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产值增长的波动较大,增速明显下滑,并且长三角地区各省份制造业的增长态势及其规模的差异很大。该文的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同京津冀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区域竞争优势。但是,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制造业转型升级层次低、转型升级速度慢,与北京的差距较大。上海的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也不明显。而且长三角其他省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头较弱。该文对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的分析表明,长三角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进入由梯度转移为主向城市功能转变为主的产业合作新阶段。但是与京津冀相比,长三角各省市制造业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各省市间制造业结构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不及京津冀地区,无法分享伴随专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益,不过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间形成了互补性较好的专业化优势产业发展格局。伴随着国内外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化,发挥好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专业化的双重支撑作用是长三角各省份未来协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叶婷婷 《北方经济》2012,(18):68-69
本文主要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现状,剖析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使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转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制造业的更新与升级.文章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结合对该地区高职教育现状的考察,得出如下结论:在现有条件下,低成本、恶性竞争的产业集群,企业“一窝蜂”式的产业选择和技术选择,以及产业地域集中后的“拥挤效应”而引致的集群不经济,依然是阻碍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更新升级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因而从企业层面上来讲,应重视技术型员工在制造业企业中对技术创新的贡献作用;从政府层面讲,要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和投入度,培植具有地方特色与核心竞争力的高等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4.
东部产业转移与中西部“三农”问题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西部地区受"三农"问题拖累,东部地区则受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困扰,且两者互为影响、相互加强.统筹解决两大区域发展难题的现实且有效途径,是积极推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及其承接.东部以产业转移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中西部则以承接产业转移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及其承接,要求构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倒逼机制;将中西部地区打造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中央政府在宏观层面上应加强引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2014,(11):19
机器人托起“中国智造”作为衡量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产业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发展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机器人革命”正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并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我国跃居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需求将年增25%以上,如何抓住“机器人革命”的机遇做大做强机器人制造产业,以及这对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制造业发展最活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其他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开发”以及“中部崛起”的产业结构发展的示范“大课堂”。其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对我国其他地区制造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示范、指导和借鉴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改变,受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出口形势严峻、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长三角地区外资开始大量撤离,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来发展经济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单纯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方法也不能永葆活力。只有提升长三角产业结构,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利用产业集聚效应吸引高质量FDI的进入,才是保证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东北地区工业振兴的必由之路。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创新动能不足、核心竞争力缺乏、区域制造业集群尚未形成、产业融合水平低等问题。本文认为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坚持创新驱动,深度结合本地区比较优势,统筹制造业发展和保障国家五大安全,打造区域性制造业产业集群,提升产业融合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在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找准方向、精准施策,避免内耗经济和政策浪费资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论证了西部资源型地区、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最主要和最为符合工业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战略选择。首先,论述了西部由“资源加工业”阶段向工业化更高阶段的“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其次,论述了产业转型与产业城市布局调整的客观基础;第三,提出西部地区或城市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建议:实施“机械电子制造业本...  相似文献   

9.
沈侃 《北方经济》2011,(7):80-82
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产业集群密集、经济增长快速、综合竞争力最强劲的地区之一。近几年来,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长三角长期发展的战略定位,也是浙江省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探讨长三角转型升级下浙江高职院校服务类人  相似文献   

10.
顺德是国内著名的制造业基地,形成了以家电、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在新形势下,顺德的制造业面临新的挑战,急需整合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国外制造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产业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国外制造业升级转型的规律和经验,可以为顺德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提供借鉴。本文在顺德制造业SWOT分析基础上,通过对国外制造业发达地区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的分析,总结提炼对顺德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启示,提出顺德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发展思路及相关的对策建议,为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三省一市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日益活跃,紧密度不断增加。强化长三角跨区域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有利于集聚三省一市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优势力量,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区域整体科技竞争力。通过调研长三角创新协作发展中跨区域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问题,研究其基本情况和现状,剖析阻碍长三角地区开展创新协作的制度性壁垒、体制机制问题,提出促进长三角区域开展共性技术联合攻关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杜宇坤 《科技和产业》2024,24(9):215-220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长三角人工智能(AI)产业集群是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对200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检索,结合人工智能产业中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核心一级技术分支以及重要的二级分支进行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图谱的专利申请为切入点,分析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助力长三角在产业升级中的竞争格局、创新态势、产业体系、行业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从经济、技术和环境三个维度阐述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据此分析了长三角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同时依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DSR模型)建立了三维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2000-2008年长三角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脉络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自加入WTO组织以来,长三角制造业一直保持低碳化的良性发展趋势.最后根据评价研究结果结合长三角制造业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是识别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建立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利用全局思想对2016—2020年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分析发现,长三角各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存在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问题。分析各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变化发现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为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短板。未来可从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突破口入手,着力提升各区域创新能力,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基地,本文以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的特征性事实为基础,从动态视角分析研究2002、2006、2010年上海、浙江等地27个细分产业转移变化,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该区域集聚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部分省市集聚水平正在降低,上海制造业向高技术含量、高创新效率方向发展,在其产业转移中,高消耗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浙江主要承接对象,长三角存在集聚特点。最后笔者从资源配置、环境改善及产业发展调整,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教育体制改革与人才流动等方面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寻找区域合作伙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选项之一,但区域经济合作需要一个实现互赢共生的平台。安徽在参与泛长三角合作中遇到的种种尴尬,既有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排他性所致,更重要的是因为安徽在参与长三角经济合作中有认识、政策和实践等战略上的误区。要实现安徽从“融入长三角”到“服务长三角”的嬗变就必须进行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是推进产业协同集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政府科技投入的有力支撑.基于2005—2019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科技投入、技术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科技投入直接促进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并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水平间接促进了两产业协同集聚,即技术创新在政府科技投入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因此,政府应高效分配科技投入资金,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以促进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统计描述和定量分析都揭示出技术创新是推动长三角制造业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驱动因素,它们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技术创新的变化会给长三角制造业发展水平带来同向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作用力度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促进长三角制造业规模扩大、效益提高、竞争力增强和产业结构优化,应该不断加大对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王利  周志平 《科技和产业》2021,21(10):193-196
长三角地区是重要的经济区,随着区域协同创新的框架不断完善,对长三角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估需求愈发明显.通过选取一系列客观、可查的统计数据,并从中抽取部分指标,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能力的量化评价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计算模型,分析长三角"三省一市"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以及不同影响因子的具体得分情况,为长三角经济中心科技创新发展提供相应量化后的数据.通过对长三角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促进未来长三角区域的科技创新以及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动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长三角两省一市1985-2010年生产者服务业和制造业增加值为依据,对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仅生产者服务业整体上对制造业具有支撑作用,而且生产者服务业内部各个行业也与制造业相互影响,但由于发展水平和行业特性不同,影响程度又有差异。并据此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地区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