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3年开始,浙江省义乌市在广泛地进行市场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农加超”经营方式,即在农贸市场中增设超市。为此,还专门责成义乌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按照现代连锁的营销理念,投资建立了义乌市众连发超市有限公司,并注册了“众连发”商标。  相似文献   

2.
演化与变迁:我国城市中的"农改超"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农改超”是指用连锁超市形式取代我国城市中的农贸市场形式。“农改超”是一项交易制度的演化 ,它反映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农改超”涉及到对现阶段我国城市中农贸市场功能的认识问题。“农改超”计划还涉及到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认识问题。在市场经济框架下 ,超市对农贸市场的替代是一种市场的自然选择过程 ,取决于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 ,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政府不应该成为推进“农改超”的主角。  相似文献   

3.
超市在与农贸市场的竞争中扮演着一个击剑手的角色,不断进攻,不断变化招式,不断演绎新的模式。而农贸市场则显得较为被动。但它真的高枕无忧吗?这种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正面临着来自超市等更为先进的零售业态的竞争压力。是完成过渡期的使命把舞台留给别人,还是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存在?我们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农改超”,尽管目前前景未明,但这都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在生鲜超市购买农产品,传统的农贸市场呈现出不断萎缩的态势.这一变化趋势符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也为超市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文章从消费心理的角度,分析了生鲜超市取代农贸市场的必然性,并就"农改超"工程的全面推广和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生鲜超市”起源于由东南沿海城市发起的“农改超”,后逐步向内地中心城市推演开来。“生鲜超市”经营的生鲜农产品(果蔬、水产品、肉类)份额可达到70%以上,被视为最有竞争优势来取代农贸市场的新的生鲜农产品零售业态。此外,在综合性超市中,生鲜农产品经营也占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6.
熊登武 《现代商业》2007,(30):10-11
进年来农贸市场超市在我国经济建设大潮中逐步涌现,然而"农改超"实施中往往出现困惑,难于实施.本文通过对江西抚州市的城区农贸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解市民的购买习惯和经营现状,根据消费的个性化、层次化和农贸市场公益性等特点.认为实施"农改超"应以人性化为出发点,以人为本,创建和谐、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市场.  相似文献   

7.
我国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生鲜超市“起源于由东南沿海城市发起的“农改超”,后逐步向内地中心城市推演开来。“生鲜超市”经营的生鲜农产品(果蔬、水产品、肉类)份额可达到70%以上.被视为最有竞争优势来取代农贸市场的新的生鲜农产品零售业态。此外,在综合性超市中,生鲜农产品经营也占有一定的份额。  相似文献   

8.
[背景]“农改超”是福州市目前正在进行的一场农副产品流通业态的变革,它指的是通过建设生鲜农副产品超市,逐步取代市区内原有的传统农贸市场。2001年12月底,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福州视察期间,了解到福州市已有多家超市经营生鲜农副产品,对农副产品生鲜超市这种新型业态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福州市结合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加大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的力度,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2002年初,根据李岚清副总理的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市开始分期分批开展了对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工作。目前,我市的“农改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02年1月,我市从现有108个农贸市场中筛选出20家作为农副产品生鲜超市改造对象,并将这项工作列为2002年我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又确定了今年完成40家以上生鲜超市的目标任务,到目前为止,除去年开业12家以外,今年新开业的生鲜超市有26家;转业态经营的1家;正在装修的、已签订合同准备动工建设的及正在进行项目洽谈的还有18家。  相似文献   

9.
再谈大中城市农改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光财 《商业时代》2004,(35):28-29
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纷纷开展“农改超”活动,生鲜食品由生鲜超市经营,对改善经营环境、保证商品质量、发展农业生产和提高城市品位等有着重大意义。但各地的“农改超”活动并非一帆风顺,不少生鲜超市遇到了价格高、鲜度差、规模小和亏损大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改超”的运行,需要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以推动“农改超”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改超"后消费者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琼  郑光财 《商业时代》2004,(21):14-14
“农改超”试点以来,消费者的满意度如何,有哪些意见和要求。为此,我们对杭州生鲜超市的消费者及附近小区的居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改超”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2月商务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在全国开始推行“农超对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在推进“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农超对接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绕过"中间环节"的农产品可以直接进超市,一时间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多赢:既促进了农民增收,也给消费者带来实惠,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超市的采购成本、缩短物流时间。 政府当"红娘",农超结"良缘"。"农超对接"的销售模式于是在全国各地兴起,它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3.
利用实证分析法研究影响武汉市武昌区消费者生鲜农产品终端渠道选择的因素,结果表明,农贸市场和超市的购买群体是有区别的,农贸市场和超市各自的经营特点也是不同的。因此,在生鲜农产品市场上,超市和农贸市场应该被看作两个不同的细分市场而不是两个相互取代的市场。个人消费习惯很重要的消费者和对价格更敏感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在农贸市场购买生鲜产品;而越关注新鲜度的消费者并不会越倾向于选择农贸市场购买生鲜农产品;消费者对商家的信誉关注越高,也并不会导致他越倾向于选择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这些结论可以为经营主体在制定渠道政策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艳 《致富天地》2007,(10):9-9
如今,“放心超市”正在走进乡村,受到广大农民朋友们的欢迎。所谓“放心超市”,是指具有“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核算”的超市。“放心超市”走进乡村,益处多多。其一,可以取代或限制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促进简易农贸市场的改造,为取缔占道摆摊现象提供了先决条件,有利于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美化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其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蒋旭 《价格月刊》2016,(12):55-58
“农超对接”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现代化农产品流通模式,在保障供应、稳定市场价格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农超对接”发展迅速,覆盖面越来越广,形成了多种成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分析“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政府、超市、合作社与农户等视角提出了农超对接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不到长城非好汉”,在此不妨也可说“不进超市非好牌”。以超市、大卖场为代表的现代化零售终端的迅速崛起。逐步取代众多传统大型批发市场和成千上万的日什店,成为当今商流、物流、人流的主渠道。如今超市流金淌银,人旺气盛,商机滚滚,超市成了厂商的香饽饽,炙手可热。谁进了超市,谁就抢先拥有生财的金钥匙,踏上致富的幸  相似文献   

17.
<正>一、“农改超”生鲜超市的核心内涵“农改超”生鲜超市,把生鲜农产品搬进现代超市,突出生鲜农产品主业,进行连锁化和专业化发展,这一经营模式彻底扫除了传统农贸市场“脏、乱、差”的弊端,以商品的多样性、实用性和  相似文献   

18.
对于农贸市场在农产品商贸体系中的地位,许多经济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尤以用超市取代农贸市场的观点居多,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人依然选择到农贸市场交易农产品,政府不是将农贸市场取消或将其改成超市,而是对其进行综合整治,完善相关基础设施,让其提高更优质的服务。文章以重庆市农贸市场为例,对农产品在商贸流通体系中的地位进...  相似文献   

19.
大中城市"农改超"模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劲 《商业时代》2006,(31):11-12
本文分别概述了福州、深圳、武汉三种“农改超”模式的基本构架及特点,比较分析了这三种模式的运行特征,进而提出了我国大中城市“农改超”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福州等大城市,到超市买生鲜肉菜已成为部分市民的新选择.近年来仓储式商场、大型综合超市及一些中型超市纷纷新增或扩大生鲜食品的经营面积,分流了农贸市场的部分客源,而最近发展迅猛的生鲜超市,由于其面向社区,主营生鲜食品,更俨然有取代农贸市场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