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简称ITER中国执行中心)于10月10日正式揭牌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原副部长程津培担任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2.
2007年6月5日,973计划第四届专家顾问组成立会议在京召开。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部党组书记李学勇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并为第四届专家顾问组成员颁发聘书,为第三届专家顾问组成员颁发荣誉证书。会议由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主持。第三、四届专家顾问组成员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产业》2006,(12):42-42
世界瞩目的人类开发新能源的宏伟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简称国际热核计划,英文缩写ITER)于2006年11月21日全面启动,包括中国、欧盟、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在内的7方代表,在巴黎签署了联合实施协定及相关文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签字仪式,并代表中国政府在协定上签字,标志着我国正式加入国际热核计划。  相似文献   

4.
人造太阳     
《中国西部》2008,(1):16-16
我国参与的“人造太阳”计划将于2008年在法国的卡达拉舍动工。“人造太阳”的真名叫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建设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热核聚变实验项目,预计耗资100欧元,旨在在地球上模拟太阳的核聚变,利用热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探索在石油、煤炭资源枯竭的将来为人类提供廉价、充足能源的途径。来自欧盟、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韩国的七方代表已就出资问题进行了数年的谈判。法国于去年击败日本,获得了ITER计划的建设主导权。  相似文献   

5.
6月16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计划)国际聚变能组织(ITER组织)第六届理事会会议在苏州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词.  相似文献   

6.
2011年9月16日,科技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五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立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副部长王伟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973计划专家顾问组荣誉组长周光召,  相似文献   

7.
周励 《西部大开发》2011,(10):74-77
在陕西西安,有一家高科技创新企业仅仅成立八年,就为国家做成了两件事、走出了一条路:第一件事,研发并生产出低温超导线材,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供货;第二件事,自主研发并生产出了航空用3种新型钛合金,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国关键材料的封锁;同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实验室科技成果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走进"863"     
科技部关于推荐"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各领域专家委员会和主题专家组成员的通知科技部有关部门透露,"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实施3年多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进展顺利。到2004年7月,"十五"863计划首批聘任的专家任期将满3年。依据863计划管理办法,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科技部决定启动863计划专家换届工作,将对领域专家委员会和主题专家组成员进行调整,并在全国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9月16-17日,"千人计划"太湖峰会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来自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证监会、自然科学基金委、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领导,以及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创投企业、国内科技型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解决我国科技发展中存在的创新支撑条件薄弱、资源配置分散重复等问题.全面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科技部、财政部于2005年正式启动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并将其纳入“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2006年6月20日,由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举办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与发展论坛”在京召开。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少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刘平均等领导出席论坛并做了主题发言。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国土资源部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部际联席会成员单位.有关平台建设项目承担单位.地方平台建设管理部门代表以及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专家共计100余人出席了论坛。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0月27日,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科技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及联盟18家成员单位的代表、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代表、国内再生资源行业相关企业、科研院所代表15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400秒 等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5,11(3):13-13
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辅助加热系统工程近日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验收。这标志着EAST装置完成了重大升级改造,其科研水平已达国际磁约束聚变装置的最前沿,成为未来五年世界上最有能力实现400秒长脉冲高性能放电的聚变装置之一。验收委员会认为,EAST辅助加热项目组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设计、研制了关键部件,建成的辅助加热系统其输出功率、运行脉冲长度等参数均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拥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其中“低杂波系统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性束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EAST是由中国独立设计制造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其科学目标是为ITER计划和中国未来独立设计建设运行核聚变堆打下基础。(cnBeta.cn)  相似文献   

13.
4月20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1年项目实施会在京召开,这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启动的首批项目。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组长周光召出席会议,向97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1年立项项目首席科学家颁发了聘书并发表讲话。97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1年立项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项目承担单位以及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基金会等部门的代表近40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产业》2007,(3):113-113
我国“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继2006年9月首次成功放电后,2007年1月再获重要进展。该装置不仅在第二轮物理实验中再次成功放电,而且首次获得了时间3.7秒的非圆截面等离子体。近日,EAST通过了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专业验收。专家认为,这一进展标志着我国在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领域已经站在了世界前沿。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解决我国科技发展中存在的创新支撑条件薄弱、资源配置分散重复等问题,全面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科技部、财政部于2005年正式启动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并将其纳入“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2006年6月20日,由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举办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与发展论坛”在京召开。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少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刘平均等领导出席论坛并做了主题发言。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国土资源部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部际联席会成员单位,有关平台建…  相似文献   

16.
邬贺铨     
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曾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现兼任国家863计划监督委员会副主任、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家信息化专家组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协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7.
项目背景利用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ICF)是国际科学界公认的实现可控核聚变最有前景的技术手段。ICF是超短超强激光使氘氚直接发生热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放射性裂变产物,因而无核辐射危害。从长远看,它可以应用核能发电,建造真正安全清洁的"聚变能电站"。因此20世纪90年代起,美、俄、法、日、英以及印度等各大国家都在不惜代价发展自己的相关装置。  相似文献   

18.
《开放导报》2004,(4):F002-F002,J001
深圳市无线电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了。这是推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无线电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件喜事!我代表市政府,对无线电专家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专家委员会的各成员愿为我市的无线电事业健康发展、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快速增长献计献策,表示忠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9.
近日,由科技部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办公室主办,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承办的“清洁能源863专家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召开,科技部张来武副部长、深圳市吕锐锋副市长和科技部计划司、高新司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论坛开幕式。“清洁能源863专家论坛”是科技部在第十届高交会期间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论坛邀请了863计划能源领域知名专家、863计划项目负责人和国内主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大型能源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和产业工作者约15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清洁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进展、成果转化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论坛的召开为国内能源领域的产业精英和科技精英搭建了相互交流的高端平台,对推动能源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促进我国能源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沈昌祥,浙江宁波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保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三网融合专家组成员,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顾问,公安部"金盾工程"特邀顾问。"王:2014年国家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习主席亲自任组长,国家为何把网络安全提高到这个地位?沈:网络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基础设施,个人离不开网络,国家更离不开网络,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