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出口贸易中信用证结算方式存在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证结算方式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外贸企业中最主要的一种贸易结算方式。信用证结算方式尽管由银行提供信用,但它仍旧内潜着很大的风险,本文总结了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常见风险,希望能对我国外贸公司选择结算方式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普遍存在的外汇交易结算风险具有灾难性的系统性影响。该文将外汇交易结算风险归纳为信用性结算风险和流动性结算风险两种形式,并针对不同形式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原则和措施。近年来,国际社会为治理外汇交易结算风险做了许多努力,CLS银行的成立具有较为有效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际结算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由于我国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中信用信息管理滞后,涉外单据审核制度存在缺陷,结算规则较为复杂,面临市场波动时经验不足,从而加剧了银行的融资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汇率风险。因此,我国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对结算对象进行信用调查与审核,健全涉外单据审核机制,完善结算业务规程,建立风险调查和反馈制度,以在最大程度上防范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其数量、品种、金额等都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涉外企业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主要有汇款、信用证、托收、保函、保理等,各种方式都有其优点和一定的风险性。涉外企业托收结算并用出口信用保险规避结汇风险亦可以成为企业避险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199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支付结算办法>,同时推出了<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确定了我国支付结算方式是以"三票一卡三方式"为主的结算体系.几年来,银行承兑汇票以其同时具有融资和信用支付的手段而被广泛地运用于贸易中,成为重要的结算工具.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贸易双方对信用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实环境中信用不健全,大量"克隆"票据的出现使得客户对支付结算业务的品种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结算中运用较广的信用证结算方式与我国的银行承兑汇票一样具有融资和信用支付功能.人民币信用证是借鉴国际信用证的运作模式,应用于国内贸易的一种支付结算方式,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为满足客户出于对贸易方信用度的担忧和扩大融资渠道而提出对结算手段多样化的要求,促进国内贸易的流通和发展,开展人民币信用证结算方式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邓峰 《理财》2005,(6):29-31
现代社会是信用经济的时代,许多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扩大营业额,增加盈利,除了依靠广告,价格,产品质量等因素外,还在结算上采用了赊销的方式,即信用销售,由此就产生了应收账款。信用销售可以扩大销售额、增加利润,但也会增加信用成本,产生信用销售风险。那么该如何降低或规避由这种信用销售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呢?笔就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信用销售风险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保理、信用证和福费廷等银行业务均是新技术条件下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全球买方市场地位的形成和强化,近年来买方提供信用申请的信用证交易呈下行趋势,而由卖方申请银行信用的保理业务方兴未艾.至上个世纪末,以保理为结算方式的贸易额占所有贸易方式的18%,而以信用证为结算方式的占比降至10%.在国内,中国银行和兴业、招商、广发等银行在开办国际保理业务同时,已开始试办国内保理业务.但1998-1999年间全球保理业务达5000亿美元,中国只有1300万美元,可以说保理业务在我国银行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银行保理和信用证以及福费廷业务一样,都是银行业结算方式创新背景下新类型的非典型合同,本文将仍从这一新合同的法律关系和法律风险为着眼点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根据对辖内县域票据使用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提出发展和推广使用票据结算的相关建议:完善信用体制;用结算成本推动票据结算工具的发展;建立和完善支付结算工具风险防范制度;建立和完善票据支付结算工具的结算制度;加强推广使用票据支付结算工具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9.
潘锋 《金融与市场》2004,(11):29-30
基层金融机构票据结算业务拓展受阻,并致使现金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信用环境恶化;二是结算服务水平低下;三是结算工具亟待创新.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技术、法律等五个方面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颜媛 《财会学习》2018,(3):145-146
许多公立医院纷纷为患者结算提供了诸多支付渠道.充值卡结算方式、现金结算方式以及移动支付结算方式是目前的主要结算方式.面对各种结算方式的风险,本文提出,应该通过积极建设信息系统,优化诊疗卡使用流程等方式提高诊费结算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