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峥 《中国就业》2011,(2):18-19
随着毕业人数的逐年攀升,就业率呈现连续下滑趋势,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据统计,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人,2001和2002年分别为114万和145万人。2003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达到212万人),2009年首次突破600万人(达到61l万人),2010年则增至630万人。20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0%,2003年就业率为75%,2004年为73%,2005年为72.6%,到2009年则为68%。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今年将有699万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比去年增加19万,再创历史新高。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当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中央高度重视,地方积极行动,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效果不可谓不著,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稳定在了90%左右这样一个相对高的水平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呈现出生机勃勃、积极发展的良好态势。高校不断的扩建、扩招,形成了大规模的招生,更多的青年学子圆了大学梦。但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率呈现了下滑状态。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为76.69%,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80万,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为72.6%,2008年全国毕业生人数为559万,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为70%。这说明了大学生的就业率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6月12日,吉林省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区工作现场会举行。吉林省将以6项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全省新毕业的高校毕业生8月末签约就业人数将超过11.2万人,签约就业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对此,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有关精神,积极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方式,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基本形成了“以就业推动发展,以发展带动就业”的良好态势,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配置了适量的人才资源,维护了社会稳定。2011年至今,全区本地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5516人,实现就业5338人,就业率达93.23%,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100%。  相似文献   

6.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目前全社会都关注的一个话题,但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大学生就业率的高低,而其就业质量问题却没有得到普遍重视。文章介绍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现状和相关评价指标,分析其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成因,并探讨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2004,(3):20-21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我国普通高校1999年进行了首次大规模扩招,入学人数由上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增幅达46%。到2003年7月,这批大学生毕业,其就业率在70%左右,尚有67万人没能就业,2000年入学的280万大学生也走进了就业市场,加上近年来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今年将有400万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给就业市场带来前所  相似文献   

8.
张磊 《中国就业》2014,(6):54-56
正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愈发严峻,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热点问题。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人,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先进经验,对加速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连年扩招以来,我国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据教育部门统计,2001至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分别是115、145、212、280、338、413、495、559、61,、630万;而就业率分别为90%、80%、70.1%、73%、72j6%、70%、71%、70%,68%、72.2%。两组数字直观地告诉我们: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很严峻,且今后若干年前景不容乐观。与此同时,多项研究显示,我国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对大学生等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相当之大。  相似文献   

10.
地处莫干山下的浙江德清县,去年以来,面对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在政策引导、供需对接、就业扶持等方面做好服务文章,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9年底,全县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已就业1861名,其中进入企业1536人,占82.54%;进入事业单位(含非事业)293人,占15.74%;考录公务员32人,占1.72%,当年初次就业率为94.56%,同比增长24.48%,创该县十年以来最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云南省9所本科院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对云南高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区的偏好情况进行研究。对云南省内和省外进行就业率比较,得出省内的就业率远远高于省外的就业率。毕业生在省内就业地区选择中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偏好,主要偏好于高校所在地,同时对昆明市、曲靖市、红河州、昭通市这四个地区有明显的偏好;其中4所高校毕业数据体现出丽江市、迪庆州、怒江州是就业率较低的就业地区,毕业生偏好程度较低。从数据中体现的问题有:高校毕业生省内省外就业偏好差距大,省内的竞争压力大;省内的毕业生对省内地区偏好明显,就业不均衡;省内就业率低的地区和就业率高的地区就业率差距太大。最后从毕业生方面、学校方面、各个地方人才招聘单位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一)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1、大学生的人数急剧增加,就业人数也迅猛增长根据相关数据,由于大学扩招的影响,我国2011年面临就业难的大学毕业生达到了660余万,比2010年多30余万人。虽说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增多,但我国大学生的总数只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四,这与发达国家的大学生率存在很大差距。且我国的很多岗位都缺少人才,比如说教育岗位、  相似文献   

13.
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实际上不只是中国的问题,欧美发达国家也有。中国这么多毕业生,毕业后一年内仍然没有就业,处于隐性失业状态的,为数不少。有统计显示近年来国内毕业一年时间内没有就业的大学生数量大约占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的20%。2008年中国有540万大学毕业生,有大约100多万没有实现就业,加入到2009年大学生就业大军里面。  相似文献   

14.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就业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大学毕业生纷纷使出看家本领,从最初的文凭较量,发展到了“价格战”。2003年,辽宁某高校一些毕业生为了挤进自己向往的单位,率先主动提出了“零工资就业”,拉开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价格战”的帷幕。此后,在北京、上海、青岛、杭州等东部沿海大城市相继出现“零工资就业”现象,特别是今年愈演愈烈。根据《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0.8%的被调查者处于“零工资就业”的状态,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06年以来,我们不断看到“就业形势及其严峻”、“大学生预期薪酬降至1000”等相关新闻见诸报端。中科院专家此前表示,2006年中国就业压力达到峰值,据人事部《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显示,2006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乐观。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15,2003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成倍增长,愈212万;2005年和2006年的高校毕业生各增长到330万和413万,分别是2001年的近3倍、近4倍,2006比较之2005年又增加了22%。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就业》2013,(10):28-29
广东是高校毕业生生源大省、就业大省。近年来,该省高校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从2006年的21万人到2013年的44.2万人,年均增加11%。2013年在该省求职就业毕业生达70多万人(包含入粤求职和往年未就业毕业生),占全国近1/10。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其作为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完善和落实就业政策,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得明显成效。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着力完善和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省人大出台《广东省实施就业促进法办法》、  相似文献   

17.
王玲 《价值工程》2012,31(16):253
现在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热门话题。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就业期望及其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已成为关注的一个热点。因为,这关系到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布仁 《中国就业》2009,(8):23-24
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供需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一是从供需总量上看,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社会所提供的岗位有限,供大于求,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呼和浩特市的年平均就业率没有超过35%;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就业率仅为23.4%。二是从供需结构上看,大学毕业生所学专业与用人单位需求岗位不对称,结构性矛盾突出。据呼和浩特市初步统计,用人单位对服务类人员的需求由2006年的16%上升到2008年的25%,  相似文献   

19.
吴宏伟 《河北企业》2009,(11):69-69
一个行业的迅猛发展,会带来大量就业岗位。根据IDE公司2004年的统计,我国未来十年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将达到220万,一时间电子商务成了"黄金饭碗",这势必引发对人才的持续需求。而与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增长相对应的却是电子商务专业不到20%的毕业生就业率,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已达47%.很明显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0.
林琼  肖炜 《中国就业》2011,(8):20-21
又逢大学生"毕业季"。随着大学生"被就业"问题的频现报端,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体系这一话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体系主要包括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统计(即就业质量状况评价),是衡量毕业生就业状况和供需状况的核心指标,也成为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综合实力的主要依据,更是学校考评所属院系教学质量及其专业设置的重要方面,并指导院系教学计划的修订和课程改革。本文即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力求建立科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体系,为学校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