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解决信贷配给问题是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推进农村金融市场改革的关键。根据近年的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成果来看,发展中国家信贷配给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从农户信贷配给的现状、成因、影响及缓解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配给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对当前国内关于农户信贷配给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信贷配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我国三农发展的大局.本文以为农村提供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为研究目的、以农户信贷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与问题、发展障碍,以及解决思路.论文特别重视从农村金融市场的微观基础--农户出发,通过严格、规范的计量分析,对农户的信贷需求和行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论文以剖析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主体--农户和供给主体--农村金融机构,利用2003年约3000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论文采用联立离散选择模型实证研究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时的信贷配给行为.结果表明,我国农户面临着严重的信贷约束,大部分具备有效需求的农户由于信贷配给无法得到足够贷款.最终基于以上研究指出农村信贷配给问题程度严重,和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应当采取金融系统方法,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着信贷配给现象,尤其以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最为突出,资金短缺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信贷配给的存在既有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也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风险补偿机制的缺失有关。通过构建信贷配给模型,分析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我国农村金融存在信贷配给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分担机制、完善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西部地区农户借贷行为进行实证分析,西部地区农户对于资金借贷需求逐年上升;民间借贷是农户借贷资金主要来源,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比例逐年提高;民间有息借贷或高息牟利性质的借贷并不普遍;借贷资金主要投向于资金需求较大的生活消费项目和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总体上生活性借款的比重有所增加而生产性借款的比重有所下降。因此,针对西部地区农户借贷行为的特征,以及正规金融、民间借贷供给和农户自身需求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应采取相应策略,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农村信贷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宁 《商》2014,(8):167-167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一直受到抑制,使农村经济因缺乏资金而失去活力是国内外学者及大众的关注热点,尤其是农村正规信贷约束问题制约了县域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在转型时期下中国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首先笔者根据亲力调查和相关文献对农村信贷市场的现状进行阐述。然后在供求结合分析的框架下,通过借贷双方长期的互动博弈,得出正规信贷约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农村正规信贷市场中声誉抑制农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作用失灵,导致农户受到严重的交易成本配给和风险配给。最后提出建设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以期谋求农业、农村、农民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的农村金融市场的结构与全国类似,农村信贷资源也主要由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提供。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在传统的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的基础上,围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土地收益,创新信贷模式,着力解决农户金融需求,异质性强、信贷成本高、信贷风险较大等原因导致的金融抑制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农村信贷资源紧张的状况仍然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信用评级与农户正规融资:温州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信用评级自2008年以来在浙江全省范围内普遍展开。通过对温州的考察,我们发现:金融机构在信用评级中存在有意压低农户信用得分及信用等级的倾向。实际贷款中,确实也有大量农户信用贷款处于"吃不饱"状态。信用评级作为一种信息甄别机制不能消除信贷配给。尽管如此,信用评级为更多农户进入正规金融打开了一个通道,从而大大缓解了农村信贷约束。金融机构应积极推广信用评级这种软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需开发不同信贷产品作为补充,引导农户融资更多地从民间借贷转向正规金融。  相似文献   

8.
李微 《商场现代化》2016,(3):108-109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周围村落的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得到的数据,运用Eviews作为分析工具,得到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的非价格信贷配给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并就这一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本文选择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人数比率、户主是否有技能以及家庭年纯收入这五个因素作为本文的变量。最后本文得到,就作者所调查区域而言,对于非价格信贷配给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就是农村家庭的年纯收入,这从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对于农户还款能力的重视,以及对其自身资金安全性的要求;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农户本身就是一个低收入的群体,所以是不能采取提高农户收入的手段来降低信贷配给的程度,因此本文提出要是金融机构在制度和合约等方面进行创新,尤其是在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利率的作用,进而来降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程度。  相似文献   

9.
农户作为一个融资主体,与信用社、政府等机构单位相比其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因此农户的借贷会存在一些列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户正式借贷行为"的研究后,发现影响农户正式借贷的因素为农户自身、正规金融机构实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政府政策、农户可抵押资产、民间借贷市场六个方面,据此,分别从农户、正规金融机构、政府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的的情况下,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想要保证国家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加强农村建设,近些年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辉煌的长久,尤其是在农村金融建设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加大了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于2014年将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下调两个和0.5个百分点。并不断导入创新思路,推动涉农金融机构改革,构筑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但是对于现代农户信贷配给的定价和信贷的利率上还存在则一定的偏差。本文就主要根据金融机构向农户的放贷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研究农户信贷配给下的差别定价,探究农户信贷配给下的利润浮动。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的的情况下,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想要保证国家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加强农村建设,近些年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辉煌的长久,尤其是在农村金融建设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加大了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于2014年将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下调两个和0.5个百分点。并不断导入创新思路,推动涉农金融机构改革,构筑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但是对于现代农户信贷配给的定价和信贷的利率上还存在则一定的偏差。本文就主要根据金融机构向农户的放贷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研究农户信贷配给下的差别定价,探究农户信贷配给下的利润浮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信贷抵押能力低、正规金融效率差、政策支持有限和相关法规缺失等问题,正规金融不愿意向经营规模小、缺乏信息透明度、抵押品不足的三农提供信贷服务,农村民间金融由于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接受特殊的抵押品,一旦产生风险也能以独特的方式减少风险,但民间金融又存在贷款周期短、信贷金额小、利率高、可获得性不强等缺陷。为了缓解农村存在的信贷配给现象,应建立一种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合作的制度,解决农村中存在的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的问题,将农村金融的制度安排由原来的政策导向转变为问题导向,拓宽农村融资渠道,提高农户信贷的可得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着严重的信贷配给不足现象,严重减低了农村经济主体贷款可获得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农村金融供给方面的原因,又有农村金融需求方面的原因,还有农村金融环境方面的原因,应从多方面着手探讨缓解农村信贷配给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彭澎  吴蓓蓓 《财贸研究》2019,30(12):57-66
基于来自江苏、湖南和江西三省份的调查数据,利用ivprobit和2SLS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的财富水平、异质性社会资本和非正规借贷约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无论是从借贷可得性还是金额来看,财富较少的农户都更容易在非正规金融市场上面临借贷约束;表现为强关系的非正式社会资本会进一步放大上述效应,而以地位寻求为目标的正式社会资本在这个过程中则作用有限。为此,政府要明确非正规借贷在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与作用,促进正规信贷与非正规借贷的协调发展;鼓励财富水平较少的农户通过加入资金互助合作社等组织以进一步拓展自身的非正式社会资本外延;不断提升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开发更多适用于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农村金融状况和家庭金融行为调查研究显示,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所需的金融服务高于收入较低的农户。大连地区农村金融市场开发深度有限,农民借款渠道单一,金融市场垄断化趋势明显,民间金融活跃度低,难以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大连市政府、银行及金融机构应共同努力,加快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推进金融深化,规范农村资金借贷行为,以有效满足农村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山东泰安农村地区抽样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供给时的信贷完全满足、信贷完全配给和信贷部分配给行为。结果表明:与金融机构信贷完全满足行为相比,申贷农户家庭自有土地数量越多、面积越大,越有助于其降低遭受金融机构完全信贷配给行为;户主具有非农劳动专业技能和家庭资产价值越高反而促使金融机构对其申贷金额满足度下降。  相似文献   

17.
华语音  苏若瑜 《商》2012,(9):117+111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是处在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之外的一种借贷融资方式。民间借贷由来已久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对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主要资金支持。但民间信贷的飞速发展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就民间信贷产生的原因和民间借贷危机的相应对策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民间信贷在我国已有3000年的历史,钱庄、当铺以及私人借贷一直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与正规借贷相比,民间的中小企业贷款活动却异常活跃。尽管国家对诸如私人钱庄、农村合作基金等民间的非法的灰色金融机构进行清理整顿,但这些非法金融机构却顽固地生存着。制度的不完善也使得民间信贷出现种种问题,集资诈骗、非法信贷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8.
马晓青 《消费导刊》2009,(24):50-52
本文对我国河南省4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显示,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户以农业产业为主,贷款用途多数用于消费,农户借款数额小,频率高。中部地区的农村金融市场层现出典型的两元特征,农户频繁地参与正式与非正式借贷交易,从民间渠道的实际借款次数远远超过正规金融机构。通过意愿调查对农户的融资偏好排序发现,样本地区农户的第一选择是亲戚朋友借款,次优选择为正规金融机构,银行排在信用社前面成为第二选择,在最不情愿的选项中全部选择高利贷。本文还通过"直接诱导法"揭示了欠发达地区正规渠道金融抑制的程度和原因,样本地区农户正规渠道有效需求的抑制程度32.3%,而名义需求的抑制程度高达89.8%。农户频繁选择非正规渠道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成本差异造成的,民间渠道更加具有信息优势。因此,鼓励发展村镇银行等民间金融机构,使其更好地为欠发达地区的农户提供多样化的贷款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一、农村金融需求特性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金融需求,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农村金融需求不同于城市金融,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并存是其显著特征。农村经济活动主体是农户和农村企业,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也分为农户和农村企业两大类。中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离普惠金融体系还有相当距离,主要表现是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的渗透率和覆盖面远不能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需求,金  相似文献   

20.
在普惠金融体系中,农户借贷需求是其金融需求的重要方面,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模型分析表明,农户文化程度越高、劳动力人数越多以及拥有村干部身份,其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就越大;农户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与其拥有的耕地面积、住房价值、家庭总收入和非农收入比例呈正向关系;农户的教育支出和医疗支出更倾向于非正规金融;农户面临的金融环境与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存在正向关系。正规金融机构更注重农户家庭因素和农户的资产状况,非农收入比例在获得非正规金融贷款时作用显著。在普惠金融下,农户借贷行为可使农户福利得到提高,特别是对农户的偿债能力和借贷倾向所起的支撑作用较大,而在农村金融环境、农村医疗支出、教育支出、农户居住地银行网点的分布和金融政策宣传程度等方面虽有一定影响,但变化程度远小于农户基本特征、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变化程度。农村金融应进一步加强供给侧改革,发挥普惠金融的供给作用,加强农村投资、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