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东北“老字号”:拿什么拯救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历史和文化积淀而言,东北三省也许无法和北京、南京等城市相比,但正因为如此,东北的“老字号”才显得更加珍贵。美国人把历史在80年左右的建筑都称之为古迹,这就是因为他们非常珍重自己民族的传统。“老字号”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记忆,是物质文明和非物质文明的集成。今天,“老字号”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它代表了一种人文品质,潜藏着某种巨大商机,毫不夸张地说,一个“老字号”可以为某一地区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然而,面对全国范围内确认“老字号”的结果,东北人欲哭无泪。2006年10月8日,商务部正式向外界公布了第一批“中华老字号…  相似文献   

2.
老字号企业有悠久的历史,辉煌的过去,但在现代商业竞争中,老字号经营理念的滞后、品质形象的陈旧、能动资源的匮乏,已使老字号光彩尽失,日显沉沦。如何使老字号能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呢?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又是一个老字号企业无法逃避的问题。本文将以营销创新为途径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迪。一、老字号的衰落“老字号并不评价历史,因为它本身就是历史,而历史是不容许被遗忘的。”今天,老字号的沉沦,老字号的落寞,让这韵味悠长的诗句更显悲怆。伫立在老字号的废墟上,内心升腾的不仅仅是一种时空交错的失落,更多的…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老字号保护规划》日前公示。规划提出将选择一家名老字号店家原址建造杭州市老字号精品博物馆。建造杭州老字号精品博物馆,使之成为一所活生生的大课堂,使跨世纪的民族品牌,使艰苦卓绝为之创业并世代延续、保持精良传统的老字号得以继承和弘扬、开拓和发展。这既为“拨乱反正”之所需,也为“正本清源”之所求,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好事。我们认为,建造老字号精品博物馆必须解决几个理论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老字号作为优秀民族品牌和传统商业文化的集中代表,既有深厚的文化沉淀,也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宁波通江达海,商贾云集,不仅成就了闻名遐迩的宁波商帮,也孕育了许多驰名中外的老字号。老字号传承着宁波的商业精髓和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保护和振兴宁波老字号,既是打造宁波品牌的重要载体,也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老字号”作为承载着浓厚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商业形态,曾经有过辉煌的发展历程,如今,在竞争的冲击下,大多处于风雨飘摇中。只有正视“老字号”的发展现状,着力打造其核心竞争力,才能催生“老字号”的活力,实现“老字号”的再度崛起。  相似文献   

6.
林芸  严琦 《老区建设》2012,(22):28-30
通过界定江右商帮老字号品牌文化的相关概念,总结江右商帮老字号的特色,探讨江右商帮老字号品牌文化特点,以期提炼赣商文化精神,保护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完善赣商文化研究,促进江西商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菲 《民营视界》2006,(6):49-50
据悉,商务部正在组织各地全面调查老字号企业的发展现状,收集整理老字号历史资料。建立健全老字号档案,预计近3年,将有1000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得到认证。可是在商务部首批认定的老字号中。沧州尚无一家企业入围。沧州没有老字号吗?曾经弥漫在城市空气里浓郁的商业气息为什么在现代的经济环境中却唤不起人们的记忆? 保护不力,发展不足使许多老字号蒙上了历史的烟尘,在新时代,如何擦亮老字号的招牌。是我们的老字号,也是我们这个城市不能回避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王金军  张纪  群程  云华 《山东经济》2007,23(3):67-69
“本土化”策略成为许多国际知名品牌打开中国市场的钥匙。不断创新、融入本土文化,这正是“co-ca-cola”公司保持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大多中国“老字号”经营步履蹒跚,虽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该令“老字号”彻悟——囿于经营上的老框框,有金字招牌而无创新的内涵。发掘自身文化的价值,并创造性地将它融入企业的产品设计及营销战略当中。一件设计产品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寻找着和它相同的人群进行表达和共鸣,就像那泥土般的质朴能感染我们的整个民族一样,我们必定有我们共同的和共通的东西,那才是我们思想交流和心灵共鸣的前提和基础。“本土化”的设计营销理论正是这种共同品质的最直接和最恰当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魅力在于她的文化穿透力所呈现的经典,百年老字号正是这一特征的体现。它在一个时期为一个城市的商业繁荣起了重要作用,它能显现一个城市的特点,极大地提升城市的品位和知名度。宁波汤团也好、宁波服装也好,正是老字号旗下的这类商业品牌,使宁波这个城市光彩夺目,光芒四射。  相似文献   

10.
辽宁老字号品牌的发展瓶颈和突破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字号是千百年来在商业竞争中留下的精髓.目前,国内许多老字号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继承和发展,但仍然有许多老字号处在消失的危险边缘.如何突破老字号的发展瓶颈,让老字号延续下去以及在保持老字号品牌核心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成为老字号企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前,许多“老字号”企业的发展面临困境,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老字号”企业知识产权的大量流失,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该文从“老字号”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角度切入,分析了“老字号”企业在商标、专利、商业秘密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还剖析了“老字号”企业面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2.
《辞海》巍巍然,没有给老字号下定义,一本常用的《现代汉语词典》却给了它一个简洁的解释:“开设年代久的商店”。一般认为,中华老字号是经过长期生产经营实践,沿袭和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显现鲜明地域特征和历史痕迹,具有独特工艺和经营特色,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和良好信誉的企业名称和产品品牌。  相似文献   

13.
对于老字号,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一个企业,一个商号,甚至是一块招牌,因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和文化内蕴而得到大众的认可和信赖,在数十上百年间长盛不衰。“老字号”便成为民间大众对这些商号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誉称。跨国公司频频进入的今天,山东的许多老字号仍能让很多人耳熟能详。济南瑞蚨祥、青岛亨得利、烟台张裕、济宁玉堂酱园、莱芜“顺香斋”香肠……这些经历了百年风雨而积淀成的“金招牌”,成为齐鲁经济发展史中的耀眼明珠。“老字号”源远流长山东的“老字号”可谓源远流长。有学者认为,山东的老字号应追溯至南北朝时期。早在那个…  相似文献   

14.
王征 《走向世界》2007,(10):28-30
济南市井文化源远流长。从刘鹗的《老残游记》中人们就足以体会到济南市井文化的浓重韵味。同时,济南又是一个具有浓厚重商传统的城市.是中国极少数最早自开商埠的城市之一。自清末民初以后.民族工商业兴盛时.劝业场、大观园、西市场等大型商业场所构成了济南商埠的辉煌景观.瑞蚨祥、燕喜堂汇泉楼等老字号名声远扬.至今我们还能从普利街,经二路上的商家遗迹中窥望到那当年的繁华。  相似文献   

15.
李娟  谷玉文 《魅力中国》2011,(5):286-286
对于一个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的民族来说,经济全球化和产品消费所挟带来的人文精神和生活价值的一体化,很可能会给民族日常生活的人带来一种深刻的影响。这是由于“本土精神”的失落所造成的。而设计,则通过商业的营运,藉由从观念到生活的潜移默化,在其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京城老字号工程的升温,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阵不小的老字号热潮。老字号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它们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它们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如何突围。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研究分会,并对商业联合会行业部副部长张丽君女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7.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善”文化贯穿古今而不衰,它渗入在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融化在每个民族成员的血液之中,成为我国各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我们常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像五十六朵花一样开放在祖国的大地上,璀璨艳丽、斑斓多彩。在这种异彩缤纷的民族文化中,有着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道”、“善”的精神追求,这,已经成为我们中华各民族共同生命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老字号”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品牌研究院的调查数据表明,建国初期,全国“中华老字号”企业约有16000余家。但如今这一群体已缩减至1600余家,仅相当于建国初期老字号总数的10%。是什么让“老字号”大面积死去?“老字号”的竞争力又到哪里去了?商务部一位官员的话,对“老字号”的问题说的切中要害:“老字号”的价值在于“老”,劣势也同样在于“老”,然而其出路必定在于“新”。“老字号”本身就是竞争力大浪淘沙,岁月沉淀。在时间中检验出来的“老字号”,字字如金!历经风雨苦心经营,“老字号”从遥远中走来带着沉沉古香,它所勾起的不仅仅是人们无尽的追思情怀,它高超…  相似文献   

19.
施征 《上海国资》2005,(11):48-49
在10月14日举行的第8届国际商业论坛上,上海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表示,将加强上海老字号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并建立和完善“市区联手,以区为主”的商业发展模式,加大对老字号企业技术改造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有市场前景、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老字号在主要商业街、旅游消费集聚地留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东北不缺乏“中华老字号”,东北缺少的是保护“老字号”的手段和意识。拯救东北“老字号”就像拯救濒危动物,再不行动的话,东北将成为缺少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的荒漠地带。振兴东北“老字号”就是振兴东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