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奇 《中国经贸》2014,(7):98-100
为彻底解决我国证券市场普遍存在新股高估值、高溢价的现象,2014年新年伊始,我国股票IPO实行注册发行制。在注册制发行体系下,券商需要不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生存优势,就必须在承销理念、业务模式、服务深度、定价方法以及风险管控等环节大力开展业务创新。  相似文献   

2.
《上海国资》2009,(8):82-82
中国建筑A股发行确定的价格区间为396元/股-418元/股.对应的2008年的市盈率水平为:48.59倍至5129倍。根据新股发行的定价“传统”,中国建筑最终的发行价为418元毫无悬念.也就意味着其发行市盈率将高达51.29倍。 近期房地产类股票走势强劲,因为“未来房地产业务将是其发展的重点”.中国建筑因之享受了较高的溢价发行。尽管如此,这也不应该是中国建筑以高价发行的方式实施“圈钱”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陈绍霞 《环球财经》2010,(3):103-104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在新股发行市场化的大旗下。创业板新股IPO市盈率频创新高;2009年10月首批28家新股最高发行市盈率82.2倍、平均发行市盈率56.6倍。远高于主板二级市场平均约23倍市盈率.曾引发市场一片惊呼.然而今年1月7日当第四批8家创业板发行时.最高发行市盈率进一步攀升至123.9倍、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88.6倍.再度刷新纪录。  相似文献   

4.
吴遐 《沪港经济》2009,(9):43-45
7月10日,首单新股桂林三金以32.89倍的发行市盈率粉墨登场。截至目前,在已经发行的新股中,除了四川成渝以20倍的市盈率发行之外,其它的均在30倍以上。并且,在中国建筑发行市盈率飙升至51.29倍之后,光大证券“当仁不让”地再次刷新了今年的“纪录”,其58.56倍的发行市盈率,为重启IPO以来最高值,也是A股历史第5高的发行市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影响我国A股市场新股IPO抑价的多因素模型,对IPO抑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IPO发行抑价主要与我国新股发行机制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有关。要降低新股的IPO抑价水平.需要提高新股发行的信息披露程度、缩短新股发行日至上市日的时间间隔、增加新股发行的定价效率、规范和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承销商。  相似文献   

6.
周冠年  孙寅 《中国经贸》2010,(22):114-116
2009年6月IPO重启,随之出现一系列“IPO乱象”,其中“创投”业界的暴富神话在国内市场愈演愈烈,新股发行高PE的原因引人深思。本文以IPO重启以来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新上市的193家(截止到2010年6月28日)企业为研究对象,将其以一定标准区分为创投企业和非创投企业,相对于非创投企业,创投入股企业的新股发行PE水平更高,即创投对于抬高新股PE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创新性地把“创投”因素纳入对新股发行高PE原因的思考,深刻分析了中国具有特殊制度背景下资本市场的这类愈演愈烈的IPO乱象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7.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前后定价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建  马富强 《山东经济》2011,27(3):94-100
2009年5月份中国证监会启动新一轮股票发行制度改革,一年来先后有两百多家公司在A股市场成功上市。在新的发行体制下,一方面新股抑价程度有所降低,另一方面高市盈率发行、破发、超募等问题突出显现,人们关于此轮改革的成效存在广泛争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运用相对价值判断标准对改革前后新股发行定价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发行体制改革后发行价高企,但是能够更好地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发行价存在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新股询价链条上,从上市公司、保荐券商,到基金公司,没有人希望价格低,只有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希望价格低。华宝兴业基金暂停新股询价的一则友情提示,将当前新股询价体制中默认的规则打破。A股市场新股的发行定价是通过询价制度来确定的,但是在此制度下新股发行"三高"问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一直困扰着市场。  相似文献   

9.
新股发行大改革 3月份以来,证监会前所未有地安排了6场记者会、2场网络访谈直播,12位证券界“两会”代表委员陆续亮相。针对IPO重启、创业板推出,特别是新股发行的改革等问题,证监会官员给予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解答。“A股市场的IPO启动势在必行,但何时启动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和完善密切相关。”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指出。  相似文献   

10.
近期新股接连“破发”,也催生了发行市场的变革,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新股发行节奏放缓迹象明显。但根本的解决办法不应该是逃避,当一只新股跌破发行价的时候,整个市场更多的是表示出一种惊奇;但当大部分新股都开始跌破发行价时,已经开始意味着“炒新时代”可能将成为过去,而更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高发行市盈率作为高溢价的计量基础,选取发行市盈率大干20倍的690只股票,分别采用累计异常收益率模型和购买并持有异常收益率模型对其IPO长期价格运行趋势进行研究,得出了IPO股票3年弱势的结论.同时本文考察了发行市盈率与IPO长期价格趋势的关系,结果并未发现它们的相关性.最后,在已有的研究数据上对计量IPO长期价格趋势的累积异常收益率模型和购买并持有异常收益率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它们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张志刚 《中国经贸》2011,(20):100-100
创业板IPO存在高市盈率发行和新股首日抑价现象,影响到了投资者利益和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在现行发行询价体制下,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出发,探究其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证券市场上IPO抑价过高,股票价格与价值相背离,造成新股在市场上长期表现不佳、效率低下。我国IPO抑价程度相比较其它国家更为严重,这一问题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因此,只有具体分析出我国存在IPO高抑价的原因,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完善我国新股发行定价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国内     
《中国报道》2009,(7):12-13
事件 IPO重启在即 6月1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并于6月1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已经通过发行审核的企业将随时可能拿到发行批文,新股发行启动在即。  相似文献   

15.
王铮 《上海国资》2011,(6):52-53
未来2—3年,上海医药会顺应形势做工业整合。整合形势大体是,先商业后工业最后是研发领域5月25日,上海医药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为庆祝其H股IPO成功发行举办大型答谢会。5天前,上海医药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其共发行6.64亿新股,发行价为每股23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9.21元),以定价区间的中端定  相似文献   

16.
周洁心 《中国经贸》2014,(13):79-80
在创业板正式上市的一段时间,IPO高抑价是普遍现象。但2010年5月后,我国创业板市场新股IPO首日跌破发行价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股票市场对资金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但接连的破发并不是解决我国创业板市场前期普遍高抑价的有效方法。 鉴于此,本文深入分析我国创业板IPO首日收益率从超高到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指出了创业板应担当起改革试点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陈久红 《新财经》2006,(9):94-95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压抑中爆发,新股发行(IPO)正经历着这样被压抑后的爆发。在经历了五年的漫漫熊途之后,A股市场随着全球IPO洪流而迅猛扩容,巨额申购资金囤积于此,意欲分食新股发行蛋糕自6月5日A股市场恢复新股发行以来,IPO的速度与规模远远超过市场年初的预期——仅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发行规模已接近500亿元,远远超过了2004年、2005年全年的募资总额。IPO空前扩容IPO恢复后,扩容节奏如此之快,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今  相似文献   

18.
1月5日,普华永道召开“IPO市场2008年回顾及2009年前瞻”新闻发布会。据其预测,到2009年下半年,中国的IPO市场将趋于稳定并有所回升,全年将有88只新股发行,总计融资可达人民币1520亿元;其中8只新股将在A股上市,其他80只将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块发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创业板是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股票高溢价发行一直是个普遍现象,创业板公司IPO更是如此。高发行价格导致股市泡沫,使投资者承担更大的风险。本文分析了我国IPO定价过高的原因,并以首批在创业板上市的28家公司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构建模型,并分析IPO定价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市场化发行方式与我国IPO定价效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周孝华 《特区经济》2009,(7):106-108
利用衡量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定价效率的绝对效率标准,选用1999~2008年沪深市场的IPO数据,研究我国两次新股发行方式的市场化改革与IPO定价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第一次市场化改革不仅没有提高我国的IPO定价效率,反而降低了IPO定价效率;第二次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新股询价发行的方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