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电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主辅分离,电建企业重组势在必行,火电施工企业何去何从尚不明朗。笔者认为,实施企业内部改革,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实行多元化的市场开发,适时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火电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十一五”规划的临近,主辅分离工作摆在火电施工企业面前。按照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要求,电力系统的辅助性业务单位(如基建、修造、器材供应等)要与电网企业脱钩,进行公司化改造,进入市场,即所谓的“主辅分离”。这是电力系统的辅业之一的火电施  相似文献   

3.
在第六届企业战略北京峰会上,记者见到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并利用午饭后小憩的时间就企业走出去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4.
翁军 《广西电业》2003,(6):48-50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电力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赋予送变电施工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皇粮”断了,靠自身实力闯入市场“找米下锅”已成为必然。在这个严峻的形势下,送变电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比发、供电企业和以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和艰巨。如何转变观念,把握机遇,谋求生存和发展,已成为摆在众多送变电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我公司实际,对送变电施工企业如何围绕生存和发展,构建核心竞争力谈谈一些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火电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 ,不能只针对眼前国内电力建设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况 ,必须摆脱纯火电施工的思维约束 ,把火电施工企业放到国内外大的建筑市场中 ,根据整个电力基本建设的整体实力和规模来考虑。通过对电力基本建设企业的改组、改造 ,逐步形成我国新的3个层面的电力基本建设企业群体。一是组建几个具有科研、咨询、规划设计、设备选型成套 ,施工管理一体化 ,各类相关工程项目承包一体化 ,国内国外经营一体化的智力密集型的电力建设企业集团。二是组建一定数量的具有一级总承包资质的、具有科研、勘测、施工图设计、设备选型、物资…  相似文献   

6.
出路一 :减人增效 ,转岗分流———大量削减非正式职工 ,全国火电施工企业现有临时工、合同工6万余人 ,占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应大批削减。坚决摒弃“正式工看、临时工干”的不正常现象。———分流后勤服务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现有2 6万人 ,占职工总数的五分之一。目前大部分火电施工企业的后方基地都位于大中城市 ,企业办的医院、商店、子弟学校等完全可以交给当地社会 ,或移交电厂、供电局。同时加强基地建设 ,使之成为职工服务中心、培训教育中心、生产加工中心 ,并逐步走向自负盈亏。———剥离辅助生产单位。修配厂、动力站、机械…  相似文献   

7.
2003年全国大面积缺电带动了电力建设市场投资热潮,一大批电力建设项目特别是火电项目纷纷上马。这些使经历了3年电力建设市场极度萎缩而举步维艰的火电施工企业不禁喜上眉梢,一度高呼:电力建设的春天来了,火电施工企业的春天来了。  相似文献   

8.
2001年5月22日至6月1日,火电施工专委会组成调研小组,先后对湖北、湖南、广东和广西共9家电力施工企业进行了调研。目的是了解当前电力施工企业的改革、改制情况、多种经营情况及市场机制情况,对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解,提出建议,以利于进一步推动电力施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概况 到2001年末,国电公司系统共有火电施工企业52家,从业人员108443人;送变电施工企业30家,从业人员41829人.离退休人员,火电施工企业57137人,占企业在职人员总数的52.6%;送变电施工企业19978人,占企业在职人员总数的47.8%.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电力结构长期显现着“以煤为主”的特征,火电在电力总装机中的比例,从建国以来一直居高不下,2007年达到了78%,超过世界平均比例一倍以上。2007年,我国原煤产量增加1.43亿吨,而发电用煤却增加了1.37亿吨,煤炭增加的产量几乎为火电企业“独享”。此外,钢铁、化工、出口对煤炭需求的也在增长,煤炭的供需形势日趋紧张。从2007年下半年一直延续至今的“煤荒”,令火电企业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11.
张斌 《广西电业》2006,(3):23-27
一、引言 我国加入WT0以后,电力体制改革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网厂分开打破了行业垄断的坚冰,自此后发电企业进入群雄逐鹿时代,五大发电集团为各自的势力而战,还要面对国际企业、国际资本的入侵,竞争格局十分激烈,企业内高素质人才流失问题会逐渐凸显出来,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称为"第一资源"的人力资源将成为争夺的一个重点.作为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老火电企业,要想突出重围,在夹缝中求生存,在生存中谋求发展,必须抓住发展先机,积极应对,分析老火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面临的新形势,针对性的提出有效对策,为企业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迫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冷潜 《中国石化》2006,(1):46-47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石油企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必须采取有效举措,积极开发国际化人才资源,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每个企业都需要提升竞争力,尤其是核心竞争力,电力施工企业也不例外。那么,电力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电力施工企业竞争力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企业独有的、支撑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是资源与能力的转换。核心竞争力不仅仅依靠资源,也不仅仅靠能力,而是两者的有效整合。资源是基础性的,没有资源,企业就失去了竞争的基本条件;但仅有资源优势而不具备转化资源的能力,也不足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独特性和持续性的结合。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国电合山发电厂位于广西中部,南临红水河,是个有三十年历史的国有老企业,国电合山发电厂在历史上为广西的电力事业立下汗马功劳,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合山发电力厂作为一个老厂,技术设备落后等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问题,是使企业走出困境的关键,当前  相似文献   

15.
石油石化企业作为国有骨干企业,要带头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大公司大集团的战略思想。新时期国有大型企业应具备七个标志:责任标志、市场标志、技术标志、管理标志、规模标志、队伍标志和诚信标志。中国加入WTO,不光要看到挑战,还要看到机遇。加大炼油企业重组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增加产品品种,提高质量,改善服务,加强管理,保证销售市场的份额,是我国石油业应对挑战的关键所在。必须搞战略储备以应对特殊情况,储备包括资源储备、生产能力储备和技术储备。我们走出去,要研究、分析、组织和形成我们自己在技术、人才、管理上的整体优势,发扬“爱国、求实、创业、奉献”和精神和“争雄、争气、争光”的“三争”精神,实现中国石油业国际化经营的历史跨越。中国的石油工业要从“走向世界”变为“融入世界”,要在人才、技术、管理、经营理念等方面全方位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去,参与国际石油竞争,占有自己应有的位置,形成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国内石油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物业管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和民众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它的产生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具有很深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厂网分开的改革,使电力物资供应体系与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度使浙江电力物资业务陷入困境,面临生存危机。作为集团化运作的重要举措,浙江电力物资公司(以下简称浙电物资公司)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和浙江省电力公司“走出去”战略,在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方面采取整体推进、稳步实施的策略,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期间,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科学确定发展思路,坚持以“三改一加强”为主线,依靠抓改革创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抓好工程项目建设加快企业发展。经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十五”规划确定的任务均提前完成,实现了再造一个新酒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郁红 《化工管理》2012,(6):14-16
<正>近两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热情越来越高。作为较早"走出去"的行业,我国化工施工行业在国际市场收获颇丰。记者调查采访了一些较早走出国门的施工企业,发现他们在"走出去"过程中通过输出技术、资源整合、创新管理,已逐步融入了国际市场。那么,这些已走出国门的化工施工企业取得了哪些业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服装企业要“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走出去”的必要性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 ,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加速调整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我们应当抓住进入 WTO的机遇 ,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走出去”战略方针 ,在“引进来”的同时也“走出去”。广义上的“走出去”战略指的是使中国的产品、服装、资本、技术、劳动力、管理及中国的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 ,到国外去开展竞争与合作 ;狭义的“走出去”战略是指到国外投资办厂 ,将各种生产要素输出到国外 ,将生产能力向国外延伸和布局。我国的服装企业在“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