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开放度的提高,单独依靠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的格局正避步向公共、民办等职业介绍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过渡。近年来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发展迅速,在劳动力市场中十分活跃,截止2006底。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已超过8600余家。随着民办职业介绍机构的发展,如何规范其就业服务行为。提高就业服务质量。成为劳动者普遍关心,各级政府部门非常重视的问题。为促进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为城乡劳动者提供诚信服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就业促会开展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推动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信用体系建设……[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公益性职业介绍所是政府促进就业的重要载体和服务窗口,由于浦东新区地域面积较大,从1998年以来,新区按照就业机制全面向劳动力市场过渡的目标,根据劳动力市场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发展要求,先后建立了云台路、外高桥、洋泾、金桥、川沙、三林等6所职业介绍机构,为企业提供收集发布  相似文献   

3.
《中国就业》2007,(12):49-50
田成平部长在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就业促进法》完善一种机制,即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作用。”建立统一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可以说是千千万万公营劳动力市场建设者、从业者的梦想,新颁布的《就业促进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为劳动者免费提供职业供求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这一规定为劳动力市场的统一扫除了障碍.使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推进,广东涌现出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他们的户籍虽然在农村,但主要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利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有的则不再从事农业生产,长期在城市就业,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为广东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由于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没有一技之长或技能偏低,加上长期以来受到体制的歧视和排斥,在劳动力市场处于非常劣势的地位,如果政府不提供公益性职业介绍服务。农民工实现就业非常困难,既便是成功就业后权益也最容易受到侵害。因此,关注农民工就业,为他们提供最满意的人本职业介绍服务,是各级政府新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随着广东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成和平等就业制度的确立,农民工职业介绍已经成为整个职业介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都认识到搞好农民工职业介绍对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始把农民工职业介绍摆上重要日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就业》2007,(7):17-19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时出现“招工难”的现象。与此同时,全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仍在积累,如何科学分析这种现象?劳动保障部在今年年初组织开展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和“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并结合全国120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的职业供求信息,对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职业发展的生涯中,一个人会受过去的经历、能力和个人希望的发展方向这些因素影响。作为一名求职,尤其是在转行或不知道下一步该找份什么工作时,应该学会利用本身已具备的能力与劳动力市场契合,寻求和改善求职途径,扩大就业之路,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逐步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诚信是赖以生存的基础。职业介绍机构采集的各种招聘信息,如果不通过指导和规范的管理,这些信息会失真、失实,从而导致求职对劳动力市场逐步失去诚信,使职业介绍机构服务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职业指导是劳动力市场从事就业工作的同志帮助求职人员了解自己与职业、定向培训和选择职业的过程,也是帮助求职在任职中求得发展的过程。职业指导做得深入、仔细、到位,有利于求职人员按照市场就业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意向、确定合适的“心理价位“,发现自己的职业潜质,确定相应的求职目标。职业指导,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据《四川劳动保障》杂志报道,8月25日,四川省人大、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四川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四川省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将对进一步培育和规范该省劳动力市场、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而深远的作用。与1996年出台的原《四川省职业介绍管理条例》相比,本次颁布实施的《条例》一是进一步规范了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招用人员的行为,不仅有利于维护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力市场的正常秩序,而且对于统筹城乡就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进一步规范了开办职业介绍机构的条件和行为,从解决当前四川省职业中介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对职业介绍行为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劳动者自由流动的增加和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社会办职业介绍机构得以快速发展。如何加强对社会办职业介绍机构的指导、管理和监督,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是劳动保障部门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妇女的就业状况是妇女社会经济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妇女的劳动参与率很高,但是,男女劳动力的职业分布却存在着差异。本文在介绍职业性别隔离和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后果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缓解职业性别隔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近年来的连续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而女大学生们她们则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性别歧视。性别歧视不仅会影响女大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的经济效率。改善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不仅是女大学生自身发展和改善社会经济效率的必要,也是实现社会公正正义和和谐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周剑君 《中国就业》2006,(10):14-14
深圳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外来劳动者在深圳的人口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对深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据统计,目前在深圳就业人员总数约735万,其中外来就业人员约630万,占据总数的86%;而户籍人员仅有105万,所占比例仅为14%,深户就业人员与外来就业人员比例严重倒挂。在深外来就业人员中农民工的数量接近600万,占据了外来就业人员的绝大多数。为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对外来农民工就业的调节和导向作用,引导外来劳动力合理流动,构建统一、规范、诚信的劳动力市场,今年以来,深圳市劳动保障部门采取四大措施,积极完善劳动力市场监管和服务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4.
求职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对称,择业观念与市场需求不对称,职业匹配率不高是导致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流失的重要原因。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是消除“不对称”,提高匹配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上海职业介绍浦东分中心以“提升职业指导质量,提高匹配率”为目标,在通过职业指导提高匹配率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陶裕春 《企业经济》2004,(12):132-133
建立和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加大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及其高效运行可以减少结构性及摩擦性失业,达到促进就业的目标。要从政府的宏观调控,劳动力法制建设、中介机构建设及职业指导、企业用工、工资的决定、社会保障等方面入手,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江西省的就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就业机制的公开公平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政府的职能由安置计划转变为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促进就业。本分析了市场就业机制遵循和体现的平等就业原则以及当前求职关于劳动力市场平等与公平问题,试从操作层面提出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运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促进就业一靠政策二靠服务,因此政府需要有一个公益性的就业服务机构,为求职和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市场信息,为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提供特别的帮助,这就是公共就业服务。在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中,专设了“公共就业服务”一章,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就业服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不仅是劳动的经济来源。而且是劳动立足社会的精神寄托。然而,现实时常会出现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人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这之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客观上看:我国劳动充分就业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而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就业结构性矛盾显得更为突出。从主观上看:有的劳动是就业心态不能随市场变化而及时调整;有的劳动是没有努力去寻找就业信息;有的劳动则是因劳动力市场上就业信息不对称因素造成难于就业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广东省一些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纷纷开办职业介绍机构,这对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方便单位用人和劳动者就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因相应的管理工作未跟上,给劳动力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带来不少问题。为加强对社会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厅〈关于加强社会职业介绍机构管理的意见〉通知》,通知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抓就业工作,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二是对就业特别困难的弱实施“就业托底”措施。前事关效率,是全社会劳动力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关键;后事关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基础,也是政府治理失业、消除城市贫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