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山东省东营市的112户农户为调查对象,采用主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实证研究影响农民对农村公共品满意度的因素。研究结论表明:农民对农村公共品的需求出现了新特点,垃圾处理、农机和农业科技服务、文娱设施、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乡镇村基层政府服务等公共品的供给对农民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同时,与个人特征相关的家庭收入来源也是影响农民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农民满意度,政府在提供农村公共品时要有针对性,真正让农民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陕西省陕北和关中地区32个乡(镇)农民对农村公共品评价的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归为五类,在此基础上建立Logit回归模型对农民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对农村道路、教育、医疗卫生、农田水利设施、生活饮水、生活垃圾处理及政府和村委会对农村公共品的支持情况等的满意度有优先次序性,除家庭人均收入外,其他农民个体特征对农民满意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重庆农户的调查问卷,发现农户满意度和关注度都较高的公共品是乡村道路、教育、医疗卫生和饮水设施,关注度一般、满意度低的公共品是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科技及推广、生活环境、政府部门公共服务,农户关注度低,满意度也不高的公共品包括信息获得、生活能源和文化活动。影响农村公共品供求的因素有经济水平、农民的需求差异、公共品的特性、供给主体制度、供给决策机制、供给者的行为和农民的需求表达等,最后提出了解决公共品供求矛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物质性农村公共品和精神性农村公共品两个层面设计了农民满意度评价量表,以湖北省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用因子分析法对被调查地区的农村公共品农民满意度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被调查地区农村公共品农民满意度总体上偏低;但农民对精神性农村公共产品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而对物质性农村公共产品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农村物质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成为影响农民满意、农村和谐和新农村目标实现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山东省11个县(市)32个行政村的调查表明,主要农村公共品供给质量差已经取代供给数量不足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首要问题;科技和信息服务、医疗卫生不但是农民最不满意的农村公共品,也是农民最急需的农村公共品;主要农村准公共品的供给呈现多主体的格局,政府主导或引导、混合供给的模式已经形成。本文认为,应充分发挥农村公共品各供给主体的能动性,在继续增加供给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改善供给质量,并将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向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农村医疗卫生领域;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农村公共品"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和"上下结合"的供给决策机制,使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VAR模型及运用协整检验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 研究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农村医疗卫生投入的长期均衡关系以 及因果关系。根据1990~2011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公共品的正向冲击对农民收入具有长期效 应,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贡献率13.3%为最大,农村医疗卫生经费投入对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贡献率11.5%位列第二,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 贡献率3.4%相对最小,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远远高于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 资和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这是由于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对 农村公共品需求类型发生了变化,从注重基础设施的硬公共品需求转向对教育、医疗卫生等软公共品的需 求迫切,因此以农村公共品的需求类别为导向,科学制定高效率的农村公共品供给规划,达到促进农民增 收目的,当前阶段农村公共品供给优先序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农村医疗卫生经费投入、农村集体 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成都市农村公共品供给服务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就农民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服务满意度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成都市农村公共品供给有效性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炎  严宏 《农村经济》2021,(2):105-114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长久以来,我国在农村公共品的投资投入上做了很多的努力。为了解村民的需求表达现状,实现农村公共品的有效分配,本文立足西南地区,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进行测算,研究供给结构效率的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同时对1999年?2018年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的农村公共品的投资情况做出合理评价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对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效率的演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其时间分布特征。最后,文中探寻影响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的因素,确定多元化主体的角色与功能及其相互作用机制,以期为政府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修正公共服务投资方向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品的需求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万水 《农村经济》2005,(6):99-100
长期以来农村公共品的“自上而下”管理模式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带来了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浪费和不足并存。农村公共品的需求管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把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从供给管理到需求管理是对公共品供给的一次革命,它是把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外生转化为内生,把农民对公共品供给的抵触转变为农民的自觉,把公共品供给的低效率转变成高效率,这种转变将极大地改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状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广东省问卷调查数据,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从微观层面验证了农户可动员的各项资源及其所处的社区环境对其评价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施加了重要影响,并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对各项公共品供给满意度的评价,粤北山区农户主要受到其拥有的社区网络资源以及所处的社区环境影响,东西两翼地区农户则受到其所拥有的劳动力资源、政治资源、社区网络资源以及社区环境影响,珠三角地区农户则受到其所拥有的政治资源、社区网络资源以及社区环境影响,且其影响的公共品供给满意度的类别以及影响程度也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主要围绕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诸如公共品供给不足、供给结构失衡等展开讨论。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石龙  罗静 《农村经济》2007,(4):11-14
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中在对湖北省荆门市Y村的"机耕道"和农田用水两种公共品供给失败的个案分析后提出,在减免农业税后,农村出现了公共品建设用工投入不足和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能力弱化等新的特征,并在由于农民的不合作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在改进对策方面,应注重政府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加大政府供给的比重;同时,注重农村基层组织职能的归位,在部分公共品保护上可采取签订合同、明确产权的承包形式.  相似文献   

13.
陆昂  李郁芳 《农村经济》2007,(11):20-23
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使农村公共品供给陷入了困境.本文界定了农田水利的公共品性质和供给模式'并以广东省为例分析了当前农村农田水利投入现状和陷入困境的原因,提出了从提高农民投入意愿和各级政府财政投入积极性两方面入手来解决农村农田水利供给困境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公共品供求不平衡的现象不断加剧,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例如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资源分配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文章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农村公共品供给与经济发展理论契合性论证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综述与实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两者在实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供给不足影响经济稳定发展、供给不合理与经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得出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农村公共品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保证,反过来农村经济发展也能够加大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层次与规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的博弈研究——基于行为差异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如政府、村级组织、农民等作为"经济人"通常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其目标取向均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多样性特征,进而决定了其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的行为差异。农村公共品供给各主体不同的行为取向及相互之间存在的博弈是造成农村公共品供给滞后短缺问题的症结所在。政府是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强势主体,是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难题的关键。地方政府的局部非理性特征决定了其供给行为的扭曲,中央政府应对其约束与激励并举。农民由于内生合作能力的贫弱较难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需要一个自上而下凭借行政强力的乡村组织介入到村庄秩序的建立中,同时也要健全农民的利益诉求机制和民主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农户认知的视角,根据湖北省27个农村社区513家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认知与农户参与减灾公共品供给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灾害损失认知与减灾需求认知对其参与减灾公共品合作供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这两种认知反向影响农户对减灾效果和供给的满意度。因此,政府应建立有效的农户减灾需求表达机制,以农户需求为出发点,刺激农户参与合作供给的意愿,进而提高其对政府或村社组织减灾工作的满意度,改善农村公共品供给结构。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实现是和免费搭车问题的存在密不可分的。现有对免费搭车影响因素的分析大多没有脱离供给组织的范畴。研究发现,免费搭车问题产生的内在根源在于公共品的性质和理性经济人动机,而供给组织通过一定的制度特征和社会特征,影响公共品的性质和个人行为动机,从而影响免费搭车问题和公共品自愿供给。通过对农村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分析可见,农村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实现正是受到供给组织制度特征和社会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括分析了中国古代、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特征.古代农村公共品供给成本基本上由农民承担,民国时期农村公共品供给处于乡村自理状态.新中国建国初期政府采取以劳动力替代资本的方式保证农村公共品基本供给;改革以来至税费改革之前,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承继人民公社制度基本架构,但缺乏人民公社体制的强制性能力,未能适应农民主体利益诉求;税费改革后政府增加了农村公共品供给,而提高供给效率成为制度改进的关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实地调研的810户农户数据,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对农户个体社会资本和村域社会资本进行了测度,接着采用分层模型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参与农村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关于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总体意愿水平约为79%,且随着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其合作供给意愿相应增强。空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农户参与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意愿的差异中有19.2%来自村庄间社区环境的差异。随机截距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对合作参与的认知、农户社会信任、农户社会网络、村庄经济、"搭便车"现象、村域社会资本是影响不同收入组农户合作供给意愿的共同因素,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收入组中存在差异;且随着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乡村社会资本对合作供给意愿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一种利益分配机制,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农民对农村公共产的需求不断变化。特别是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适应不了经济环境的变化。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供给机制模式,正确认识供给体制优化过程中各种制约因素,探索和创新新型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及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