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尤努斯:挑战传统信贷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大家都在谈新农村建设,但是我认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核心环节是农村信贷体系的建设。没有有效的信贷体系,农业部门的投资就难以维系,农民的脱贫致富就受到资金短缺的阻碍。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建立银行、供销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位一体的农协模式,将信用评级、小额信贷等环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的组员挂钩。组员之间存在较强的粘合性和彼此观察能力,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监控体系,保证了农村小额信贷的持久运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是中国最主要的民生问题,也是稳定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金融投入来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从而帮助其改善生产经营、实现脱贫致富.本文围绕农民资金需求问题,分析发展商业性小额信贷的机制与途径.研究提出,在现有阶段,小额信贷是支持"三农"发展的有效方式,而商业性小额信贷按照市场规则运行、能够实现可持续性.本文分析认为发展商业性小额信贷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政策激励机制、市场供给机制和小额信贷机构的商业运行机制.最后提出发展商业性小额信贷的途径主要是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发展农业保险、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与教育、以及小额信贷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和进行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4.
增加农业信贷投入的新探索袁振兴,单建设增加农业信贷投入,喊了多年,实事求是地讲,效果并不明显。问题在哪里?这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但最直接的是至今没有选择好增加农业信贷投入的途径。一农业的投入主体是农民,农业信贷承载的主体也是农民。农民的投资意识、投资...  相似文献   

5.
郑雄  夏伟民  丁悦 《金融纵横》2004,(11):42-45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产经营方式、经营对象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当一部分农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以土地耕作为主的农民,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事其它产业的农民日益增多.农村信贷客户群体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新的变化对农村信贷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这种变化,适时调整和改革农村信贷服务方式,加大信贷支农力度,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金融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小额信贷:来自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信贷体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核心环节,没有有效的信贷体系,农业部门的投资就难以维系,农民的脱贫致富就会受到资金短缺的阻碍。信贷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创办者——穆罕默德·尤纳斯教授,通过他的努力,孟加拉乡村银行实现了有效地向农民甚至赤贫人群提供金融服务。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诀窍和信贷哲学对于我国的小额信贷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新  杜新富 《西安金融》2001,(4):53-53,52
一、农民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是构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部分,在一些金融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对于促进信贷发展的重要性,并在个人信贷发展的初期就开始了制度的建设,而其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个人信用鲂制度的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较好的社会信用风气,极大地推动了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农村经济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在货币政策上加大了支农力度。但是部分地方农民贷款难呼声仍然较多,农民贷款难问题时有发生。为了全面掌握平凉地区信贷支农情况及是否存在农民信贷难的问题,我们对全区农民信贷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残缺的情况下,发展仓单系统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民缺乏贷款质物的现况,提高农民的信贷可得性;而对现有标准仓单的综合利用,则可以有效改善期货市场投资人的资金运用效率,从而使金融市场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信贷担保是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管理体制、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发挥财政支农作用的重要途径。在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的新形势下,深入研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有关问题,探索财政扶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思路,有利于实现财政支农体制机制的创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农工作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我省"三农"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支持新农村建设、服务于“三农”作为信贷工作的龙头来抓 在信贷服务工作中高台信用社始终坚持做到了“四个第一”。即:农民的贷款申请是第一信息、农民的合理贷款需要是第一责任、农民的致富是第一愿望、农民的满意是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坚持做到常放常收、随到随贷,真正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服务贯穿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遍布农村经济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12.
构建我国信贷征信体系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宏 《南方金融》2004,(5):12-14
信贷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贷征信体系的建立对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9月国务院在关于中国人民银行的“三定”方案中赋予了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职能,信贷征信体系的构建成了当前人民银行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当前我国建立信贷征信体系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慕逸仙  申元  王飞 《甘肃金融》2023,(3):61-66+71
文章立足于金融如何支持碳中和及碳达峰目标实现,结合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支持措施,指出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有宏观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碳排放权市场相关机制还不够健全、绿色信贷基础较为滞后、绿色信贷创新能力弱、绿色信贷的外部性导致项目建设周期性较长等,构建基于定向修正的绿色信贷全流程体系模型对绿色信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价体系能够实现准确评估,量化结果与实际相符,提出构建省市级平台专业绿色信贷评估公司、建立绿色信贷数据库、扩大绿色信贷范围、组织“智囊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论证等绿色信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小额信贷在农户脱贫致富、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开展过程中,由于人员严重不足、小额信贷投放方式呆板、贷款种类单一、期限过于固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尚未完善等诸多因素影响,制约了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不断开发多样化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努力满足农民多元化信贷需求,是当前农村金融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农惠农政策,扩大农村信贷投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文安县信用体系建设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应关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外农村金融服务"三农"的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农村金融在服务"三农"方面,积累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一、经验1.美国。首先,从金融服务体系来看,美国是以商业金融机构及个人的信贷为基础,以农场主合作农业信贷系统为主导,以政府农贷机构为辅助。整体包括商业银行、人寿保险公司及个人和经销商的贷款。其中,合作农业信贷包括联邦土地银行、联邦中央信贷银行及合作社银行;政府农贷部门包括农民家计局、商品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保险》2008,(9):38-38
在国外,小额保险的经营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保险公司通过自己的代理人体系销售小额保险,二是保险公司寻找和借助贴近农民的各种组织向低收入农民销售小额保险,比如通过小额信贷机构向贷款人,通过化肥供应商等方式向农民销售小额保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特别是2004年成立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探索金融支持广西经营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集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面临法律环境、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信贷支持的适应性较低,应通过加快立法进程、创新农村信用社区、创新信贷模式、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立农村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等方式,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就地创业农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甘肃省平凉市的实地调研结果,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就地创业农民个体特征、社会资本、先验知识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就地创业农民正规信贷约束的因素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家庭总收入、创业亲友资源、是否有创业培训经历对就地创业农民面临正规信贷约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村金融》2008,(10):12-13
岳西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产业化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方式,是贫困山区农民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岳西县支行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坚持“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商业化经营原则,大力推进农业信贷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探索产业化信贷扶贫新路子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