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民调解制度通常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特下,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和社会公德,对纠纷中的当事人采用规劝劝导和说服教育等方式,让纠纷当事人平等协商并互谅互让最终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纠纷的一种法律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纠纷解决制度,在维稳定方面有看着重要作用,在构建社会的背景下,如何使人民调解员制度发挥更大作用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广东大经贸》2008,(2):70-71
行政复议调解是发生行政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在复议机关的主持下,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思想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互相协商,互谅互让,依法自愿达成协议,由此解决行政纠纷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3.
孟德花  张菲  丛玉红 《中国经贸》2011,(12):122-123
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化解民间矛盾、消除纷争的一种手段,它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在诉讼程序之外提高公民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是维护新时期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4.
行政调解是指由行政机关主持,以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为依据,以自愿为原则,通过对争议双方的说服与劝导,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让互谅、平等协商、达成协议,以解决有关争议的活动.它与和谐社会有着先天性内在的契合点,所以,完善我国的行政调解制度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对行政法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玲 《魅力中国》2011,(14):161-161
法院调解,即诉讼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自愿、平等地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和结案方式。  相似文献   

6.
所谓调解,是指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后,由第三者通过说服和劝导当事人,使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得到解决。调解与仲裁和诉讼的区别在于: 1、解决争议的主体不同。在调解案件中,解决争议是由调解员来进行。调解员的指定比仲裁员的指定更为灵活,在一个案件中,只要当事人同意,可以由一名或多名调解员来调解争议。而在仲裁员案件中,一般是由一名或三名仲裁员来审理案件,严格按照规则办理。与审判员相比,其差别就更大了,因为法官的权力是国家赋予的,当事人是无权来自己选择法官的。  相似文献   

7.
正王立新同志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已经整整10年。他于2008年10月8日被红桥区司法局聘为首席人民调解员,进驻红桥区诉前联合调解工作室,开启了天津市人民调解与诉前司法调解双调联动化解纠纷矛盾机制的先河。几年来共受理各类民间(事)纠纷325件,接待当事人诉前调解、诉前指导、诉前咨询来访等4500人次件。近年来通过该同志所调解的民间纠纷签订规范的人民调解协议书128份,调解协议书履行率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无一起反复或者反悔的事件发生。做到事事有着落,不留任何后遗症,真正做到案结事了。红桥区诉前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共收到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利用福建四县的档案资料,探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福建地区的永佃纠纷及其解决方式。发生纠纷时,当事人会根据情况选择民间调解、官方调处或审批、司法调解及审判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解决。同时宗族组织和士绅阶层,基层治理机构或组织,以及司法机关等社会中的各方力量,在解决纠纷的三种方式中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前言 仲裁是解决经济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当事人自愿,程序简便、迅速(一裁终局)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统一的仲裁法颁布前,已有14部法律、82个行政法规和192年地方法规,作出了有关仲裁的规定,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范围约有30多种,如经济合同纠纷、技术合同纠纷、著作权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更多采用调解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其中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调解方法是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方法,是建立矛盾调处机制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民营视界》2009,(6):36-36,49
一、仲裁法律制度简介 仲裁,也叫公断,是指平等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发生后根据协议自愿交由仲裁机关居中作出一次性终局裁决或调解。裁决或调解对各方均具有法律效力。在我国第三方居中裁断者只能是仲裁委员会。仲裁起源于古罗马时期的欧洲,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先进完善的仲裁制度,仲裁在国际上已经非常流行,国外大多数的经济纠纷是由仲裁方式解决的。  相似文献   

12.
去年以来,神木县司法局坚持以“抓调解促和谐,创建平安神木”为主线,充分发挥全县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特别是对当前全县面临的民间借贷、地企、道路交通、医患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做出有效调解,切实维护了全县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马婷 《魅力中国》2010,(22):151-15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经济社会中的交往日益频繁,由此产生的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民事纠纷、刑事纠纷、行政纠纷也呈上升趋势。在处理和解决这种人民内部矛盾过程中,往往通过人民调解、行政执法以及诉讼等程序能够使绝大多数的问题得以圆满解决.产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对有关职能部门的处理结果也能够欣然接受.其到了既能维护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14.
小猪找妈记     
定县农贸市场非常热闹也经常发生些纠纷,为了调解这些纠纷,成立了市场调解委员会。调解委员会在市场上建立了一个咨询服务站,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并利用有线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和有关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古就有乡治调解、宗族调解、行会调解、亲邻调解的法化传统,半个多世纪以来,人民调解制度在解决民间纠纷、缓解社会冲突、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誉为“东方经验”,并被西方国家借鉴而有所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治国方略由“人治”到“法治”转型,使社会结构、社会  相似文献   

16.
近日,全市首家“行政调解中心”在工商东丽分局揭牌成立。行政调解中心在工商12315投诉举报中心只受理消费纠纷的基础上。将调解受理范围进一步扩大。除消费纠纷外,还可调解区内执法监管争议、合同争议以及企业登记争议等等。为此,工商东丽分局设立了专职调解员。纠纷当事人还可在名册中自愿选择调解员组织调解。  相似文献   

17.
所谓仲裁,就是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达成协议,不经过法院审判,由当事人自主自愿,选择将争议提交第三者作出裁决的解决纠纷方式。与发生纠纷后,到法院诉讼相比,选择仲裁方式解决纠纷,有以下优势:一是充分反映当事人的意志,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灵活...  相似文献   

18.
孟德花 《中国经贸》2012,(20):89-90
摘要:多年来,人民调解制度以其自愿协商性、程序简易性和成本低廉性而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在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如何适应改革发展大局的需要,进一步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新的贡献,有待于我们深入思考。现就人民调解的现状、人民调解在解决民间矛盾中的特有作用阐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人民调解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并列为柔性纠纷解决机制,是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动员多元主体来共同参与对群众的服务和对国家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发展环境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不断夯实传统人民调解组织基础,推进行业和专业领域人民调解工作,加强人  相似文献   

20.
佟月 《东北之窗》2013,(10):52-53
人民调解是维护和谐社会的第一道防线,在新时期矛盾纠纷呈多样性、复杂化的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清醒地认识到人民调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工作方向、方式、方针、方法上的转变才能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才能不断地开创调解工作新局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独有的优势和作用。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人民调解工作以其最简单、快捷的手段在调解民间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维护城乡社会稳定中发挥极其重要的独特作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大批企业转产,大量工人失业,社会矛盾空前激化,进京上访人数急剧上升,人民调解为化解矛盾稳定大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调解的内涵进一步延伸,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推动民主法治建设为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