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关村》2013,(5):19-19
厉以宁:中国经济增长总是依赖于投资拉动,现在结合了城镇化,城镇化的资金从哪里来?地方的筹集,包括它的债务平台。假定投资又出现了过剩、产能过剩,假定增长没有效率,金融大量地发放以后,债款怎么还?这是政府要预防的一个风险。  相似文献   

2.
沙磊   《中关村》2010,(1):46-47
迪拜是在经济转型中遇到的债务危机,对于同样处于经济互转型中的中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2011,(11):41-41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原中国央行副行长朱民接受该报专访时表示,现在经济放缓已成为一个客观事实。我们已经把全球经济增长从此前估计的5%以上,下调至4%左右。美国的经济增速则从3%下调到1.5%~1.8%,这是一个很大的下调幅度。所以怎样维持经济增长变得很重要。但与此同时,吸取以前的教训,进行结构改革使得增长可持续,也变得同样至关重要。朱民表示:需要做三件事:第一,  相似文献   

4.
张锐 《中关村》2014,(2):24-27
纠缠了人类五年之久的金融与债务危机已十削、肖远去.全球经济肌体在缓慢修复之中积累着后续发力的元气。  相似文献   

5.
程桔华 《中关村》2015,(2):24-25
创新,对于每个企业、对于中国、对于全球经济和社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价值。任何时候谈创新都不过时。只不过,创新也有它的发展路径。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国际化已成为它鲜明的特征。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验证了国际化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之一,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之一。只不过在1.0时代,中国是把低附加值的商品出口到全世界;在2.0时代,中国是把国际上最新的商业模式带进来;今天我  相似文献   

6.
萧灼基 《中关村》2004,(4):49-50
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9.1%。国内外对经济是否“过热”,看法不同。我认为我国经济运行正常,形势良好,从总体看不存在过热。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因而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波动的特征。我国经济从1992年至2001年,处于经济周期的增长下降阶段。从1992年14.2%降至2001年的7.3%,下降近一半。2002年经济周期发生明显变化,从增长下降进入增长上升。在经济处于上升阶段,增长率高一些,是必然现象,主要是由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推动,是多年积累的经济潜能的释放。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我国发行长期国债…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11,(4):56-56
财新网报道:美银美林证券中国经济学家陆挺表示,中国“十二五”规划调低经济增速预期为7%,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会大规模实行紧缩性政策。较之2010年10.3%的高速增长,未来五年7%的增速应属大幅降低,但不会对市场造成冲击。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鞍钢 《中关村》2005,(7):64-68
我们讨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实质就是要考虑正处在经济起飞中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以及各种内部和外部冲击引起的经济波动。首先我们需要讨论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或潜在增长率。其次是要计算和比较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波动系数,分析引起中国经济波动的各种冲击。第三是了解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根源,主要是中国特有的政治周期引起的经济波动。第四是介绍中国政府如何宏观经济调控。总的评价是,中国有较高的经济增长潜力,有较高的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有较低的经济波动系数,中国政府具有宏观调控的、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能力,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06,(1):15-15
社科院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在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上认为,2006年经济增长仍然主要靠投资拉动。在拉动GDP的“三架马车”中,投资继续位居榜首。2005年投资GDP的贡献率将达到55%,今年将接近60%。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延续投资主导型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关村》2011,(3):21-21
目前正在进行的税费体制改革牵动国人的神经,成败与否关系到经济转型的命运。财经评论家叶檀著文表示“不敢对这一改革过于乐观”。首先,政府在建设高峰期欠账太多,存在债务黑洞,现在要用真金白银填上窟窿,税费不可能大规模削减。据悉,地方隐性债务高达10万亿元人民币,具有极大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11.
鲍烨童 《中关村》2015,(2):92-95
目前,企业在粗放增长模式下"挣快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企业必须靠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励的机构正中存活和发展。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相比,中国经济步入以中高速增长为标志的"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更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区域不平衡创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关村》2013,(1):73-73
凤凰网目前发表邱林的文章说,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现在面临的严峻形势是,外贸出口由于国际需求不振,2012年迄今只达到7%左右的增速:投资受制于众多行业产能过剩,也难以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3.
明星 《中关村》2011,(10):22-24
在前不久召开的达沃斯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指出,中国发展中存在两种失衡,一种是过分依靠出口的外部失衡,一种是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的内部失衡。他认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对于中国的意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地震以及所引发的相关事件将加速当前一些经济的发展趋势。从最坏的角度看,这场灾难可能会导致公共债务水平升高、通胀压力增加并催生新的金融泡沫,严重损及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并使其重新陷入混乱。  相似文献   

15.
《中关村》2005,(3):67-67
在日前举行的《财经》年会上,吴敬琏认为,尽管去年是“小惊无险,富有成效”,但还不能够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软着陆,因为经济过热的深层原因,诸如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效率、无效的经济增长方式等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6.
张锐 《中关村》2012,(10):44-45
如果消费不能充当经济增长的"接力棒",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滑落之势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17.
201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的放缓态势,但也出现了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分配改善的新趋势,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均衡性和包容性明显增强。估计一季度GDP增长7%左右,比去年同期放缓0.4个百分点;CPI上涨1.2%左右。展望二季度,由于受外部环境趋好、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发挥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很可能呈现出缓中趋稳态势。预计二季度GDP增长7.2%左右,CPI上涨1.3%左右。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通胀保持低水平,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也需要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建议继续坚持区间调控,不搞大规模刺激,在稳增长和"去杠杆"之间拿捏好平衡。  相似文献   

18.
新锐文摘     
《中关村》2013,(8):46-47
胡舒立:严把货币闸门是上策《新世纪》日前发表由总编辑胡舒立撰写的社评说,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平稳,但形势错综复杂:经济增速放缓,财政压力增大,地方债务风险加剧,现在又发生资金吃紧。此时极易发生政策立场的游移和动摇。北京时间6月19日,中国决策层提出"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  相似文献   

19.
《中关村》2011,(12):46-46
FT中文网报道:世界上两位最知名的经济评论人士从地球的两侧对中国及其增长前景发表了悲观言论。在赫尔辛基日前举行的一个研讨会上,经济学家鲁里埃尔·鲁比尼形容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软着陆堪比“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纽约举行的一场会议上,  相似文献   

20.
胡鞍钢 《中关村》2008,(4):20-2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经济持续高增长。社会发生巨大变化,而且决策机制也相应发生明显的变化,从个人决策向集体决策乃至广泛民主参与决策方向转变,即从不透明决策向透明决策转变,从封闭型决策向开放型决策转变。这些决策机制的重大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日益进步,政治的日益民主,舆论的日益开放,正在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正是基于中国的经济背景、社会背景和决策背景的重大变化,出现了各类决策思想库,各方面的学者都在积极的参与决策,献策献计。我自己在过去十几年中也在不断地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以及专业化,积极建言。影响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