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出罪化的观点不符合经济现实和司法实践的需要,也不符合各国立法的规律,应将其进行合理解释,避免对本罪的扩大解释。对于"公众存款"应理解为"来自于非专家的普通民众并以转贷牟利为使用目的的资金"。  相似文献   

2.
徐立  朱正余 《企业导报》2011,(12):172-175
罪数形态的准确认定是科学定罪与量刑的前提,我国罪数判断标准存在争议,通说持犯罪构成说,但理论与司法实务都未能彻底坚持,犯罪构成说是罪数判断最为科学合理的标准,应当坚持并进一步完善。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为复杂犯罪构成,其客体要件、客观行为方式均为复数,这使得本罪之罪数形态错综复杂,影响了司法实务的准确适用。本文通过区分本罪与贪污罪、包庇罪、滥用职权罪、放纵走私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罪等罪之罪数判断以及处罚原则,从而对本罪的罪数形态予以准确界定,以期对指导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故意伤害和寻衅滋事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属多发性案件.但鉴于两罪在客观方面的行为、主观方面的目的、客体以及犯罪对象上都有着交叉重叠,导致司法实践中对两罪进行明确辨析存在一定难度,从而直接影响了案件的定罪量刑.文章不仅阐述了司法实践中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中随意殴打他人行为进行界定,尤其突出了故意伤害致人轻伤与随意殴打他人致人...  相似文献   

4.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现行刑法新增设的罪名,目前对该犯罪性质及构成要件方面,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着较大分歧,司法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诸多困惑,这直接影响到国有资产以及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笔者现对于私分国有资产罪司法认定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对于司法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夫妻闽见危不救事件不断增多,但是由于刑法没有规定见危不救罪,司法实践遭遇尴尬.无论是从其严重社会危害性出发,还是解决司法实践困境出发,在我国增设见危不救罪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赵可 《企业导报》2011,(13):195-196
本文对组织卖淫罪的"组织"、"控制"等行为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组织卖淫中"组织"的含义,认为将"控制"解释为组织卖淫罪的核心特征并不确切。另外,本文对协助组织卖淫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困惑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组织卖淫罪的情节和罪数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7.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我国刑法新增罪名,为了在司法实践中准确适用法律,有必要对该罪进行较深入的的研究。文章从本罪的构成要件、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本罪的未完成形态等三个方面,对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出售与非法提供行为、情节严重、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界限、是否存在预备、中止、未遂形态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有利于在刑法理论上准确理解该罪,在实践中准确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8.
周健 《大众标准化》2006,(10):35-36
为了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一节专门设定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各种犯罪行为,直当受到刑事追诉的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为了实施刑事司法的需要,也为了司法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对入室盗窃未遂的案件,司法实践中多以治安处罚处理,而这种行为严重影响社会治安、侵害他人居住安宁和财产安全,其社会危害性较大,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本文就入室盗窃行为进行研究,解析认定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条件以及以此罪来打击入室盗窃行为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97年《刑法》确立高利转贷罪以来,围绕该罪在法律适用方面的争议一直存在,本文将就高利转贷罪在法律适用中的若干疑难问题展开分析,以期有助于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该罪的具体认定。  相似文献   

11.
2004年末,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对一起由相邻纠纷引发的业主聚众斗殴案作出了一审判决。案件被告人施某被认定聚众斗殴罪成立,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其余两名被告人以相同罪名分别被判处四年和三年有期徒刑。案件的源头仅仅是由于施某楼下的业主唐某破坏一道承重墙.在多方劝阻无效的情况下.施某便叫了一帮朋友进行“自力救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刑法》新增加的合同诈骗罪的概念、特征及认定本罪应注意的问题略加分析,希望在司法实践中客观、公正的对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有效的预防该罪的发生,以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石建军  田超群 《企业导报》2014,(10):134-134
在现实司法实践中,绑架案件发生频繁,成为刑法重点打击的一类犯罪。但由于绑架罪的立法不尽完善以及绑架罪罪质所具有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等原因,使实践中对绑架罪的认定存在分歧。本文对绑架罪概述、对绑架罪的司法认定相关问题进行阐述,以清晰绑架罪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相似文献   

14.
李雪 《企业导报》2012,(10):169-170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已写入我国新的刑事诉讼法,笔者试从新刑事诉讼法的写入为背景,分析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规则的相关理论及实务操作。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不强迫自证其罪规则的写入,是我国刑事司法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对于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与国际刑事司法和人权准则衔接、保障人权等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嫖宿幼女罪最初的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幼女的身心健康,但以目前的司法实践看,并没有立法者预期的效果,反而给幼女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本文从嫖宿幼女罪在国内发展历史、纳入强奸罪的必要性和社会效果来说明嫖宿幼女罪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诈骗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比较困难的,本文主张运用哲学质量互变规律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此来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7.
毒品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近年来,毒品消费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毒品犯罪被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毒品犯罪中的运输毒品罪,是我国刑事犯罪中发案较多、 涉及范围较广的一种犯罪,也是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缉毒工作重点打击的犯罪之一.犯罪分子运输毒品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新型运输毒品的方式不断出现,给侦查机关破案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我国现行刑法是将运输毒品罪以选择罪状的方式规定在走私、 贩卖、 制造毒品罪中,并没有将其单独定罪,并且规定本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而在司法实践中,运输毒品罪本身存在着很多有争议的问题.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运输毒品罪的价值,有利于更准确的理解和适用刑法对运输毒品罪的规定,使毒品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为了丰富和发展毒品犯罪理论,使毒品犯罪的立法规定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打击毒品犯罪的需要,有必要对运输毒品罪的基本理论、 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和本罪的死刑存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彭佳峰 《企业导报》2011,(22):110-112
文章较为详尽的论述了我国职务侵占罪的渊源、概念、构成特征及司法认定,具体分析了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挪用资金罪、贪污罪、诈骗罪、盗窃罪之间的区别。重点就职务侵占罪的构成特征及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以合同为掩护、手段隐蔽、情况复杂的诈骗犯罪。在所有的诈骗犯罪案件中,合同诈骗案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已成为目前刑事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本文将综合我国合同法与刑法学基本原理对此作系统阐述和探讨,以期有助于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对本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20.
影响力交易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规定的一种罪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修改了受贿罪,影响力交易在实质上类似于"斡旋受贿"的行为,属于一种特殊的受贿犯罪.为便于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就这种犯罪的犯罪构成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