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闵维方 《中关村》2005,(1):49-49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这段话精辟深刻,意含丰富,既强调了创新对于民族进步、国家兴盛的重大意义,又指出了创新的原动力在于教育。因此,无论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企业,还是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的大学,我们都要在继承和光大优良传统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明星 《中关村》2014,(8):55-57
5年付出,"海聚工程"已认定514位海外高层次人才,他们在京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已达161家。海外学人中心也得到了海外人才的广泛好评。一直以来,北京市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拓展引才渠道、提升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北京创新创业,为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2011,(6):12-13
中关村建设“人才智力高度密集、体制机制真正创新、科技创新高度活跃、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中国特色人才特区,气势恢宏,目标明确,政策优厚。据悉有6项工程是建设人才特区的重点。一是拔尖领军人才工程。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快培养国内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聚集各类急需紧缺人才。二是自主创新平台搭建工程。  相似文献   

4.
王德禄 《中关村》2013,(8):74-74
教育创新已经越来越热。不仅中国在进行教育创新,全世界也在进行教育创新。但在全球化这个阶段,我认为,教育创新做得最好的仍然是在硅谷。硅谷的网络课程、网络教育让人们能够进行"碎片化"学习,让全世界更多人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学习。在古代农业经济时代,儒学是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在那个四书五经时代,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老师的日常教育都是以教  相似文献   

5.
7月15日,从北京市交通科技创新大会上获悉,今后,北京交通用于科技方面的投入将不少于同期交通投资的1%,还将建设包括“十名领军人物、百名拔尖人才、千名青年骨干人才、万名技术能手”的创新人才梯队。  相似文献   

6.
城以才兴,才因城聚。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正迎来城市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北京未来发展的有力引擎,而海外高端人才则将成为北京抢占的下一个高地。北京求贤若渴,留才有道。2008年12月,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成立。4个月后,北京发布《关于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意见》和《北京市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北京市促进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启动了北京海外人才聚集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12,(7):15-15
“人才是科技创新创业的主要载体,大力培养、引进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中关村人才论坛”是高瞻远瞩的人才战略研讨活动,如今已举办7次,成为常态。论坛主题重在结合当前的形势,聚焦中关村人才开发最新政策和前沿话题,参加人数均在500人左右,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2011,(2):72-72
2011年1月21日,《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人才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是北京市住房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创新创业的海内外高端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等各类人才解决一定时期内的过渡住房问题,多渠道满足人才的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9.
马萱 《中关村》2012,(6):40-40
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滨海新区在创新这方面所做的一些积累。滨海新区包括了天津市所有的海岸线,面积是22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浦东新区的2倍。泰达是滨海新区的核心区。我们从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和创新服务这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人才战略是科技兴国的第一步。随着国家"千人计划"和北京"海聚工程"人才战略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汇聚北京,迫切需要成立一个在京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社会团体,推动海外人才工作的发展。于是,2011年12月12日,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应运而生。不久之后,在协会会员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王钧  明星 《中关村》2012,(12):86-91
2012年9月13日,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作为中关村论坛年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才分论坛,今年选择"吸引国际高端人才聚集的要素"为主题,探讨科技创新与全球合作问题,这对北京甚至全国来讲都是至关重  相似文献   

12.
明星 《中关村》2013,(9):91-93
"很多企业总裁去高校上两节课,就是学生的两个学分,那不叫创业课程,应该叫励志课程。"如今,非学历教育市场日益广阔,它也吸引了奥鹏教育的目光。在国内在线学历教育领域,奥鹏教育一直充当领头羊的角色。迄今为止,在学历教育方面,走过12年的奥鹏教育已与40多所重点大学合作,招生专业300多  相似文献   

13.
明星 《中关村》2011,(4):82-83
"人才智力高度密集、机制体制真正创新、科技创新高度活跃、新兴产业高速发展",是中关村描绘出来的宏伟的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4.
吴炜 《中关村》2011,(9):54-57
弹指20年!一批批知识精英、创新人才从各地集聚到这里,一批批著名企业又从这里走向世界,这里可能是全国知识和智力“密度”最高的区域——这是海淀。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海淀园人才工作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5.
明星 《中关村》2011,(12):52-55
中国政府正致力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创业环境,为创新人才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自1988年起。国务院开始批准实施“火炬计划”,推动开发区以孵化器为代表的创新创业载体的建设,建立了以创业辅导培育、企业加速孵化到产业发展的创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鲍烨童 《中关村》2014,(9):95-97
当前北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这为广大海外高层次人才都提供了机会,不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也将为海外人才来京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也更加明显,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从国际上看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人才加速流动,一些国家纷纷修改法律,完善政策,出台措施,在引进留住人才上各显神通,这为我们提供了机遇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2006,(5):34-34
我们每年GDP平均增长94%。这在全球来说是没有的。不仅是这样,而且我们培养了新一代的人才。今天是风云榜,这里老、中、青三代都有,都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我们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有几大特点。第一,在建设时期什么是重点呢?是科技创新。第二,我们选的人才都是开放式人才,我们要跟国际接轨。第三,我们要发展成为创新型国家,我们就必须有创新型人才;我们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做创新,使国家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因此我们收到这个奖也是应该的。我们不仅在经济上获得很多增长,而且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许多媒体机构通过各种形式挖掘人才、鼓励人才,这是我们祖国兴旺发达的一个表现。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更多的业绩。希望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8.
幽兰 《中关村》2016,(4):88-91
创新需要三大元素。首先是创业的素养,必须要扎实的把握某个领域最新的技术。第二个要素是原创的精神,能提供最新的观点和事物的能力。第三个元素是求真的渴望。教育,是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承载着中国的现在和未来。创新引领教育,教育创建未来。不久前,教育部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据悉,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  相似文献   

19.
习牧歌 《中关村》2014,(10):50-51
经过多年发展,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中关村已初成体系,涵盖了人才、领军企业、创业服务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金融环境、创业文化等6大要素,已经成为中关村的独特环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邓锋 《中关村》2014,(10):87-87
我们天天都在谈论创新,从科技创新到商业模式创新,再到用户体验创新。 其实创新有很多做法,将科技和商业模式、用户体验融合在一起的做法也是一种创新。有些人认为,创新就是一种想法,有的创意就是一种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