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沦为一场滑稽戏,这显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景象。莫言老家所在辖区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管委会拿出了弘扬红高粱文化、打造半岛特色旅游带的计划书。这是一个需要投资6.7亿元的项目。包括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红高粱影视作品展示区,胶河沿岸景观带,以及乡村度假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莫言热持续升温。诺奖得主的光环效应在莫言头顶不断放大,令国人纠结经年的诺奖情结高强度高频次接续爆发。他的小说被销售一空,他的身价飙升至百万,他的作品被收录进高中语文课本,他的名  相似文献   

2.
拜师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具有医学基础的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而他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因医学贡献而获1959年诺奖,二人是子承父业的师徒拍档。美国一项关于“人才成长”的研究发现,有半数以上诺奖获得者有师徒关系,最具代表性的是汤姆生和卢瑟福及其弟子的师徒培训成效。汤姆生和卢瑟福是师徒关系,他们两人共培养出17位诺奖得主。  相似文献   

3.
梁冬梅 《英才》2008,(2):72-73
有人称他是“最会赚钱的经济学家”,另一些人则叫他“徒有虚名的诺奖得主”。  相似文献   

4.
洪威雷 《秘书》2013,(6):41-42
莫言成功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在国内外掀起了研究莫言及其作品的热潮,这对于"中国文学所谓的‘边缘化’",被世人误解、曲解和扭曲而言,确实是一个转折点,正如作家龙应台所言:我希望莫言的得奖是为中国打开一扇门,让世界的人从此看到的不止是政治,而是中国人内在诚恳的心灵(《中国教育报》2012年10月13日第3版)。众多研究莫  相似文献   

5.
人这一辈子,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烦恼、痛苦和不如意,你想躲都躲不掉。无论你怨天尤人还是沮丧彷徨,都无济于事,有时悲观就像一个黑色的幽灵,笼罩着你的思绪,让你变得  相似文献   

6.
这次,大众点评被定位成最后一个绯闻女友终于私定终身。大众点评算是未上市公司里,少数的酉亿美元估值的公司,BAT都想包她,再度、阿里都跟大众点评有过深度绯闻。腾讯入股大众点评背后,也是大众点浮的一个阿亿美元的大烦恼,这就是移动互联网。现存,对于所有互联网公司而言,移动郁是第一烦恼,都是第一的变量。  相似文献   

7.
张帆 《中外企业家》2015,(5):149+157
1979年诺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和1992年诺奖得主加里·贝克尔分别提出人力资本概念,使其在学术研究和政策分析中被广泛使用。舒尔茨是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他阐述许多无法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的经济增长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当今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认为"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编后语     
本期杂志即将付印时,从瑞典传来喜讯: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这是一个让中国人兴奋的大事,让国人从长期的所谓"诺奖焦虑症"中轻松解脱出来,意味深长。自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就把获得诺奖作为一个最高荣誉来期待和追求,而且把诺奖作为衡量我国教育、科技水平高低的国际标准。虽然它并不完全与国力相对应,比如非洲拉美国家的作家早已获得过诺  相似文献   

9.
《福建质量管理》2010,(6):41-41
4月15日,新华都基金在北京宣布,聘请2006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出任新华都商学院的院长,任期3年,负责商学院的战略制定、国际合作、人才引进和日常教学和研究等。聘请诺奖得主担  相似文献   

10.
喧哗与骚动     
崔人元 《中国新时代》2012,(11):104-104
因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而重读福克纳。那文格,那人格……让人举杯叹息!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引来一阵喧哗与骚动:有人欢喜赞叹,有人羡慕嫉妒恨……除了中国古典文学、山东高密的地方民间语言等国货,莫言还有两位影响他至深的外国文学导师,其一是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1897—1962年)。福克纳也因此而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后现代主义像洪水一样涌来,一生大部分时光都在美国南方乡下度过的福  相似文献   

11.
成长的烦恼     
迈克、卡罗尔、本,看过美国电视连续剧<成长的烦恼>的人,一定不会忘记这几个精灵古怪、聪明伶俐的小家伙,正是他们在成长中遇到的烦恼,使人们看到了一部让人捧腹,又让人深思的电视剧.这部拍摄于1985年到1992年,风靡中国的电视剧,可以说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人体密码有时真让人感觉有点神秘人眼中其实分布着与全身相连的器官显示图在好莱坞影片《未来报告》中,想进入戒备森严的高科技警局中心,工作人员必须通过瞳孔扫描确认身份后,门才会自动打开。在商场、机场等各种场合,只要有眼睛扫描的地方,都会确定你的真实身份。最后男主角为了不让人发现他,采用换眼球的方法才得以改变身份。这样的场景已经不单单在大片中才能看到。最近,科学家们已研制成功一种被称为虹膜识别系统的人体密码,这样的密码的确不同寻常,它可以让人们免除记各种密码的烦恼,而且绝无雷同。整个身份确认过程是通过人眼虹膜完成…  相似文献   

13.
绝大多数的创业者都有过催讨债务的烦恼,这种烦恼有时能够激励创业者成长,但对一些抵抗力弱的创业企业来说,这些烦恼也许是致命的! 不管是什么样的讨债滋味,大家品味的时候都应该想到,讨债也不能不择手段,而应该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主持人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内一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多肽类营养保 健品引爆了中国保健行业前所未有的的轰动效应。多肽的一 系列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世界上万名科学 家研究了半个世纪的多肽,已经成为高科产业的制高点。诺 贝尔奖得主朱隶文博士曾表示:"21世纪的生物工程就是研 究基因工程与多肽蛋白工程。" 尽管多肽已经逐步主导了我们的健康产业,但对于多 肽,相信大部分人还感觉相当陌生。2004年6月16日,我们 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保健协会多肽分会会长陈栋梁博士。  相似文献   

15.
新书上架     
《中国企业家》2016,(5):111
《钓愚:操纵与欺骗的经济学》[美]乔治·阿克洛夫罗伯特·席勒著张军译出版社:前沿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2两位诺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罗伯特·席勒认为,市场在为我们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信息不对称等让我们成为"钓愚"中的受骗者。  相似文献   

16.
新科诺奖得主马斯金被问及150美元的油价,他的回答是“可能还不够高”,其理由是在高油价时代,人们才会努力寻找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17.
2011年8月20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揭晓,著名作家莫言的《蛙》获得这项被称为中国文坛最高奖的荣誉。《南方日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莫言,问:“对于‘茅奖’,你是如何看待的?”莫言的回答意味深长:“刚听到这个消息的确很高兴。毕竞茅盾文学奖有这么多人关心,四年才评一次,  相似文献   

18.
莫言在瑞典学院的诺贝尔文学奖(以下简称诺奖)领奖演说是以一个悲剧故事结尾的,联系企业危机管理来看,这一故事有着相当深刻的人生寓意,值得我们在反复咀嚼中获得启示,并自我反省。莫言诺奖演说最后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个人说道:"我们八个人中,必定有一人干过伤天害理之事,谁干过  相似文献   

19.
莫言一诺     
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奖金750万元。真可谓莫言一诺值千金。但是与资本市场的反应相比,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简直就是九牛一毛。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发布后,不仅令中国作家们欢呼雀跃,更给中国证券市场掀起了一股文化掘金  相似文献   

20.
家,在某种意义上说或许真是人类的宿命,因为无论什么样的人都需要一个家,而很多人终生辛勤工作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家更好。家到底有怎样的魔力,能让人如此为之孜孜不倦的付出?“家”的最大魅力在于其包容性、温暖性。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动乱,家是一汪平静的清泉;无论外面多么复杂,回到家可以在爱人眼中看到真实的自己;无论时世多么艰难,回家可以从孩子的依偎中,体验到生命的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