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二元经济结构改善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离不开农地制度的创新。农地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设计必须兼顾社会保障与效率两重功能,国有制、个人所有制、土地股份制都不符合这一原则。产权的效率取决于权利的界定及实施。因此,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通过农地权利的界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决策制度的创新,进一步理顺乡镇政府、村集体组织与农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释放制度能量: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再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改革发展30年间取得重大突破,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关键是赋予农民土地用益物权.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权主体缺位和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探索农地流转新模式迫在眉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农地制度改革,既要注重研究农地所有制,又要充分关注农地产权,按照效率原则对农地产权进行合理界定,通过完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打破地区壁垒等途径,促进农地资产合理流动,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农地制度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革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阶段.实践证明,现阶段的农地制度基本上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但在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对农地征收税赋制度、国家征收和征用农地制度、村级自治组织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必须实行农地所有权国有化;农地产权家庭化,同时,国家应及时调整对农村的财政、征用农地和税收政策;制止村民自治组织政权化,大力精简县、乡(镇)、村的机构与人员;逐步取消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地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农民直接拥有土地所有权、收回农民土地所有权、收回农民土地使用权,以及归还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历史.目前中国走到了必须尽快对农地所有权制度进行改革的阶段,政府尤其?滗 是中央政府的认知对农地制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信息传递机制、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利益分享主体则是影响政府认知的三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存在主体虚位、权能残缺等弊端,不利于农民权益的保障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集体土地的不可分共同共有制,明确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关系、保护农民利益和用物权制度规范土地权利,应当是改革的最佳选择。目前要做到:明确集体土地的权利主体,健全行使共有财产管理权的组织机构,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和权利行使方式,限定集体土地的公法义务,改革土地法律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运行中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土地经营细碎化,无法取得规模经济.目前理论界有观点认为使农地产权私有化,可以促进土地流转和集中,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获得规模经济.通过对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农地制度变迁与土地经营规模变化的研究,表明农地产权私有并不必然产生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显著上升,土地产权的私有化既不是土地经营规模扩大的充分条件,甚至也不是必要条件.可以考虑在维护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及其产权安排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产权改革,完善农地承包经营权功能,克服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残缺,在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以多种形式流转农地承包经营权和发展多种规模经营主体、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的扩张和城市建设的加快,农村土地征用面积越来越大,“城中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也越来越多,由于农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农地流转制度的不完善,农民失地权益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得到保障,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必须创新与完善农地机制,使失地农民权益得到根本保障。一、创新农地产权制度完整的产权能保证主体的利益独享性,避免外部性,对利益主体具有更大的激励效应,从而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率。因此,重新确立农村土地的真实所有权,运用现代产权理论合理界定和安排农用土地产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重点是明确农民的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使政治法律上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农户经济上拥有的所有权相统一;使农村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都逐步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减少土地产权运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防止对被征土地所有权的严重侵害和公有利益的私有化。完整的产权将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为此,应不断完善农民拥有的各种土地权利。农民拥有的土地权利主要有占有、使用、收益和部分处置权。对于改变土地的用途只能局限在农业用途范围内,这就剥夺了农民获得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的扩张和城市建设的加快,农村土地征用面积越来越大,“城中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也越来越多,由于农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农地流转制度的不完善,农民失地权益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得到保障,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必须创新与完善农地机制,使失地农民权益得到根本保障。一、创新农地产权制度完整的产权能保证主体的利益独享性,避免外部性,对利益主体具有更大的激励效应,从而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率。因此,重新确立农村土地的真实所有权,运用现代产权理论合理界定和安排农用土地产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重点是明确农民的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使政治法律上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农户经济上拥有的所有权相统一;使农村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都逐步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减少土地产权运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防止对被征土地所有权的严重侵害和公有利益的私有化。完整的产权将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为此,应不断完善农民拥有的各种土地权利。农民拥有的土地权利主要有占有、使用、收益和部分处置权。对于改变土地的用途只能局限在农业用途范围内,这就剥夺了农民获得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土地征收作为国家凭借公权力强制剥夺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使用权的一种法律行为,其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权益直接产生重大影响。笔者认为,在我国土地资源之稀缺性日益突显的今天,为规范土地征收,保护农民利益,参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在征收法律制度中规定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和农民的申请收回权,已具有现实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制度创新一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新,搞活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根据对学界农地流转文献的梳理,可以总结如下结论:在土地流转中要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要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要根据农民的意愿进行流转;各地农民土地占有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在农地流转中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尽可能减少农民农地流转的后顾之忧;要加快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是我国土地权属制度的基本形式之一。长期以来围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问题实践中纠纷迭起,理论上争论纷纭。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不明,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弱化是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当前各种改革思路具体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摆脱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困境的根本出路:立法上明确规定以村为单位的农民集体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设立村集体财产管理委员会代表村民集体行使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通过构建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12.
实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坚持和完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制度可以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农民的经济、政治发展权益,可以有效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最近20多年的时间里,由"三农问题"引发的对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研究和关注,使集体土地所有权成为学界和一般民众抨击的焦点。因此,以彻底解决中国"三农问题"为目标的改革,不能不从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变革开始。虽然学界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存在的缺陷及变革的必要性已达成共识,但对于应如何改革却存在多种不同观点。从现实出发,以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认知和意愿为依据,并运用马克思关于所有权"两权分离"的理论,提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改革方向应是土地"国家终极所有,农民永久使用"这样一种国家与农民二元产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任何一次伟大变革都不可能不涉及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起的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将土地制度改革聚焦于广袤辽阔的农村集体土地。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是"钢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核心应是重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主体,重点应是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产权使用权改革,突破口应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改革。要保障依上述思路进行的这轮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必须构建起和谐统一的集体土地制度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弱化土地征用制度的同时,加强政府对集体土地的监管和调控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安排所存在的缺陷,既不利于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也制约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的深化改革。在现有法律支持下,坚持现行土地所有制、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和确立产权代表、赋予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完整的权能,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者在研究农村土地征收问题时大多忽略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其中的作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土地的所有者,是土地征收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征收中的作用可以在实质上保障土地所有者的权利。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土地征收的方法要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范围和所有权范围,加强对集体经济组织的行政帮助,改进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法律地位不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缺少对农村集体土地的物权制度设计,传统上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公有制设计是从政治经济的意义出发的。在坚持集体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认可集体土地所有权是民法上的私权利大有裨益,由此也有必要赋予每一个“农民集体”以法人地位,并精心设计该法人的治理结构,从而成为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得以实现的一种良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国家土地所有权相比 ,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缺陷和弊端。这些缺陷和弊端是导致现实生活中农业用地大量流失 ,农村社会秩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行土地完全国有化 ,在农村推行土地永佃制 ,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19.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中存在征收补偿标准偏低;农民对补偿金数额不满意;公正、合理是制定补偿标准最需要考虑的因素;补偿的补偿方式单一;补偿金归属问题令人担忧;补偿中的法规、政策等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化发展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二是公共利益名誉掩盖下的政府利益本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三是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计算方法背离市场基本价值规律.因此,要从五个方面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二是科学制定农村集体土地征地补偿标准;三是增设集体土地产权出让制度;四是公开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程序信息;五是转变政府职能,依靠政策法规和市场机制行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