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简报     
《农民科技培训》2012,(7):49-49
2012年5月16日,临沭县农广校召开农民读书联谊会成立一周年庆祝大会。会议总结了农民读书会成立一年来的工作成绩,有20多名会员在生产经营中结成了生意合作伙伴,创造经济价值近千万元,在农民读书活动中起到了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临沭县农广校充分利用农民读书联谊会的示范效应,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农民读书月活动”。  相似文献   

2.
读书简报     
《农民科技培训》2012,(5):49-49
葫芦岛市农广校推广“农民读书月”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与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结合,引导农民“读一本好书、学一门技术”。以“农民读书月”活动为平台,开展专家讲座、品种推介、技术培训等;以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为载体,开展读书演讲、推荐优秀读物、建立农民读书会等,实现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与“农民读书月”活动互促共进。  相似文献   

3.
读书月坛     
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一扇窗”。我想我们都有过这样一种体会:当遇到一本复杂繁琐的书,起初心里一沉,读书真苦啊!待到硬着头皮经过一番苦功啃下来时,一种成功的喜悦从心底油然而生,这就是苦与乐的区别。读书人的苦与乐只有自己能够体会,读书生活或许正因为哭过、笑过才精彩。人生也由于这段日子而变的更加灿烂。  相似文献   

4.
“三才”一词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可见“三才”理论是讲天、地、人的变化与关系的。它是战国时期比较流行的哲学观点之一,被人们运用于经济生活、政治活动和军事作战等各个方面。《吕氏春秋·审时》“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相似文献   

5.
读书简报     
《农民科技培训》2011,(9):49-49
截至今年6月底,山东省“读书月活动”期间,建设“农民科技书屋”88个;“农民小书房”667个;举办“农民读书专题讲座”154次;推荐“三农科技读物”517本、“实用技术”178项;  相似文献   

6.
《农家之友》2008,(7):32
昭平县仙回乡古盘村伏龙屯、走马乡金鹿电等4个乡(屯)建成了该县第一批“农家书屋”,并先后向农民开放,受到农民的欢迎。昭平县利用“农家书屋”这一平台,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在农村中形成“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良好氛围,引导农民奔康致富。“农家书屋”成为一个服务村民的窗口,成为村民的“致富加油站”和“精神乐园”,让村民们能在这里学文化长知识,学科技奔小康。  相似文献   

7.
耕读感言     
《农民科技培训》2011,(4):49-49
农民也要读书学习。"有思想、有能力、有知识、有作为",这才是新时代农民的形象。 河北省唐海县一农场七队毕兆胜 我要向那些想致富、但没有致富门路的朋友送上一句话:“哪方水土都养人,致富不必出远门;好书伴咱度人生,有事没事多看书。”  相似文献   

8.
<正>我喜欢读书,得益于父母的影响。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因家境贫寒,只读了几年初小就下地干活了。没能好好读书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读点书。母亲常说:"书是憨头的药,没事多看看书。"我们的房间里多摆着书,少有玩具、零食。那些书,都是父亲从废品收购点里淘来的,有  相似文献   

9.
思适磋言     
后魏邢邵,字子才,与贾思勰同时。《北史》、《北齐书》都有他的传。传中记载他有很多书,但不注意校雠,看见人家校书还笑人愚蠢,并且说:“日思误书,更是一适。”还说:“若思不能得,便不劳读书。”清代著名校雠学者顾广圻,大概因此之故,自号思适居士,並以“思适”作为书斋之名,其文集即为《思适斋文集》。本篇借此为题,谈谈校释《齐民要术》的少部分问题,作为磋商探讨的资料。本文提到的《要术》版本:最早的北宋崇文院刻本,简称院刻;北宋本系统的日本金泽  相似文献   

10.
读书月坛     
在世界读书日上,温家宝总理说道,“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民,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环境,更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1.
读写情缘     
从事文秘工作后,我就与读书写作结下不解之缘。去年,县地税局开展读书活动,要求每月交流一次读书心得,局长叫我作点评人,这更增加了我读书的紧迫感。平时一有空闲时间,我就专心读书。读到精妙处,忍不住击节叫好;读到伤感处,止不住泪眼婆娑;读到激情处,耐不住拍案而起;读到谐趣处,憋不住哑然失笑。一时,书人融合,物我皆忘。然而,书海无涯,精力有限。我奉行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将主要精力放在财经税务类书籍上,对文学历史类书中的点滴税收知识兼收并蓄。读《红楼梦》时,注意到贾雨村贪赃枉法,讹人拖…  相似文献   

12.
<正> 近日,有关专家对“长薄鳅的开发研究”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给予高度评价,其研究水平在同类研究中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长薄鳅属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也是鳅  相似文献   

13.
<正>周末闲暇,去逛新华书店,徜徉间不觉来到经济科目书架,遂驻足停留,粗略浏览,突然发现了梁小民的经济散文系列《在历史与经济之间》。梁小民是我敬爱的经济学家之一,我读的第一本经济学的书就是梁小民编的《经济学是什么》。正是在这本书的指导下,我才踏进了经济学的大门,走上了研究经济学的道路,所以梁小民也算是我的经济学启蒙老师。于是将这本书买来读,没想到一读竟让我爱不释手,尤其是其中几篇论幸福的经济散文,更是真知灼见,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读书简报     
“农民读书月”活动作为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的一个有效平台和抓手。山东省肥城市农广校把4月定为全市“农民读书月”,以开展“农民读书月”活动为契机,在农村营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受益的良好风气,形成主动学习、认真学习的良好氛围,使读书和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并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5.
《农民科技培训》2011,(3):48-49
2010年12月,由30位优秀学员倡议发起的农民读书月活动在人民大会堂启动。为了更好地推进读书月活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举办了首届"农广杯"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活动。借此机会本刊特开辟"读书月坛"栏目,为广大农民搭建一个读书交流平台,促进广大农民读好书、好读书,养成终身学习、勤于学习的习惯。本栏目将刊登征文活动中的部分优秀作品及获奖作品;农民读书月活动的做法、经验及后续情况;在读书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感悟;依靠科技发家致富的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以及基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利用广播、电视、网络、书籍等各类媒体帮助农民读书用书,改变农村面貌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等。本刊欢迎大家来稿来函畅所欲言,与我们分享你的读书心得,共享你学习致富的宝贵经验,推荐你最喜欢的书籍资料,谈谈你身边的新知新事,介绍你熟悉的科技带头人,等等。本期专题介绍各地农广校读书月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耕读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耕读文化”邹德秀(西北农业大学社科系)中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过耕读生活的知识分子主要有三类:一类是读过书的农庄主、较富裕的自耕农。他们经济条件好,有读书受教...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上有一句谚语,叫“脸皮厚,吃块肉;脸皮薄,捞不着”。此谚语言浅意深,耐人寻味。人的脸皮虽有厚薄,但也差不了多少。关键是个“要”字,要脸则薄,不要则厚。“脸厚”是“吃肉”的前提,有了“脸皮厚”,方能“吃块肉”,否则也就“捞不着”了。因了这样的关系,现实生活中的“厚脸们”并不鲜见。分析“厚脸们”的心态,可概括为四派。一曰不知派:不知是非美丑,以为世人世事原本如此,“不要白不要”、“不用白不用”、“不拿白不拿”。二攀比派:“见人脸厚吃到“肉”,便眼红心痒,于是“你有、我有、全都有”。三曰选择派:虽…  相似文献   

18.
继年初的“一号件”之后,刚刚结束的两会再次使三农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民增收成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当前的中心工作.作为长期专注于三农问题的媒体,《农村工作通讯》决心下更大气力为各地农民增收加油鼓劲,这也就是读朋友在此看到“农民增收”栏目的缘由:总结交流经验、宣传地方优势、发掘各地潜力,这是本栏目的初衷,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热爱读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千钟粟 ,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是小时候常听长辈劝导我们要好好读书的唠叨话。因为“文革” ,我这般年龄的人的读书经历 ,曲折而艰辛。我 35岁读电大 ,在我工作的单位 ,也算一大新闻。虽然我从书中没有得到黄金屋 ,但却始终痴心不改 ,热爱读书。我住家附近有西南最大的书城 ,每天晚饭后或节假日 ,一般都在那里渡过。一天晚饭后逛书城 ,巧遇成都电视台 33频道《深夜新闻》栏目摄制组 ,记者把话筒伸到我面前 ,摄像机一下对准我 ,要我谈谈晚上为何不逛夜总会 ,而来逛书城 ?我那天穿件刚买的打折新衣 ,人又长得较“富…  相似文献   

20.
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央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规定,各地要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限期全面解决农村二轮土地承包工作遗留问题,确保承包土地面积、地块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证书“四到户”,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一、进一步深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重大意义的认识“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主体是农民,农民以土地为本。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主要、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可以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农村土地问题,始终关联着中国革命和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