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虹 《西南金融》2007,(1):61-62
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较好途径之一。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选择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非常迫切。本文在分析阐述美日德三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对国外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对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为发展长期护理保险提供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医疗保障需求极为旺盛,产生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市场需求。本文通过分析人口老龄化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和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意义,紧密结合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从政府、商业保险公司、社会等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旨在推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医疗和护理费用不断攀升,长期护理保险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建立公共护理保险和商业护理保险相结合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成为共识。中国台湾是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地区之一,本文考察台湾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以期为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国际经验显示,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普遍与社会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同步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国已有多个地区启动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但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路径仍不明晰,市场参与主体少、产品数量少、形态单一、覆盖率低等问题凸显,难以适应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建设的需要。我们在研究国际上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趋势和路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6年以来,我国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减轻了失能群体经济和事务性负担,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推进了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本文介绍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实践情况,梳理了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的长期护理保险运作模式,并提出了加大资金支持、加强制度建设、培养人才队伍、统一规范标准等支持举措。  相似文献   

7.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2008~2010年我国2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从宏观角度实证分析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居民储蓄存款、城市化、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老年人口抚养比、平均家庭户规模等因素对长期护理保费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受"未富先老"等特殊国情的影响,国外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关键因素老龄化等对我国长期护理保费收入的影响在经济上不显著,这意味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要根据我国国情探索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正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期。目前,我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在被保险人范围、给付条件、支付方式、抵御通胀问题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美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和我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关键要素设计,为我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优化提供了重要借鉴。优化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应从长效机制、短期措施入手,构建科学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高睿 《甘肃金融》2020,(5):48-50,41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文章基于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重要性,指出制约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对于长期护理保险的认识不够充分、缺乏多渠道筹资机制、缺乏专业化的评审机构和服务人员、缺乏完整服务体系、没有合理运用养老机构的资源。提出了提高社会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构建多渠道筹资体系、建立统一的质量服务评定体系及加强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共同构成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框架。随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试点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也将成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从2016年的15城扩大至2020年的49城,其服务模式也由单一的机构护理转变为“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多元化护理模式(荆涛等,2020)。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使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探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满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照料需求并缓解家庭成员照料负担。本文分析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设立背景和主要类型、试点推广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扩大保障范围、培育专业护理机构、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科技含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许闲 《上海保险》2016,(11):16-17
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 长期护理保险是指为疾病或伤残、老龄化等原因造成的需要被长期照顾的被保险人提供护理费用的一种健康保险。国际上长期护理保险通常包括两大范式,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保险模式,由保险公司负责运营;另一类是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模式,纳入该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围目前的《社会保险法》并未将长期护理保险纳人到我国社会保险体系中,但是近年来将长期护理保险纳入到社会保险框架的呼声愈来愈高。  相似文献   

13.
生帆 《时代金融》2013,(27):148-149
我国已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对缓解人口老龄化带给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现实推力为出发点,结合日本长期护理制度的发展和实施效果,提出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影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供求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护理保险是对长期护理服务进行补偿的保险。美国健康保险学会将长期护理保险定义为“为消费者设计的,对其在接受长期护理服务时发生的潜在巨额护理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它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1986年,以色列政府率先推出了法定护理保险制度,随后,奥地利、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也相继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目前,在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在老年险中的比例已占到了50%。长期护理保险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口的老龄化,  相似文献   

15.
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一种解决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的新型模式,其定价问题逐渐为学术界所关注。本文以北京市为例,运用数据替代法、市场调研法等方式获取北京市老年人失能状况转移概率矩阵及护理费用等数据,通过多状态Markov模型对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的保费进行定价。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的价格远低于商业保险价格,另一方面,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比强制性社保方式又具有较高效率。因此,目前在我国采取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方式为最佳或过渡性选择。而在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里,机构护理的保费高于居家护理的保费,经测算,前者是后者的1.67倍。因此,目前在我国应大力发展以居家护理为主的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  相似文献   

16.
计朝晖  王沁 《中国保险》2014,(10):56-60
在世界范围内,长期护理(LTC)通常归入健康保险分类,是针对老年人群开发的为数不多的保险产品,对老年人群的医疗保障发挥着重要作用。欧洲作为长期护理保险的发源地,在社会性质和商业性质的长期护理保险领域,均有着多样化的尝试和丰富的运行经验,研究欧洲国家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路径,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设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老龄化形势不断严峻,护理需求日益增加,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是满足老年人护理需求的重要途径.如何筹集资金是建立长期保险的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西部地区部分老年人进行调查,了解到大部分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护理,而许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护理保险,明确表示愿意购买护理保险的很少.通过分析个体经济收入状况对购买护理保险意愿及护理标准的影响,发现这个因素对建立护理保险有密切的关系,应合理设置护理保险缴费标准,促进护理保险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保险科技能提高保险服务质效,优化保险发展模式,是完善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础力量;能扩大政府、保险公司及参保人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的功效,助推三者合力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但保险科技赋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存在区域应用程度差距大、科技适老化程度不高、保险数据共享难、数字化水平不高、传统监管模式受到冲击等问题。基于此,保险科技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融合需政府出台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构建数据共享平台、引入“监管沙盒”模式,以及保险公司提升数字化水平、了解受众群体需求。  相似文献   

19.
尽快建立完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成为我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福建省情,从人口老龄化、长期护理费用、护理社会保障、商业护理保险等角度,阐释福建省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从制度定位与试点、保费筹集与保障范围、护理服务形式与待遇支付、营运管理等方面,探讨构建福建省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并提出在国家层面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正式推出之前积极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建立长期护理保障项目。目前,国内文献缺乏对于长期护理保险需求供给市场潜力的基础性研究。为此,本文对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供给市场潜力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首先,通过人口模型产生未来人口年龄变动数据,并结合长期风险发生率和费用支付标准假设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动态需求进行测算;其次,基于长期护理社会保障系数和产品精算模型,对我国长期护理公共财政转移支付能力和个人筹资能力进行测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长期护理费用支出给全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趋严重,在不考虑制度运行成本的前提下,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分散风险在筹资机制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