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就业》2007,(8):10-12
经济增长是解决就业的根本出路。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工作目标,必须努力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把城乡二元经济转换的过程变成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使人民群众通过充分就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北京为样本,基于1995—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选取社会治理政府投入、社会组织规模和经济增长三个变量,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多元社会治理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多元社会治理与经济增长之间未实现良性互动,具体表现为:政府投入、社会组织规模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对政府投入、社会组织规模的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为此,应当科学把握二者间关系以实现多元社会治理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加政府投入水平,优化投入结构,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断扩大社会组织规模,提高社会组织公信力,以有效释放社会组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当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正从多方面对就业产生深刻影响,形成了诸多就业伦理问题,把握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志 《中国就业》2012,(8):12-12
什么是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具有相关性。经济发展能否拉动就业同步增长,与经济的发展方式、产业的布局结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等紧密相关。一方面,经济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5.
30年前,改革的决策者毅然打破了中华大地持续了太久的封闭“平衡”状态,在改革的共识下.各种社会力量释放出了巨大的发展能量。而中国式改革与世界经济潮流的良性互动更是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崭新的元素。30年后的今天,当中国经济再次站到了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面对更多的“失衡性”问题,中国经济的参与者都在思考着如何重新凝聚力量,破解中国经济长久繁荣的历史性课题。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为我们勾勒下一个30年的繁荣图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就业》2007,(8):9-10
从本期开始,我刊将在“特别关注·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专题”中陆续刊登“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高层论坛”上省市领导、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演讲。本期刊登的是张小建副部长的讲话以及辽宁省副省长鲁昕、湖北省副省长蒋大国、国务院研究室工交司司长陈全生、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的发言(摘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大学生创业,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形成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对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繁荣和保持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高校、社会、大学生都应当积极行动起来,让大学生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阔。  相似文献   

8.
《中国就业》2012,(1):12-13
良性互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推进就业,探索良性互动之路。三十年中实现了经济与就业同增长,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0%,城乡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为2.1%。在对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互动关系上,认识一步步深化,方向愈来愈明确。2006年提出"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2008年,将此写入《就业促进法》作为重要指针;直到"十二五"规划提出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正所谓"GDP减速,幸福加速",而幸福系于民生。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一直面临下降的压力,不过长期来看,保持快速增长似乎毋庸置疑。 30年前,改革的决策者毅然打破了中华大地持续了太久的封闭“平衡”状态,在改革的共识下,各种社会力量释放出了巨大的发展能量。而中国式改革与世界经济潮流的良性互动更是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崭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10.
张永生 《中国就业》2011,(10):34-35
江苏省宿迁市就业工作坚持以“服务经济、改善民生”为宗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为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提供便捷、高效服务,通过服务企业用工、狠抓优惠政策落实、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等措施,有效地实现了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做营造良性互动的高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辉华 《企业活力》2003,(11):62-63
<正> 获取良好效益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企业作为实现效益目标的行为主体,与众客体发生互动的结果应当力争是良性的。 互动双方的力量在总体上具有对等性,而那些常年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百年老字号,无一不是营造良性互动的顶尖高手和伟大赢家! 那么,企业怎样才能成为营造良性互动的高手呢?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数量众多,颁布面广,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农民工绝大多数在这里就业,其发展和繁荣不仅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兴衰,也关系着就业和社会稳定。我国经济长期快速稳健的发展需要中小企业,就业形势更需要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3.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欧新黔日前在全国中小企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从早期以轻工、建筑运输、商贸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逐步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行业拓展。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一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GDP、税收和进出口额均占全国的50%以上。二是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解决了75%以上就业岗位。三是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四是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五是在开拓市场,推动对外合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就业》2007,(8):1-1
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今年6月,在国务院召开的部分省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华建敏国务委员为贯彻落实这一方针,强调指出,“努力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中小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竞争市场化以及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就业》2010,(2):48-48
要从战略上研究扩大就业的问题。经济增长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但经济增长能否拉动就业的同步扩大.还与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紧密相关。在正确分析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将建立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纳入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内涵,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就业》2012,(1):14-15
要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在于开发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共振点。按照"十二五"规划经济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依据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内在规律,"十二五"时期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增加新的增长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始终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特别是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双重压力,抓住西部大开发、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灾后重建三大机遇,化危为机,攻坚克难,保持了经济和就业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就业》2007,(8):13-15
“三个转变”的思想,既适应了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顺应了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为今后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也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探索了新的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李佳佳 《中国就业》2011,(10):18-19
现如今,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人才极为需要,但是很多大学生仍然面临着“毕业等于失业”的状况,如何让大学毕业生更好地找到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就业工作一直是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就业工作应该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选择,帮助学生明白他们自己想要什么,则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