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农民工举家外出并意图融入城市已成为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一个新趋势,而举家外出和融入意愿是否对农民工在务工地的消费产生影响呢?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了家庭化流动和融入意愿对农民工城市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化流动和融入意愿显著提升了农民工在城市的消费水平,两者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且不受家庭消费水平高低的影响。同时,研究也证实了持久性收入假说,即收入是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而农民工家庭的消费行为与储蓄行为之间以及生活消费和住房等其他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但替代效应并不强。研究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即通过释放农民工需求来扩大内需必需切实解决农民工持久性迁移特别是家庭持久性迁移问题。  相似文献   

2.
消费函数用于研究国民收入的数量与消费量之间的增加关系.自凯恩斯1936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消费函数模型--绝对收入模型后,西方学者相继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随机游走假说等消费函数理论.这些理论在发展创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相关的缺陷.本文认为进一步的创新发展在于:思考新问题--收入分配对总消费的影响;引进新变量--技术创新;采用新方法--一般均衡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三十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总消费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年龄人口对于家庭户总消费的影响是不同的.基于生命周期与持久收入模型的理论假设,引入了主要储蓄人口比概念对人均家庭消费进行分析,并考虑了个体消费过程中存在短视行为.探讨人口因素对近三十年总家庭消费产生影响的方式与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龄人口对于家庭户总消费的影响是不同的。基于生命周期与持久收入模型的理论假设,引入了主要储蓄人口比概念对人均家庭消费进行分析,并考虑了个体消费过程中存在短视行为。探讨人口因素对近三十年总家庭消费产生影响的方式与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文化消费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不断增长.本文基于弗里德曼持久收入假说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持久收入对农村和城镇文化消费影响较大;上年度文化消费对本年度的文化消费有一定促进作用;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边际倾向大于农村文化消费边际倾向.本文据此给出了提升文化消费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检验我国城镇居民的房地产财富效应,以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为理论基础,通过引入收入不确定性因素推导出住宅价格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理论模型.基于1999年~2014年我国31个省份年度面板数据,利用所建构的理论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房地产财富进行固定效应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收入不确定性情境下,我国城镇居民房地产财富效应虽然显著,但影响方向并不一致.一方面房地产价格上涨对于非居住消费的影响显著为正;另一方面房地产价格上涨对于居住消费的影响显著为负.因此,必须采取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需求、优化居民资产结构和降低收入不确定性等策略,有效促进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持续升级.  相似文献   

7.
一、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关系的实证分析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我们根据绝对收入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建立了消费与收入的函数关系。主要结论如下:(一)居民收入和消费的一般关系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洪涛  陆林 《中国市场》2008,(39):31-32
本文在对消费的分析和总结先前农民工消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从收入、家庭结构、个人特点三个方面考察影响农民工消费的因素。本文主要讨论了以上三个层面影响农民工消费的因素,并对部分有争论的或前瞻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部分城市农民工的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体育消费受农村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民工的经济收入制约着体育消费水平;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余暇时间少,体育技能与意识差,经济收入低,缺少农民工体育组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物价变动和家庭非消费支出明确纳入了分析家庭消费行为的理性预期—持久收入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在物价变动环境下居民家庭消费跨期优化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按收入等级分类的住户调查伪面板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行为进行计量分析.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因素主要有上期消费的惯性作用、家庭实际可消费收入水平及其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速度.近些年来,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需求不足引致内需不振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城镇居民家庭可消费收入增长慢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其次是物价特别是住房价格的快速大幅上涨.  相似文献   

11.
消费函数是指消费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凯恩斯1936年在其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第一次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自此以后,消费函数得到了迅速发展,先后出现了相对收入决定理论、持久收入决定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自适应消费理论,合理预期的消费理论等,我国学者从2  相似文献   

12.
消费行为研究是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热点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选取1985-2007年我国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消费、存款余额等数据,利用各种消费函数对实际数据进行拟合后发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符合绝对收入假说,而农村居民消费符合持久收入假说或者绝对收入假说,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影响消费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消费者物质财富现期收入(Y.)、非物质财富现期收入(W.)、物质财富预期收入(Ye)、非物质财富预期收入(We)、持久收入(Yp)、消费倾向(MPC)等,而增强态势下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会对上述因素以及市场经济波动较大,影响消费需求,进而对消费需求产生效应.然而城乡居民消费能力通过消费需求长效机制产生的影响,其大小又受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所依赖的家庭的财务规模、收支约束、家庭财务状况和市场稳定性等因素的制约.要让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达到推动的目的,就必须积极完善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体系建设,塑造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大力消除资金的膨胀障碍,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消费能力范围,竭力培育增强态势的城乡居民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4.
周梅 《中国市场》2013,(25):5-8
当前,在利率连续下调及收入增长趋缓的情况下,我国居民的储蓄额仍高速增长的态势,造成了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疲软。消费函数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表现为四个假说,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续收入假说和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本文将通过统计建模来检验哪一种消费函数模型更适用于我国当前现状,并因此分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对于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解释消费不足的原因。通过使用E.G协整检验进行长期均衡分析,继而建立ECM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以及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为理论基础,构建城镇、农村、城乡以及各省市间收入差距对总消费影响的计量模型,定量研究了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总消费的影响效应.并在杜贝森的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基础之上,对计量模型进行了改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总消费的影响效应在1995年前后发生了明显的结构变化.20世纪80年代早期到90年代中期,适当地扩大过低的城镇居民以及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有助于促进总消费的增长,与此同时,农村居民间以及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缩小农村以及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可进一步提高总消费.而此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总消费的负效用开始显现,此时必须把提高居民收入的重点放在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阶层.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17年1月在浙江省三地市调查的938个农民工及其家庭数据,利用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因素,探究在不同消费层次上,农民工养老保险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证实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对家庭消费所产生的"资产替代效应";增加农民工收入固然能促进其消费,但农民工群体的异质性表现出有养老保险的高消费水平家庭具有更高的收入弹性,且受教育水平对其消费产生积极效应,而无养老保险的中低消费水平家庭则具有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且与户主的性别、年龄、婚姻均显著相关。由此得出的政策含义是通过使养老保险可转移接续,增加缴费档次并配套补贴,强化企业和农民工参保意识,以提高农民工养老保险覆盖率,增加其消费信心,走出因制度不公平等所导致的消费困境。  相似文献   

17.
<正>有关统计分析表明,消费占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二,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消费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在经济分析中,消费是宏观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与研究,逐步形成了近代消费理论与函数(模型)。从绝对收入假说到相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以及生命周期假说等,经济学家在各自的假定前提下,分别建立起自己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河南省1992-2007年统计资料,对河南省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在所选择的样本期内,收入水平是影响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最主要的因素,但从两者的消费函数来看,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基本符合生命周期理论和预期理论,而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则基本符合绝对收入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民目前正处于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换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遇到许多较难克服的消费障碍,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农民缺乏持久性财产收入。以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为理论依据,通过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证明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的持久性收入是影响农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并针对此结论提出了克服这一消费障碍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新常态带来消费增速放缓,关于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和争论。本文通过探究消费分层的理论和机制,在持久收入-生命周期(LC-PIH)模型和粘性消费增长理论的基础上结合2002-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城乡、区域和收入水平三个维度分析中国居民消费变动趋势的动态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消费市场表现出消费分层的特征,且短期内居民消费变动呈现的主要是不同群体消费升级速度的差异,并不是明显的"升级"和"降级"的区别;同时房价、收入和消费习惯对于不同群体的消费行为存在异质性影响,房价波动作用于居民消费行为具有城乡差异、区域性差异和门槛效应;城乡居民都表现出较强的收入过度敏感性;城镇居民在做消费决策时呈现出更强的粘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