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严良军  丁杰 《中国就业》2006,(10):50-52
泰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全市502.7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91.54万人;劳动力资源总量242.6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92.04万人;全市现有被征地农民5.8万人,外来劳动力约25万人。近几年来,该市以贯彻落实“开发就业、平等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为目标,努力在全市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和城乡统筹就业格局。全市累计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4.93万人,转移比重67.33%,培训农村劳动力23.96万人。今年8月,劳动保障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将该市确定为全国首批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2.
宜昌市现有农村人口272万人,农村劳动力147.52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98万人,人均耕地1.5亩。面对增收致富任务和人多田地少的现实,宜昌市把组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转移提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抓,深入展开了一场农村富余劳力向非农业发展、向非农村转移、向非农民转变的持久战,解决农村劳动力供需矛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并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新格局。2004年底,全市在外务工就业的农民为25.93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17.6%,实现劳务输出收入15.58亿元。  相似文献   

3.
周太荣 《中国就业》2010,(10):20-21
如皋是农业人口大县(市),现辖20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和如皋港区,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0.84万亩,总人口146万,其中,农村人口120万人,农村劳动力53.6万人。近年来,如皋市充分发挥政策的驱动力量,大力推进农民创业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最新调查,全市已有42.21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其中,  相似文献   

4.
为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力度,湖南省湘乡市确立了壶天、龙洞、棋梓等11个乡镇作为示范乡镇,积极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有序转移。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41.4万人,稳定转移就业27.87万人,是全年目标任务的293%,其中,各示范乡镇稳定转移就业17.8万人,  相似文献   

5.
2005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作出了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比较充分就业区的规划,到目前为止,就业规划目标基本全部实现。三年来.全区共城镇新增就业13229人,就业总人数达到4.49万人,占城镇劳动力总数4.74万人的94.7%,所辖38个社区有37个被认定为“成都市充分就业社区”;帮促失地农民实现就业3.63万人,占失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94%;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3200人,使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达到6.3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7.26万人的87%。  相似文献   

6.
枣庄市积极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成效明显。2011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9万人,其中,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带动就业4.1万人。  相似文献   

7.
周平  李苹 《中国就业》2007,(4):27-28
2006年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劳动保障部“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部署,制定下发了《福建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实施方案》,从六个方面,强化运作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技能培训工作。2006年,全省共组织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40.7万人,其中技能提升培训25.49万人(外省农民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10.4万人),劳务输出培训9.30万人,劳动预备制培训5.96万人。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主席的故乡湖南湘潭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总人口2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7万人.现有农村劳动力12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以上。为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湘潭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卜号文件以及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实施劳务经济富民战略,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9.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一)基本状况 2005年,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9.2万人,比上年增长30%,是近10年来的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西宁市农村人口80万人,农村劳动力68万人,近年来西宁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西宁实际,以积极开发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为基础,完善政策,强化服务,扎实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并为全市就业局势稳定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1.
王亚平  郁立 《中国就业》2006,(12):18-20
黄冈是鄂东农业大市,全市农业人口595万人,农村劳动力297万人。目前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8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1%.其中外出务工112万人,每年劳务经济纯收入达到64亿多元,是全市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4倍多,占当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50%。劳务输出造就了一批百万、千万富翁。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外出致富创业人、回乡办厂带头人、贡献突出技能人有13万多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兴办各类经济实体20多万个。“英山裁缝”、“麻城海员”、“团风泥匠”、“黄州电工”等一个个技术含量高的劳务品牌,叫响全国。  相似文献   

12.
忠印  立奎  文良 《中国就业》2007,(12):38-40
原阳县隶属河南省新乡市,位于黄河北岸,与郑州市隔河相望,有“郑州的后花园、新乡的南大门”之称,历史上“毛遂自荐”的千古美谈曾发生在这里。全县区域面积133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585个行政村,总人口70万,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农村劳动力37万人,富余劳动力18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今年以来,该县在积极做好城镇劳动者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心,积极推行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临近年尾,笔者对原阳县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就业》2007,(6):8-9
广东是全国第一农民工流动就业大省。到2006年底广东流动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达2480万人,其中来自外省1800万人;本省尚有未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400多万人,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技能提升工作,在全省组织实施了“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毕华 《中国就业》2010,(1):35-36
鄂州市城乡劳动者就业的基本现状 2008年末,鄂州市总人口106.73万,其中农业人口66.2万,非农业人口40.53万;共有劳动力66.94万,其中农业劳动力403万,城镇劳动力26.64万。全市从业人员总数60.6万,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5.44万,农村从业人员33.5万;全市尚有城镇失业人员1.2万,农村有6.8万富余劳动力有待转移。  相似文献   

15.
王韦懿 《中国就业》2009,(11):19-20
2009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烟台市紧紧围绕服务“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返乡农民工”三大就业重点群体,积极开拓创新,坚持职业指导为解决就业重要途径,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导向作用,以人力资源市场为依托,针对性地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全力促进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就业7.6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2.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3万人,安置困难群体就业1.5万人。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威海市高度重视劳动就业培训工作,把就业培训工作作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就业再就业培训2万人,其中创业培训0.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进城务工人员培训达3.5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长江岛城扬中,人口30万,2011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9190人,新增劳动力转移1926人,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7630人,扶持创业1912人,创业带动就业9582人,发放创业贷款1455万元,新建创业孵化基地35.2万平方米,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1.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95%……一个人人能就业,个个想创业的就业创业新局面,如同一幅动人的画卷,正在岛城扬中铺陈开来。  相似文献   

18.
秦皇岛市是国家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全市102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全市城乡统筹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关系到全市加快改革开放、建设沿海经济强市的成败。本文结合秦皇岛市大力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工作,采取数据对比、定性分析的方法,针对当前制约就业发展的"两难"问题,提出大力实施分类指导、加强引导、强化培训、改善服务、完善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易特夫 《中国就业》2008,(11):28-29
湖南省湘潭市是一个传统的老工业城市,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总人口293.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6.8万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该市就业再就业矛盾曾十分突出,高峰时期全市有下岗失业人员1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90万人左右,占农村劳动力70%。几年来,湘潭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积极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20.
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邻浙江,北接安徽,南连福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八省通衢”、“豫章第一门户”称谓。截至2007年底,全市劳动力总数为359万人,其中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138万人,119万人跨省转移就业,19万人省内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