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一、特区产业政策的一般考察 依据现行的经济体制,我国产业政策的含义可概括为:政府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采取的各种经济政策。依此而论,特区产业政策的含义应该被概括为:国家或政府为优化特区经济发展过程,对特区产业及其结构的发展与调整所采取的各种经济政策。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稍加区分,把那种为优化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有效调整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而制订或采取的经济政策,称作国家产业政策;而把国家或政府为优化特区经济发展过程,促使特区产业结构调整或升级所专门制订或采取的各项经济政策,称之为特区产业政策。特区产业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间的关系,是以区域产业结构与国家产业结构间一种局部与整体关系为基础的:特区产业政策是国家产业政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特区产业政策的制订和实施以服从国家产业政策为基本前提,充分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的目的和要求;另一方面,特区产业政策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这是特区产业政策与某类产业政策比如产业  相似文献   

2.
<正> 特区经济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同特区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密不可分的。以外向型为特征的特区经济格局提出了特区金融改革优先深化的要求,而特区金融也不负众望,已发展成为特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与微观金融日益活跃相适应,特区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体系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为特区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并且成为特区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特区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的效果与体会  相似文献   

3.
万国强 《特区经济》1994,(11):19-20
<正>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5月份考察广东谈到经济特区如何增创新优势时指出:“要大力抓好经济结构的调整,更多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是当前特区的一项紧迫任务。”指明了特区今后的一个重大课题,对特区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江泽民同志这段话有两个意思必须引起注意:其一,这里指的是要调整经济结构,而不仅仅局限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不仅包含产业结构,还包含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劳动力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等国民经济的各部门、社会生产各方面的要素构成。经济结构合理优化,是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现代化水平高的重要标志;经济结构失调失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所在。这一规律,包括深圳在内的特区的经济发展概莫能外。其二,这里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一项紧迫任务”鲜明地提到特区的面前,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目前在特区的确存在一种观点,认为特区创办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特区经济》1990,(3):16-16
<正> 当前,全国经济工作仍然要继续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实行紧缩财政信贷的措施。在这个大气候下,市场疲软等经济问题必然会制约着特区经济和金融。同时,由于特区进入了第二个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急需上马的重点大型项目多,资金需求量大;企业流动资金长期得不到应有的补充,生产和流通扩大,形成资金缺口大。预计今年特区资金形势会比去年严峻得多,完成今年信贷现金计划要比去年艰巨得多。在严峻形势面前,我们一定要有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金融改革寻求出路,从改革中要资金。九十年代深圳金融改革总的目标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大力推进特区金融的国际化进程,逐步建立与特区外向型经济相适应的金融运行机制,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深圳  相似文献   

5.
黄平 《特区经济》1998,(8):22-23
<正> 一、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特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自1980年以来,先后开放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大经济特区。1990年开辟了上海浦东新区,实际上是非特区的特区。国务院对这些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即批准这些特区率先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其具体表现在:①发展“特区”的资金,主要靠利用外资;②构成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为主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体系;③实行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进行市场调节的特区经济运行机制;④特区经济以外向型为主要发展目标;⑤国家给予特区较多的自主权,较多的特殊的优惠和方便等。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特区人民努力奋斗,艰苦创业,使得特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日的成就。到1996年,五个特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169.03亿元,工业总产值按当年价计算为2959.64亿元,利用外资达61.87亿美元。预计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工业总产值增长18%。五个经济特区中最著名的深圳经济特区,199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113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225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50亿美元,创下了可与“亚洲四小龙”相媲美的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6.
杜强 《特区经济》1994,(7):32-34
<正>经济特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的产物.它适应了世界各国经济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的大趋势,并构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16年来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实践证明,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举措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当历史的脚步迈入90年代这个跨时代、跨世纪的时刻,国内却出现了对经济特区的地位与使命的模糊认识,其基本论调为“特区优势丧失论”.显然,这种论调狭义理解了特区优势,把特区优势等同于特区优惠政策.如果不  相似文献   

7.
把深圳特区建设成为外向型的综合性特区,是中央的既定政策,也是众望所归。深圳试办特区六年来取得那些成就?当前其经济发展具有那些特点?外向型经济应具有那些特征?深圳经济向外型经济转化需要从那些方面努力?这些问题,都是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笔者  相似文献   

8.
<正> 一经济特区究竟该确立怎样的价格模式,这是由特区的经济性质、市场特点和特殊的经济环境决定的,而不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的。笔者主张我国特区必须实行多层次的价格体系,并以市场价格为主的管理模式。所谓“市场价格为主”,就是要实现特区价格运行机制的转换,在宏观计划指导下,按市场需求组织特区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以市场自然形成的价格进行交换,允许价格的充分竞争,最终实现特区价格市场化的目标。特区价格市场化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第一,特区是“混合  相似文献   

9.
廖伟庭 《特区经济》1992,(12):35-37
<正> 一、对特区经济结构调整的研究在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中,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企业经营机制的日益成熟,以及经济发展中暴露出的原有经济结构的不适应性,在经济特区,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容在宏观上就体现为调整行业构成,微观上则表现为企业调整产品的结构、提高产品的质量,以适应特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对经济特区来讲,在过去的十年中,经济结构在不断地调整。如在特区创办初期,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和改善特区投资环境的需要,特区的经济政策曾以发展旅游业和吸引“三来一补”的外资企业为主要目标,对特区在开创局面、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10.
<正>10年前,我国的经济特区开始了淡化与升华的双向运动。淡化的是特区作为排头兵发挥的开拓效应;升华的则是其开拓功能。淡化使特区不特,升华则使特区更特。淡化与升华,即不特与更特,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尤其是升华,在不同的特区,有不同的表现形态,研究这个过程及其多姿多彩的表现形态,应有助于各个特区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增创优势,迈向新世纪。 一、从1984年开始特区进入淡化与升华的发展过程 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办特区,区域范围划小了,很难把利用外资和发展本国本地区的经济结合起来,因此特区一般都划得比较大,深圳特区一起步就是327.5平方公里,海南则全省3.4万平方公里都是特区,其他3个特区开始时面积虽然比较小,但其后都作了调整,珠海从6.8平方公里扩大到121平方公里,仙头从1.6平方公里扩大到234平方公里,厦门则从2.5平方公里扩大到131平方公里,都是十几倍、几十倍、上百倍地扩大。  相似文献   

11.
<正>经济特区创办15年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改革与开放。但是,在特区经济发展中也有不足之处,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模式雷同,缺乏特色。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进一步加强,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形成的新形势下,特区要继续“特”,就必须进一步发挥特区的优势,增创特区的新特色。 一、增创新特色是特区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5个特区在优惠政策、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功能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但是,由于每个特区所处的地理、历史、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同,经济发展的优势利制约因素也不一样,表现在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也必然有所区别。这些区别综合形成各个特区的特色,这是特区的可贵之处。经济特区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增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广东把湛江作为西翼经济腾飞、实现“追虎赶龙”目标的启动点;随着海南大特区和广西北海的崛起,南海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圈逐步发育和形成;随着大西南的不断开发开放并确定把湛江作为重要出海通道,湛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引人瞩目。南中国的这片热土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魏哲民 《特区经济》1994,(11):17-18
<正> 一、优势——在经济学上的界定 优势,在经济学上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一指特定经济系统在给定时空域内,所拥有经济资源的相对丰裕及被开发潜力;二指通过制度安排,实现经济资源组合的最佳收益,在此意义上,本文把制度定义为一种经济资源;三指优势可分性,因为时空域是可分的,定义在时空子域内的优势便是局部优势,局部优势的迭加构成总体优势。 目前之所以存在关于特区优势之争,来源于对优势概念理解含混不清,而囿于对优势的静态认识。持特区优势丧失论者,基于这样的观点:第一,国家关于特区的优惠政策,现已不为特区所专有,而是普惠全国;第二,目前深圳特区的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已有很大的升涨,增加了投资成本;第三,我国现已形成新的经济发展飞地,如上海浦东,使经济资源的配置和流向发生变化,将不利于深圳特区。这确实是事实,如果优势仅限于此,深圳优势将永远失落了,深圳特区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但恰恰相反,优势的内蕴比此丰富得  相似文献   

14.
柴春 《发展》2009,(10):38-39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作为县(区)来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根据合水的县情,必须把工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把现代农业发展作为基础性工程常抓不懈,奋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把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谋划,切实缩小城乡差距,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路子,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价格学会、港澳经济研究中心和深圳市经济学会于2月25日至3月3日在深圳特区联合召开了《经济特区价格理论讨论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吉林、辽宁、湖南、广西、江西、四川、浙江、福建和广东的价格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八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特区建成后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特区价格体系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现把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特区的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第一种意见认为,特区在形成后的一段时间内,还应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主要理由在于:我们的特区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特区而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性特区。  相似文献   

16.
<正>特区尽管在各个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但在企业兼并方面的发展仍不尽人意,许多人都没有认识到企业兼并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企业兼并在特区的运用,其实质是通过企业所有权或企业产权的转让,调整产业经济结构,促进企业规模结构演进,实现存量资源再配置。因此,企业兼并也是一种经济增长机制。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特区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但主要依靠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是粗放型经济增长。产业经济结构失衡,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投资增量有限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特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各个特区政府都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兼并机制,由现阶段特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可持续高效率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认为,特区不能在优惠政策和税收方面再“特”了,而应把重点放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国际惯例接轨及市场化改革先行一步上。因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取消不利于缩小地区差距的经济特权,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   搞特区是邓小平的一大发明,但是邓小平从来没有说过允许特区享受优惠政策,他把特区的作用定位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他强调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搞特例。因为搞特例,就难以保证全国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   如果说过去特区曾依…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自创办以来,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中,香港因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是经济特区首先在广东出现的重要条件。其次,香港因素在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香港是广东三个特区引进外资的主要来源地;香港是三个特区外贸进出口的主要市场和转口基地;特区旅游业的发展,其境外游客主要来自香港:香港按国际惯例运作,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为特区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试验、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香港回归祖国,为广东三个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进行二次创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特区与香港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经济特区更上一层楼,而且有利于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经济特区也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把合作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9.
一、特区金融的特点及金融市场的目标模式金融市场是指进行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交易的场所。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特区经济是一种外向型的市场经济,它的发展孕育着特区金融市场成胚、分娩和成长。由于特区经济成分的多样性,经济结构的复杂性,资金来源的自筹性,资金应用的自主性,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性,决定了对特区经济的调控不能仅凭行政手段,而且主要不是凭籍行政手段,而是充分利用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通过市场发挥作用的。因此,发挥经济手段对特区经济的调控作用有赖于市场的完善,这就决定了开放特区金融市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乐正 《特区经济》2010,(7):12-12
<正>在深圳纪念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的历史时点上,特区一体化这一深圳人多年的诉求和愿望,终于变为现实。这无疑是党中央国务院送给深圳三十年生日的最好礼物,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特区三十年所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深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发挥落实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作用,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先行先试,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