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三联竞争力》2007,60(2):42-43
迈克尔·戴尔没有想到,自己一手创造的传奇公司居然在中国、在2006年这个时点成了一艘漏水之船,人人欲弃船逃生,投奔新崛起的全球对手联想。这种逃离甚至组成了一支“逃生小分队”:2006年8月17日至8月24日,一周之内四名戴尔高管宣布投奔联想,速度之快、人数之多令人咋舌。  相似文献   

2.
戴尔、思科、华为与联想有某些相似之处:它们几乎都是同时白手起家,现在都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并视对方为最大竞争者,都曾经直接或间接表示要成为伟大的公司。它们似乎正处于通往“伟大”之路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3.
单思武 《商界名家》2006,(11):26-28
城头大旗一换,除了前戴尔亚太区掌门阿梅里奥成为联想CEO外,原戴尔亚太区四大高管在今年8月份都已相继坐到联想全球高级副总裁位置。“半个月不到,联想掏空了戴尔公司亚太的高管人才库。”一位IT咨询业分析师说。  相似文献   

4.
庞亚辉 《广告大观》2006,(12S):45-46
在即将过去的2006年,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赶了趟似的,接二连三地遭遇“危机门”。国外品牌如芝华士、杜邦、宜家、沃尔玛、摩托罗拉、家乐福、麦当劳、肯德基、培芝、欧莱雅、索尼、哈根达斯、惠普、戴尔、索尼等,都是身份显赫,似乎具有明显的“扎堆效应”,我们已经进入了“危机四伏的年代”。  相似文献   

5.
曹康林 《商界名家》2006,(12):78-81
2006年8月21日,联想集团宣布成立“卓越中心”,负责该组织的是前戴尔公司副总裁Schmoock,自前戴尔中国总裁麦大伟跳槽联想以来,这已是数天内第三位加盟联想的前戴尔高管,用友财务软件公司其产品占全国财务软件市场1/3。但该公司每年有8%的人才流走,中软总公司每年也要流走20名左右技术骨干,一些高级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6.
黄永攀 《商业文化》2006,(10):70-71
八月.表面上不温不火的IT界却暗流涌动.联想与戴尔一个挖墙脚战术接连奏效:一个身陷“电池着火事件”、高管离职。尤其是后者的人事变动.似乎就是戴尔公司在亚太区高管们的整体搬迁,只不过.是搬到了对手的一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国际品牌遭遇危机门 在已经过去的2006年,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赶了趟似的,接二连三地遭遇“危机门”。国外品牌如芝华士、杜邦、宜家、沃尔玛、摩托罗拉、家乐福、麦当劳、肯德基、培芝、欧莱雅、索尼、哈根达斯、惠普、戴尔、索尼等,都是身份显赫,似乎具有明显的“扎堆效应”,此正验证了笔者推出《考验:危机管理定乾坤》一书时的观点,我们已经进入“危机四伏的年代”。  相似文献   

8.
《新财富》2013,(4):28-31
与海尔、联想同时诞生的戴尔、思科都已成就世界级的声誉,而中国企业却似乎总缺少临门一脚的实力。要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要真正融人世界体制,中国企业所需要的是一个与之无缝对接的法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PC争霸     
陈宇  杨永伟 《商界名家》2004,(10):90-92
世界PC之王戴尔,仗剑直销,在中国市场苦练6年,终有所成,与我国老大联想展开了面对面的交锋,打起了争霸中国PC之战。中国PC之王联想也渐渐感到了来自戴尔的压力,而不得不打起“王位”保卫战……  相似文献   

10.
八月,表面上不温不火的IT界却暗流涌动,联想与戴尔一个挖墙脚战术接连奏效;一个身陷“电池着火事件”、高管离职。尤其是后者的人事变动,似乎就是戴尔公司在亚太区高管们的整体搬迁,只不过,是搬到了对手的一方。  相似文献   

11.
事件     
点评 一年前,当联想并购IBM PC,柳传志对外宣称,“联想集团要迈向国际化,需要的是品牌、市场规模和技术专利,这三点在并购IBM PC业务后都拥有了!”我曾经撰文《联想:高贵的错误》,提出这样的警示:“毫不妥协地维持IBM的高贵血统,这不是联想的出路。在美国PC已经沦落为日用品、IBM PC的高品质承诺已经成了自娱自乐的奢靡时,不少客户弃IBM而选择戴尔和惠普,联想凭什么去恪守PC的高贵血统呢?”  相似文献   

12.
清风  平江  大兵 《商界名家》2005,(2):20-28
被视为中国标杆企业的联想,20年的发展历程里竞身不由己地造就了许多机会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悖论”,使得联想的根基和文化较一个现代企业仍相距甚远。已踏上全球化不归路,肩负着引领中国品牌冲击世界商业舞台重任的“成人”联想和他的“教父”柳传志,需要的究竟是纪念,还是反思?  相似文献   

13.
《重庆国际经贸》2000,(4):38-38
也许,在过去2000年里,没有什么风头能够盖过“新经济”。硅谷、网络经济、股票期权、电子商务、基因、纳米、纳斯达克、“鼠标 水泥”、BtoB……这些“新经济”术语来断涌现,不仅经济学家们经常拿来用在讲稿中,就连普通百姓也常常挂在嘴边,惟恐落伍,中国的大小企业家把它们当“真经”念,只是不要落入“圈钱”的概念游戏.留下“泡沫”的名声。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前景,似乎谁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又似乎谁都说不清楚,在中国,新经济到底来了有?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练生春 《新财富》2008,(9):29-30
8月中旬,戴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称2008年全球PC销售量将达到大约3亿台,而戴尔的增长率将超过整个PC行业的增长率。自从5月份戴尔公布利润高于预期的季度财务报告之后,8月12日又推出了一系列便携式PC新产品,以推动向企业用户的销售。看上去,戴尔似乎好消息不断,已开始“止跌回升”。  相似文献   

15.
《商务周刊》2010,(1):12-12
在联想集团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发表的《联想是谁创办的?》一文中,通过对联想“国退民进”总战略的剖析,对谁是真正的联想创办人提出了疑问。文章明确提出了一种事实上的“国有资产流失”,那就是“联想式汉卡”的知识产权价值在联想“认股权”中被抹杀了。  相似文献   

16.
《四川物价》2005,(1):29-30
《新京报》日前载说,2004年的12月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化浪潮具有标志性的一个月份:12月初,中航油惊爆5.5亿美元巨亏,其引发的冲击至今余渡未尽;12月8日,联想12.5亿美元吞下全球PC业的鼻祖IBM的PC业务;12月末,彩电业的红太阳——长虹传出被骗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亿元)。章说,“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陷阱”的说法似乎已经落入“俗套”,但现实无情地将国人拉回对“俗套”的反思之中。  相似文献   

17.
当CPU的速度难以不断驱动商用台式机的销量增涨,当“微利时代”的价格不能在无休止下降,当看似细分市场的产品概念被证明不是“芝麻开门”的魔咒,当客户对产品的理解不再浅尝辄止,商用PC从2003年开始向核心价值回归。在未来的一年,当厂商们拼完“单项”之后,一场 “全能比赛”开始上演。“木桶装水能装多少取决于其最短的那块板子,要想装更多的水必须补短板子。”管理学里的木桶理论如今成了商用PC市场的最好注脚。谁的桶箍得最齐整,谁将是最大的胜者。无论国内的联想、同方,还是国际品牌惠普、IBM、戴尔,谁拥有从产品技术、服务水平到…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的一年中发生了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影响深刻的社会事件,是谁在影响我们的生活?是谁在改变我们的观念?”禽流感”、”阜阳奶粉“、F1登陆中国上海、法国文化年、联想奥运赞助计划.《十面埋伏》推广、杜邦“特富龙”事件……,一项倍受媒体和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公关事件评选活动日前在京揭晓。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子商务》2002,(12):12-13
联想PC品牌消费化的中国式创造,成功地将渠道利润做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这一招对戴尔基本无用。在任何一个战场上,如果你要玩PC游戏,都不得不直接面对戴尔模式的三个金律。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上演了一个非正常的发展历程史,曾几何时,在业界乃至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响起一片“e化”的呼声,似乎一切零售业的任何业态都有被取而代之的可能性,似乎谁不作好“e化”的准备就落后于技术更新的时代。如今,当网络经济的泡沫逐渐消退,B2B、B2C均在衰败的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