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南京市六合区国家税务局,关于问题管理中的"青蛙原理"的故事经常被提起.很多情况下,由于忽视问题的存在,而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大问题变成危机,危机最后变成灾难.因此,只有多方疏通问题发生的渠道,遏制问题的膨胀,才能确保组织的健康成长.为此,从去年初以来,我们六合区局在系统内推行了"问题管理"法.在问题管理法中,我们着力抓住七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危机令发达国家金融模式面临强有力质疑 1997-1998年的货币危机之前,关于金融体系问题,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的建议大体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你们应该像我们一样。”在那场因开放的金融市场、薄弱的内部监管、低下的透明度以及部分国家的美元外债而引发的危机过后,发达国家和金融机构的建议变成了:“最终你们应该像我们一样,  相似文献   

3.
应该说,危机管理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对信息的控制和管理。如果自己不能把握住信息源.那对于危机事件的处理就非常不利了。而我们看到,案例中.不管理是欧尚公司的公关经理张那还是总裁孙磊.都没有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以至于欧尚公司的新闻已经成为国内几大门户网站的头条.而且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最大的问题不是解决激励相容.不是绩效管理.不是培训与职业规划.而是缺人。每年人员流失率20%以上,这是很多企业的常态。新进员工经过培训变成“熟手”后又始终面临竞争对手的挖角危机。没有哪个老板愿意当傻大头。职业经理人禁不住“猎头”高官厚禄的诱惑频频跳槽。农民工不再需要背井离乡跑到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打工导致广东劳工荒.所有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大家:缺人是当前老板最头疼的事情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凭借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2007年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中国制造”危机却令中国企业频频陷入尴尬境地。中国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已成为严重阻碍“中国制造”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质量管理创新刻不容缓。文章阐述了“中国制造”危机的前因后果.分析了中国企业质量管理问题对“中国制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以质量管理创新解决中国企业质量管理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毒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到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中国的奶制品市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带给国人们难以抚平的伤痛。我们从中看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责任问题.更清楚的意识到这种责任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文章从近期的“三鹿”事件入手,从企业的质量文化、危机管理、封闭式供应链管理等角度嵌入式分析社会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危机和危机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工商企业活动中.危机就像普通的感冒病毒一样.种类繁多.防不胜防。每一次危机既包含了导致失败的根源.又蕴藏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植、进而收获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错误地估计形势.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危机管理的典型特征。本文首先以“水煮青蛙”的实验说明现代企业缺乏危机意识严重性,进而引入现代企业危机和危机管理主题.接着简要阐述了现代企业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实质,以及危机管理的概念、本质和实际意义,并对现代企业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深入全面探讨,形成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危机总结三要点环环相扣、一条线管理的操作流程,再从战略管理、问题管理、信息管理、危机成本四方面,拓展了现代企业危机管理的外延关系,并建议危机管理应该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东亚经济奇迹”引起世人瞩目,经济界不少人把“多元化”作为日本、韩国一些大集团、大公司的重要成功经验予以总结推广。但在东南亚金融风暴引发整个东亚经济危机以后.不少人又把“多元化”作为引发韩国、日本一些大集团大企业危机、倒闭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本因素”,并告诫中国企业应“避免重蹈覆辙”。到底是“多元化”好.还是“专业化”好?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不能搞简单的“非此即彼”。因为,从实践来看,“多元化”有失败的,“专业化”也未必都成功。  相似文献   

9.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因势利导,应对得当,在危机和困难中抓住发展和调整的机遇,就能化不利为有利。在当前危机下,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有两条.一条就是扩大内需,另外一条就是加速“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中国创新能力,真正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做出准确判断,及时采取果断应对措施,“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就业”,推出“四万亿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经济出现了比较强劲增长.2009年保八已无悬念。“乍暖还寒”,虽然危机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但导致这次危机的很多因素并没有充分暴露和有效地消除,并且解决危机过程中的很多措施又造成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粮食问题被作为一种“危机”提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突然间也变得不再那么“理所当然”。 这不是个坊间话题,在很多专家的眼中,它们已经变成了一对矛盾的两个对立面。  相似文献   

12.
声音     
《中国经济快讯》2007,(42):11-11
“其实经济里头.特别是金融系统,不断地出现大大小小的危机或者困境,才是常态,不出问题才是不太正常的状况。”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0月30日在出席“2007清华管理全球论坛”时称,最近5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一直不错,但与此同时我们要做好应对金融风险的准备,以更理性的态度采维护金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梅新育 《中国经贸》2008,(19):52-53
从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政府支持的房贷巨头被接管.到雷曼、美林等华尔街投行大鳄倒闭或被收购,美国主要金融机构的危机令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等人今年6月份关于”次贷危机正在走向终结”的乐观判断沦为笑谈.更在中国掀起了轩然大波。“两房”危机尤甚,因为.中国是美国机构债券名列前茅的外国持有者,而考虑到中国对外资产结构中官方外汇储备占2/3左右,中国公众不能不对国家储备资产的安全表示关心。惟其如此,我们在评估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冲击时需要冷静.自乱阵脚无助于捍卫中国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造”以其物美价廉的优点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但近段时间以采,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制造”产品质量问题大肆炒作,“中国制造”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面临的困境及其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中国制造”危机的建议和对策。寻求继续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有人这样描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野心”:先“吃人”,再“吃市场”,最后“吃企业”。显然,入世后中国面临一个突出的危机就是人才竞争加剧。当国外公司、银行等机构进入中国后,基于成本和文化融合的考虑,必然要实现人才本地化,实施“吃人”战略,利用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争夺国内本已稀缺的人力资源。从目前已获准进入中国人才市场的外国猎头公司来看,据说这些公司还未在中国上岸,手头就已持有一份国内企业优秀管理(技术)人才的“黑名单”了。资料详尽得令国内企业闻之不寒而栗,“人才危机”的预感愈发强烈。在“人才危机”重压下,我们是该到采取务实态度,切实转 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用人机制的时候了。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入世后中国面临“人才危机”所指的是精英人才。我们不能因此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视而不见。贾保华博士的《中国人才是“不足”,还是“过剩”了?》一文或许能给我们以 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一问题,为此,本刊特意编发此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在华人才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木 《开放潮》2002,(2):11-13
有人这样描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野心”:先“吃人”,再“吃市场”,最后“吃企业”。显然,入世后中国面临一个突出的危机就是人才竞争加剧。当国外公司、银行等机构进入中国后,基于成本和文化融合的考虑,必然要实现人才本地化,实施“吃人”战略,利用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争夺国内本已稀缺的人力资源。从目前已获准进入中国人才市场的外国猎头公司来看,据说这些公司还未在中国上岸,手头就已持有一份国内企业优秀管理(技术)人才的“黑名单”了。资料详尽得令国内企业闻之不寒而栗,“人才危机”的预感愈发强烈。在“人才危机”重压下,我们是该到采取务实态度,切实转 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用人机制的时候了。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入世后中国面临“人才危机”所指的是精英人才。我们不能因此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视而不见。贾保华博士的《中国人才是“不足”,还是“过剩”了?》一文或许能给我们以 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一问题,为此,本刊特意编发此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有人这样描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野心”:先“吃人”,再“吃市场”,最后“吃企业”。显然,入世后中国面临一个突出的危机就是人才竞争加剧。当国外公司、银行等机构进入中国后,基于成本和文化融合的考虑,必然要实现人才本地化,实施“吃人”战略,利用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争夺国内本已稀缺的人力资源。从目前已获准进入中国人才市场的外国猎头公司来看,据说这些公司还未在中国上岸,手头就已持有一份国内企业优秀管理(技术)人才的“黑名单”了。资料详尽得令国内企业闻之不寒而栗,“人才危机”的预感愈发强烈。在“人才危机”重压下,我们是该到采取务实态度,切实转 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用人机制的时候了。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入世后中国面临“人才危机”所指的是精英人才。我们不能因此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视而不见。贾保华博士的《中国人才是“不足”,还是“过剩”了?》一文或许能给我们以 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一问题,为此,本刊特意编发此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5日.央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新政策”)的出台,被房地产商称作央行十年来出台的最严厉的措施。房地产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非常大.但如果在发展中不谨慎.对金融安全的影响也很大。因为房地产开发中约70%资金来自银行.一旦出现问题,将导致商品房贬值,空置房增多,以及银行贷款变成负资产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们已经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培养自身的危机意识,探究危机可能产生的原因,并进行规避、应对和化解。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公关界向大家推荐了一个公式:(3W+4R)SF=V1或V2,该公式被称为危机管理成功的“黄金法则”。  相似文献   

20.
赵玉峰 《珠江经济》2004,(11):85-89
企业危机状况日益严重,已经到了需要系统治理的时候。根据零点调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和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完成的“企业危机管理现状”调查结果,被访者认为: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40.4%的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企业处于中度以上的危机之中。这犹如人的身体,有一半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甚或重度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