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胡乔木同志不仅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是有深厚学术造诣的语言文字学家.由于他在党的思想理论战线和重要文献起草中的特殊贡献,以及他的大家风范,使他很早就享有“党内秀才“和“党内一支笔“的美誉.而就是这样一位学识渊博、令人景仰的理论大家和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却丝毫不以领导者和学术权威自居,而是以完全平等的普通身份同我们一起研究、讨论工作与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胡乔木是我们党内的文章大家,他的文章写作之道对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借鉴价值。这里收集整理了胡乔木谈怎样写文章的一些论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叶永烈 《秘书工作》2006,(11):18-21
当秘书缘于毛泽东“点将“   对于胡乔木来说,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是成为毛泽东的秘书.从此,毛泽东深刻地影响了他.胡乔木后来成为“中共中央一支笔“,也正因为他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  相似文献   

4.
尚定 《秘书工作》2007,(4):48-50
被誉为"中共中央一支笔"的胡乔木一生写过的文章不计其数,而这些文章基本上是不署名的.有人曾经问胡乔木,这么多文章中他最看重哪些.  相似文献   

5.
周达 《湖南审计》2001,(11):18-18
财务开支由“一支笔”审批,实行已久,大家都习以为常,今年,新闻界却曝光出许多“一支笔”审批的问题来。  相似文献   

6.
陈杰 《秘书工作》2009,(8):46-48
叶永烈先生所写的《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以下简称《胡乔木》),是少有的以秘书工作老前辈为传主的传记文学。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秘书工作的读者,我深为书中所载的胡乔木的生平事迹所感动和激励,并从中体味到一个秘书工作者对待事业、对待人生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1977年7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胡乔小成为他的亲密助手,主要任务就是发挥“党内一支笔”的作用,为邓小平和党中央起草重要讲话和文件。  相似文献   

8.
<正> 基层站段财务支出的"一支笔",曾是各级"一把手"和主管财务副职的一贯做法。基层站段财务支出的"一支笔",结合实际具体而言,主要是指站段的站段长,也就是第一管理者,有的是分管财务的站段副职,也代表着第一管理者履行着"一支笔"的行为,还有站段的一些多元经营实体的经理或厂长也都被赋予了"一支笔"的责任。根据《会计法》,这些"一支笔"人员都是单位的负责人。一、为什么要对基层站段的"一支笔"监督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发挥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加  相似文献   

9.
谈加强对财务“一支笔”的监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务“一支笔”审批制度,早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实行了。实践证明,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对明晰权利、强化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开支的责任心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这种高度集权式的财务审批机制已经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如何加强对“一支笔”的控制和监督成为大家都关心的话题,也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0.
“一支笔”通常是指一个单位或会计主体负责财务审批领导人的称谓。大多数“一支笔”能够正确履行手中的权力,按照财经法规慎用手中的笔。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有的“一支笔”却成为走向深渊的助推器,究其原因,关键是在对“一支笔”的监督上出现了“无、虚、弱、拒、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一、存在问题及成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支笔”审批经费开支制度一直在高校中流行。这一制度主要是指高校内各级各单位,必须指定一名负责人掌管“一支笔”,“一支笔”对其所在单位掌管使用的经费开支进行审批的规定。高校之所以建立“一支笔”制度,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多支笔”审批经费开支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院系财务审批“一支笔”是规范院系财务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制度。本文在讨论目前高等学校院系财务审批“一支笔”实施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学校院系财务审批“一支笔”的概念及其内涵,并就如何坚持、完善高等学校院系财务审批“一支笔”制度提出了个人的看法与意见。  相似文献   

13.
唐思索 《四川会计》2002,(11):40-41
一问题“一支笔”通常是指一个单位或会计主体负责财务审批领导人的俗称。大多数“一支笔”能够正确履行手中的权力,按照财经法规慎用手中的笔。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对“一支笔”在监督上出现了“无、虚、弱、拒、迟”的现象。“无”,就是对“一支笔”的权力呈无人监督的现象。目前,由于某些地方过分强调“一支笔”的权力,致使会计人员失去了对记载经济业务活动内容的凭证进行审核的权力,甚至有的“一支笔”就直接对会计人员明说:我签过字的你就执行,不要给我讲什么财会制度、财经纪律。在对“一支笔”实施监督的部门中,某…  相似文献   

14.
实行“一支笔审批”的本意是想达到严把关、杜绝一切滥报滥支和违法违纪的行为。但是 ,从实际情况看 ,“一支笔审批”也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后果。如某地一个经济主管局实行“一支笔审批” ,局长就一人独揽审批一切开支大权 ,每年几十万元的公款公物支出就名正言顺地流失了。这位局长掌握了“一支笔审批”权以后 ,经常都有人登门求拜于他 ,且个个都笑逐颜开而去 ,自然这位局长也中饱了私囊 ,终于锒铛入狱。“一支笔审批”毁掉了他 !诚然“一支笔审批”权掌握在原则性强、自身正气 ,一心为公的人手里 ,对于规范财务行为 ,防止开支混乱 ,堵塞经济…  相似文献   

15.
“一支笔”通常是指一个单位或会计主体负责财务审批领导人的俗称。大多数“一支笔”能够正确履行手中的权力,按照财经法规慎用手中的笔。但我国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在对“一支笔”监督上出现了“无、虚、弱、拒、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秘书工作》2011,(12):59-59
党内法规服务工作是党委办公厅(室)系统一项重要工作。为帮助大家增进对党内法规的了解,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从本期起,本刊开辟“党内法规小知识”专栏,为大家介绍党内法规有关知识。同时,我们也欢迎读者朋友就如何做好党委办公厅(室)的党内法规服务工作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7.
近来,有些财会期刊对“一支笔”的是非,得弊展开了争议,有的认为,实行财务审批“一支笔”,有利于严格把关,克服多头领导,乱批条子,避免浪费,堵塞漏洞。也有的认为,“一支笔”不利于民主理财,有的执“笔”人不熟悉财务会计制度,甚至有的人利用手中的“一支笔”,大搞权钱交易,将大量公有财产攫为己有。孰是孰非?笔就此问题也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对“一支笔”也要进行监督谢昌明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的财务开支,必须实行“一支笔”审批。所谓“一支笔”,即各项财务开支单据都要由企业的分管财务厂长、经理签字后才能报销。实行“一支笔”,有利于企业领导及时掌握财务开支情况,杜绝不正当的开支,促进...  相似文献   

19.
“一支笔”通常是对一个单位负责财务审批领导人的俗称。目前大多数“一支笔”能够正确履行自己手中的权力,能够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财经法律和法规,严把审批关,慎用手中笔。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一些“一支笔”经不住利欲的诱惑,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利用手中的特权,滥用手中笔,使其走向犯罪的道路,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对“一笔”必须予以监督,并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高度集权式的“一支笔”财务审批机制已不符合《会计法》中提出的有关加强会计监督的要求,文章从“一支笔”审批的弊端入手,探讨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实行“多支笔”会签制度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