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败之间     
黄明朗 《宁波通讯》2011,(24):54-54
天宫一号和“神八”的两次成功对接,叩开了空间站时代大门,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又一座新的里程碑。然而,一位航天专家称:“成功是差一点儿的失败,失败是差一点儿的成功”。这话令人耳目一新、振聋发聩。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周刊》2006,(3):43-43
2005年10月12日“神六”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一个民族载人飞天的梦想之后,中国航天业的新经济革命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产业》2005,(1):62-62
2004年,我国航天人以8发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10颗不同类型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的成绩,创下了“四个之最”,书写了中国航天事业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浙江工商》2008,(3):F0003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德力西电气进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嫦娥一号”绕月作出贡献。这是德力西电气成功助飞“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后,再次为中国航天工程效力,标志着德力西电气的安全性、可靠性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德力西电气还广泛用于青藏铁路、宝钢、泰山核电站、白云机场等国家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5.
张庆伟27岁时与中国航天结缘,15年来,他参与并见证了中国航天的许多重大事件,在一次次攻关与成功之中,这位“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尽情抒发着自己的青春豪情。张庆伟同时也是拥有10几万名员工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总经理,作为中共中央委员以及中国最大航天集团的掌门人,张庆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航天少帅”。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三江集团”)的前身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建设的。六六基地,成立于1969年8月,  相似文献   

7.
创新科技出华夏,硕果累累耀寰宇。2013年是中国科技界的丰收之年--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发射并对接天宫一号,开创中国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的先河;嫦娥三号呵护怀中的“玉兔”婀娜落月,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运-20大型运输机首飞成功,“天河二号”重夺世界超级计算机头名……  相似文献   

8.
<正> 2002年中国航天发展坚持走“稳健、创新”的发展之路,与时俱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神舟三号、四号试验飞船飞行取得成功,为即将进行的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刘尔琦 《中国报道》2008,(12):78-79
在改革开放正确方向的指引下,曾让“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自主研制的第一枚导弹”、以自主研制的“红旗二号”导弹多次击落美国U-2飞机的中国航天二院,再次焕发着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动机激励     
《西部论丛》2006,(1):83-83
赫尔佐格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不激励人们去成功,那么就要向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这样他们也就受到了激励。”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业将重点实施“二一一”计划根据《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今后一段时间将重点实施“二一一”计划。该计划的“二”即两大型谱,包括运载火箭的型谱化、卫星及有效载荷平台的型谱化。“一”即一个体系,是指建设一个天地统筹一体化的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就像建设高速公路网一样,来建设中国的空间基础设施”。这一体系已被纳入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另一个“一”为一项工程,即以“嫦娥”探月工程为突破口,逐步开展深空探测研究。为配合实施中国航天“二一一”计划,中国将针对卫星应用水平不足的状况,适度放开小卫星…  相似文献   

12.
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个能干的团队在支持,但是企业要走向更大的成功,还需要一个创新的团队来支持。在“变”与“不变”之间,一定有好多中层管理跟不上企业的创新和变革。那么,他们会干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7月30日,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8岁。钱伟长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科学界“三钱”。1992年6月28日,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去世、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去世,如今,“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钱伟长的驾鹤西去,标志着“三钱”时代终成绝响。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在实行跨国经营时.始终面临“水土服不服”的问题,在这方面世界不少知名企业,创出了许多方法,尤其本土化之道特别有效。探寻他们成功的秘诀,有助于加入WT0后.纷纷“走出去”的我国更多的企业跨国经营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微吧     
《中国经济快讯》2014,(33):15-15
商界大佬的“属丝”往事 又到了每一年的开学季,大学新生相继入学报到,开始了大学生活。在传统观念中,大学似乎是通往成功路上的必备要素。但存中国的商场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因各种原因,并末上过大学,但这并未阻止他们日后存商场上的成功。他们又是如何成功逆袭,成为商界大佬的呢?  相似文献   

16.
黄蕾 《中国经贸》2011,(13):22-22
一提起“走出去”,我们立刻联想到国际化和全球化。在“走出去”以后如何发展,这需要的是真正的本地化过程。回顾改革开放30年,各种各样跨国公司在中国能够成功地发展下来的原因,应该归功于他们实施了非常成功的本地化战略。在中国的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17.
莫贫旺 《科学决策》2008,(12):80-80
写文章强调的是“凤头”,课堂教学讲究开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凤头,全盘皆活。巧妙、合理的导入新课,不仅可以很快扣住学生的“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以活跃欲试的姿态投入教学活动中去,这样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民族商业发展史上.“晋商”是一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沉甸甸的名宇,那些古老的当铺、钱庄、票号、商号,就是晋商留在历史上的符号和印记。“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是他们的自我写照,他们的成功,令人注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温州商人是一群神秘的部落,他们往往能从“没有市场”处找出市场;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市场混乱中寻找商机:从鲜为人知的边缘经济的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温州商人到了哪里,都可谓战无不胜。他们成功的经营渗透和扩张,得益于他们特有的创业风格和经营手段。  相似文献   

20.
都是在90年代中后期登陆中国大陆市场.都是定位在曾经“稀少”的中高端人群,起初“曲高和寡”.也都是在中国市场.星巴克与哈根达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歌猛进”。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是“面对”着消费者.而不是“背对”着消费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