和高管的有效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司法》以保护股东权利作为其立法宗旨。实践中公司机关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滥用权力、侵害股东权益的现象大量存在,股东依法享有的权利往往难以顺利实现。股东直接诉讼和股东代表诉讼一样,是保护股东权益的重要制度。但我国当前的股东直接诉讼制度不够完善,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保护股东权益的作用。我国应尽快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3.
肖龙 《时代金融》2012,(17):150-151
股东代表诉讼是存在于公司法中的一种特殊的诉讼方式,它有着自己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的民事诉讼。我国《公司法》在2005年引进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这对于完善我国公司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在制度构建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对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审判监督程序与一般诉讼中的审判监督程序的不同点进行分析探讨,对于完善我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肖龙 《云南金融》2012,(6Z):150-151
股东代表诉讼是存在于公司法中的一种特殊的诉讼方式,它有着自己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的民事诉讼。我国《公司法》在2005年引进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这对于完善我国公司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在制度构建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对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审判监督程序与一般诉讼中的审判监督程序的不同点进行分析探讨,对于完善我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股东代表诉讼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松山 《海南金融》2009,(8):56-59,63
股东代表诉讼是中小股东监督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相对人行为、维护公司权益和自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本文作者通过对上市股东代表诉讼运行机制的介绍.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东代表诉讼的实际情况,分析该制度在我国面临的困境和原因,提出推动我国上市公司股东代表诉讼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设立是为了解决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对于保护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中,既涉及公司的利益,又关系到公司的利益。因而,需在两者的利益摩擦中寻求一种平衡,亦即需在鼓励代表诉讼和限制股东滥诉、保障股东利益和尊重公司人格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付明叙 《金卡工程》2011,(3):208-209
股东的出资义务要求股东应当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约定所需认缴的出资额,若股东违反其出资义务则会损害公司的相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解决欠缴问题的最佳状态是公司在其运营的过程中,由欠缴股东自觉补交;在股东不自觉补缴的情况下,由公司基于公司章程直接诉至法院要求其补交;若公司怠于行使追缴权,则享有代表诉讼权的股东可以提起代表诉讼要求...  相似文献   

8.
股东代表诉讼是中小股东监督公司董事、高管、实际控制人及其他相对人行为,维护公司权益和自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股东代表诉讼运行机制的介绍,分析该制度在我国的执行状况,并提出推动我国上市公司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石琳 《金卡工程》2010,14(11):132-132
我国新《公司法》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明确规定提起诉讼的股东为原告,但是对公司诉讼地位没有明确。近年来,我国大股东、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滥权侵犯公司和中小股东的现象日益严重。对股东代表诉讼应采取激励机制,对原告的资格限制应放宽。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当公告通知公司的其他股东可以作为共同诉讼人参加诉讼,应当通知公司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相似文献   

10.
实行股东代位诉讼制度,对保护公司民事权益、强化股东对公司经营的监督、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我国在公司法律中引入这一制度,并对有关问题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0月27日新公司法的出台,使得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这一舶来品登上了中国公司法律制度的舞台,也使得这一制度体系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这是我国公司法对现实要求的积极回应。但是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尚有不足之处,如诉讼主体资格、被告范围、代表诉讼的法律效力问题等方面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陈俊明 《金卡工程》2010,14(2):228-229
新《公司法》所确立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对股东权益保护至关重要,但是股东代表诉讼常口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公司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地位不明;缺乏必要的股东诉讼激励机制;举证责任分配不舍理。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姚婷  宋庆萌 《金卡工程》2010,14(7):169-170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对于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详细研究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区《公司法》对股东代表诉讼规定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股东代表诉讼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熟资本市场的核心在于对中小股东合法利益的保护,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建立为中小股东合法利益提供了一道法律屏障。股东代表诉讼与一般诉讼不同,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设计时,应该着重处理好中小股东合法利益保护与防止滥诉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我国修订的《公司法》完善了股东直接诉讼、新规定了股东派生诉讼,赋予了股东新诉权。新诉权的行使在理论和实践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却,如对新诉权的认识、公司的法律地位、诉讼前置程序的例外、股东和解、股东诉讼积极性、法人董事等方面,本文在分析以上阻却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希 《金卡工程》2009,13(11):25-26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新《公司法》从国外移植过来的一个新的制度。因此立足于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同时与世界其他国家所建立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就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曹益军 《中国外资》2011,(8):191-192
<正>明确原告范围是股东代表诉讼应首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对原告资格实行持股时间与持股比例的双重限制有着其合理性。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他人均可成为被告,他人应既包括控股股东等其他公司内部人员,也包括公司外部第三人。起诉股东起诉后,法院应通知其他股东参加诉讼,可以以原告名义或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在与现行民事诉讼法不冲突的情况下,将公司作为无独立请求权之第三人参加诉讼相对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8.
股东代表诉讼源于英国衡平法,在我国2006年的《公司法》中有所体现。股东代表诉讼源于英国衡平法,对于保护中小股东具有重要意思。但是目前我国公司法对此规定有待细化。本文拟从公司参与诉讼的必要性及其法律地位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证券法》第94条第3款对投资者保护机构持股比例及期限的豁免,为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开展股东代表诉讼提供了条件.得益于此,中小股东于公司内部的失衡局面可能达致适度矫正.然而需予认清的是,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的股东代表诉讼实践并不能彻底激活股东代表诉讼手段.有限的诉讼资源和较高的诉讼难度,决定了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股东代表诉讼一方面并不能替代普通股东代表诉讼,另一方面也不可能明显激励普通股东开展股东代表诉讼.日本股东权益监督组织、韩国民主参与人民团结组织及我国台湾地区证券投资人及期货交易人保护中心的相关股东代表诉讼实践,进一步佐证了上述论断.因此,股东代表诉讼的彻底激活仍有赖于市场机制的完善.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股东代表诉讼更应以补充性、示范性的角色为定位,在律师薪酬、起诉标准、取证途径、行权手段等方面寻求完善.  相似文献   

20.
李冬华 《中国外资》2010,(20):207-207
随着新《公司法》的实施,有关股东知情权的诉讼案件明显增多。股东知情权是公司股东的一项重要权利,公司股东享有及时、充分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及相关信息的权利,这是股东正常行使各项股东权的前提,但是股东知情权的行使应有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