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微 《商》2013,(12):169-170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现行的金融体制又无法满足所有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所以,很多中小企业只有通过民间借贷来解决资金困境。民间借贷还存在不易管理、抗风险能力弱等缺陷,因此,研究民间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及原因入手,分析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并提出引导民间借贷正规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商》2015,(26)
本文简要分析了民间借贷的特点和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了中小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民间借贷融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是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着特殊的力量。目前在中小企业融资与民间借贷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帮助。本文对中小企业融资和民间借贷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付慧莲 《商》2014,(21):153-153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民间借贷规模也已经超过了正规金融借贷规模,中小企业从民间融资成为了近些年的热点。然而,目前我国民间融资存在着诸多问题,中小企业的融资也越来越困难,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解决民间金融问题,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是时下亟需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民间借贷是正规金融融资的有益和必要补充,但近期因温州私营业主的欠债失踪潮而饱受争议。本文从温州地区民间借贷问题入手分析了民间借贷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探究了该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并最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赵庆国  张静 《现代商业》2013,(35):34-35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难以从正规金融获得融资支持,民间借贷成为了现阶段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选择,但民间借贷融资风险不容忽视。近年来浙江温州、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方老板"跑路"现象频频发生,中小企业显现"倒闭潮"。本文从中小企业自身防范和控制民间借贷融资风险的角度出发,从民间借贷风险成因入手,选择相关风险指标,建立风险指标体系,试图帮助中小企业全面认识民间借贷融资风险,提高风险意识,有效规避和防范各种融资风险。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可融资难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当急需资金时,大部分采用民间借贷的方式获得。而2011年以来,温州、鄂尔多斯多个地区民间借贷案件频发,且涉及人数多、金额大,民间借贷债务危机爆发。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获得资金的风险加大,企业应该认真从企业财务层面分析民间借贷的融资风险,寻找规避民间借贷的风险途径。基于民间借贷与中小企业风险现状,分析中小企业风险成因,并提出增强所有者的风险意识、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强财务决策中的风险控制、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规避中小企业民间借贷融资风险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状况,银行的制度约束、政府缺乏支持等原因融资比较困难,进而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金融近几年蓬勃发展,P2P网贷将互联网与民间借贷相结合,开辟了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  相似文献   

9.
王娜 《商场现代化》2006,(3):134-135
中小企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但由于融资困难,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束缚。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理论,说明了关系型借贷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作用,以及小银行在关系型借贷上的优势;对我国发展关系型借贷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间融资,即民间资金的借贷。近年来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成为了金融热门话题,民间融资有利于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资金匮乏的局面。本文以南京市为例,探讨民间融资的发展现状及可行性,希望大家能更好的理解民间融资,并促进其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资金无疑处于经营管理的中心。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金融机构逐渐收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越来越差,融资难度越来越大。一些中小企业开始尝试高息的民间借贷,但是民间借贷的发展极为不规范,这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因此,探索一条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和方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为内源性融资,间接融资和证券融资比较缺乏,主要通过民间借贷方式来获取资金。由于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自身以及中介服务体系的原因,中小企业需要突破社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融资供给失衡以及新常态下融资困难的瓶颈。因此,需要通过提高自身融资能力,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加大银行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构建有效融资体系,依托债券市场增加直接投资比重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摆脱目前的融资困境,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融资不能完全依赖银行贷款,并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具有多样性,应构建多层次融资渠道。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分为经营性融资和资本性融资,并结合需求特征,以资金供需双方风险匹配为原则,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选择机制,认为经营性融资应首选内源融资,其次依次是债权融资中的商业信用、银行信贷和民间借贷;而资本性融资应主要依靠外源融资,并依次选择债权融资的债券融资、银行信贷和民间借贷。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今天,中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即个私中小企业出现了一种快速增长的势头。而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本支持有很重要一部分是来源于融资,所以融资难,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为此,各级政府及部门做过不少"解困"尝试,其中之一就是开放民间借贷,为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与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阐述了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民间借贷的可行性,并为其提供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仍然十分严峻,现有的正规金融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的有效互补得到了必然的发展。然而,在民间借贷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其弊端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苏州市的情况研究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效,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活跃力量,却面临着从银行借款融资难的问题。受借贷政策的约束以及盈利目标的驱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民间借贷融资方式。但是民间借贷融资方式普遍存在着借贷手续不规范、资金流向过于集中、容易产生借贷纠纷等问题。因此,从政府、法律和市场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建立多层次多主体监管体系,完善民间借贷法律法规,加强民间借贷利率管理以及构建民间借贷机构市场准入制度等规范民间借贷的措施,以期为中小企业借贷权益保护以及资本市场有效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内源融资仍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银行信贷作用不突出且结构不合理,使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得不求助于融资效率较低的民间借贷,融资困难和融资效率低下制约了企业发展。影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因素包括融资成本、企业规模及资产结构、融资渠道及融资结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企业生命周期。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应提高自身实力,各级科技部门、国家高新区应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大力营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有利环境,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存在融资成本高、信用体系不健全、融资渠道不规范、在资本市场受到融资歧视等问题。为促进中小企业的良性经营与稳定发展,我国通过增强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规范民间借贷、完善银企征信体系、利率市场化等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政府还应该对目前市场进行补充和修正,如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成立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等措施,以达到全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P2P网络借贷的出现,为中小企业融资打开了一扇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昂且融资结构单一、融资渠道较窄且缺乏多样化的原因,P2P网络借贷在参与主体、提供信贷产品、信息处理、手续办理等方面的优势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提供了便利条件。针对P2P网络借贷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融资期限较短、经营风险和融资成本较高、平台监管缺乏等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即中小企业要充分了解互联网金融特点,慎重选择P2P网贷平台;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实现依法监管;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息公开与共享;适当扩展融资产品线。进而促进P2P网络借贷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20.
日益庞大的民间借贷市场,对于有效拓展社会融资渠道,发展互助金融、等新型金融服务机构,促进金融机构的良性竞争有重要影响.但是中小企业都普遍患上了资金饥渴症,在银行难以获得贷款,所以,民间借贷成为很多中小企业不得已的选择.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融资现状以及遇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