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物流产业的影响因素及运作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文章总结了产业转移下的三种企业物流模式,钎对区域物流及转移产业的特点进行了比较,提出产业转移承接地应建立产业集群,并从政府、行业角度提出提升物流产业竞争力对策.  相似文献   

2.
科学分析长珠闽地区产业转移趋势和江西适宜承接的行业,对江西有效承接长珠闽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产业集聚指数分析,长珠闽地区制造业整体向外转移趋势明显,但仍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广东、江苏和福建制造业向外转移相对滞后。为此,要利用江西地处长珠闽共同腹地优势,因地制宜地承接产业集聚强化行业和成长行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产业补链模式、内部提升模式、"飞地经济"模式、组团式模式和逆梯度模式,打造产业集聚品牌和优势,优化对接服务。  相似文献   

3.
郑州女裤市场衍生型产业集群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州女裤产业集群是市场衍生型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具有低成本低风险进入机制、自主创新发展机制和承接产业转移自我壮大机制。对河南乃至中部地区的启示是:依托市场和商贸优势,大力发展市场衍生型产业集群;注重发展"隐性"产业转移,形成具有持久发展能力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4.
在概括国内外区际产业转移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理论成果中仍缺乏区际产业转移形成机理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区际产业转移形成机理的系统分析,提出了比较优势驱动生态模式,认为区域间比较优势差异是区际产业转移的根本动力,机会成本比较为产业转移提供方向,区域主导产业更替是产业转移过程的表现。因此,区际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所采取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张毅  金璟 《价值工程》2011,30(4):328-328,F0003
境外罂粟替代产业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方式寻求共同安全和共同发展的开放战略,具有禁绝毒品危害、维护国家安全,补充国内产品供给、缓解国内资源约束,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等重要战略意义,其动力机制是政府"推动力"和企业"拉动力"的共同作用,因而应当采取"政府扶持,企业主导"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和企业的作用,形成发展的合力是云南省境外罂粟替代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产业科技结构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承接中国东部产业转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选择以跨梯度模式进行产业转移,政府应在建立经济利益协调机制、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改善产业转入环境三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使转入企业和本土企业通过通力合作发挥技术作用,再在社会的包容与支持下,顺利完成产业转移,促进四川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产业转移的地区经济效应主要有优化效应、扩大效应和发展效应三种。影响产业转移效应的主要因素包括三部分:内部因素;环境因素;政策因素。区域产业转移的发展关键在于区域互动的有效机制。构建一个符合区域经济政策的引导模型,有益于移出地和承接地政府区域产业转移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8.
虚拟软件园是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模式,是一种在产业分工协调和知识经济条件下,软件产业通过信息技术、产业嵌入等形成的产业集聚发展方式。在实践中,我国虚拟软件园主要有三种形式——依托传统产业的嵌入式软件集聚发展模式、依托地方特色的服务外包式软件集聚发展模式和依托中心城市的"园.基地"型软件集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5,(24):61-63
文章分析了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两种模式——非合作博弈联盟和合作博弈联盟成因和运作特点,并从合作机制、收益分配和农产品品种三个角度对两种模式进行比较,最后阐述了其共同存在的问题和提出促进两种模式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集群式产业转移是有限理性的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群体决策、调整及决策稳定的过程。论文基于演化博弈模型,对水平型和垂直型集群式产业转移的条件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只要企业单方面转移收益超过成本,集群式产业转移是市场机制的内生必然结果;政府干预,无论是增加转移收益还是减少转移成本,虽然不能确保集群式产业转移,但由于临界值水平的下降,增加了集群式产业转移的成功概率;在垂直型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同等程度的政策优惠给核心企业对集群式产业转移成功实施的概率影响更大,证明"抓大放小"模式在现阶段比"筑巢引凤"模式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静脉产业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学者提出的,日本也是世界上较早发展静脉产业的国家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该国已经形成了在政府主导下,以企业为实施主体,以健全的法律体系为保障,产、学、研相结合,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产业模式共同发展的良性静脉产业发展环境。本文回顾了日本静脉产业的发展历程,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日本静脉产业发展的三种主要模式,并从日本发展静脉产业的经验中总结了对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闽台两地隔海相望,产业间交流的日趋频繁为两地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信息产业作为台湾的领先产业和福建省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已经形成了闽台间转移与承接的合作模式。福建省通过承接台湾信息产业转移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机遇,然而也正是在承接台湾信息产业的过程中凸显出了福建信息产业发展的不足。闽台信息产业实现深度对接应通过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强集群区域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大型自主投资项目和完善物流配送体系等,以提升闽台信息产业的转移与承接质量,促进两地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产业转移水平化趋势与温特尔模式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是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开放的结果,也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产业转移一般是指发达国家或地区将某一制造行业、制造产品、制造部件、制造区段转移到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并在移入国或地区形成集聚.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方兴未艾,全球产业转移较之传统的转移方式呈现出水平化的新趋势,给发展中国家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带来了战略机遇,同时也带来风险和挑战.我国如何趋利避害、更好地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本文试从生产方式变革、实施温特尔模式、实现敏捷生产的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林柯  杨阔 《企业活力》2014,(3):28-3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经历了持续的显著变化,然而关于其内在演化机理的系统性研究尚比较缺乏。结合中国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历程,在省际视角下,提出并阐释了"历史因素作用机制、制度因素作用机制、产业集聚和区位选择机制、产业空间转移机制"的分析框架,为较为系统地研究中国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机理提供一定指向。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江西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产业转移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江西省域划分为重点承接区、优化承接区、限制承接区、禁止承接区,提出江西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基本思路,即完善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对接工业园三个平台,健全项目发现、项目布局、项目推进三种机制,进而分别提出承接资源型产业、现代制造业、高新产业、传统产业的目标和办法。  相似文献   

16.
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需要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同时采取经济杠杆和市场调节的手段,并加大科研和教育的投入。民俗文化产业的主要对策体现在知识产权保护、现代经营体系的建立、文化创新机制的完善。民俗文化产业现代商业运营模式主要包括连锁经营、专业市场、网络商业运营和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四种形式。以上三个方面共同组成民俗文化产业现代运营体系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5,(25):50-52
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是来自各种生产要素在外力作用下通过重新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动力机理,这种动力机理可由内部要素相互作用产生,也可来自外在作用力的推动。研究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对邢台如何利用自身的区位和产业优势顺利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完成产业转型升级、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经济》2017,(7):105-110
旅游养老产业是多产业融合形成的新产业形态,已成为新时期中国养老市场的热点。本文在阐释旅游养老产业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价值链理论旅游养老产业的价值链体系,包括核心产业价值链、相关产业价值链和衍生产业价值链;选取国内外典型旅游养老产业案例进行研究,阐释了价值链视角的旅游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即价值链渗透发展模式、价值链延伸发展模式和价值链重组发展模式;综合比较三种旅游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在战略定位、盈利方式、适用范围、管理要点、实施路径的区别,为旅游地选择适宜的旅游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张弢  严燕 《企业导报》2012,(12):1-3
全球四次产业转移浪潮中的经验证明,产业转移不仅是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一个国家中落后地区追赶发达地区的一种战略选择。近年来,学者们对于产业转移理论的研究日趋成熟,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产业转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从产业转移模式的相关基本概念开始介绍;接着依次归纳总结了国外和国内至今所研究的产业转移模式并做出了评述;最后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尾提出了对于产业转移模式研究的不足和展望,具有重要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产业转移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对比分析产业转出国日本与转入国中国的工业地价水平及分布特征,对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进行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数据统计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中日两国工业地价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无论从整体还是分区域比较而言,我国工业地价水平都明显低于日本,这种差异的形成与中日两国目前各自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和采取的产业发展策略密切相关。在吸引国际产业投资方面,我国现阶段工业用地价格的比较优势仍然明显,"低价引资"策略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合理性。但在国内社会发展、制度变革和国际无障碍竞争、反补贴的双重压力下难以持续,应积极适应国际产业转移新特点,变"低价引资"为"全方位引资"。应根据我国特定土地资源禀赋,借鉴日本工业化先进经验,出台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推进形成新的产业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