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行十余年的保险分业经营,使我国保险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为保险业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监管能力得到了提高。随着国际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和国内保险业的发展,我国保险业实行混业经营有了现实可能性。同时,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对金融保险混业经营提出了客观要求。保险公司混业经营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应、产生协同效应,有利于保险创新,但同时也会增大经营风险和监管难度。  相似文献   

2.
国际保险业混业经营趋势已经成形,我国的保险混业经趋势初见端倪.现阶段我国保险混业经营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在对保险混业经营进行经济学分析后,可以看到保险混业经营的优势,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保险混业经营中出理的一些问题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军山 《商业研究》2004,(2):152-153
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保险市场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保险市场竞争主体和竞争规则日益国际化 ;保险、证券、银行混业经营趋势加强。结合中国保险监管的长期总体目标和现实阶段性目标 ,认真分析研究中国保险监管环境的变化 ,探索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保险监管模式及积极开展国际保险监管研究与合作 ,是促进中国保险业稳健发展之良策  相似文献   

4.
面对国际保险业金融化趋势和混业经营时代的到来,我国保险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到快速成长与发展,就必须紧紧依托资本市场,通过收购兼并、保险资金投资、保险证券化、保险产品与服务开发和资本市场工具对接,以及海内外上市等基本手段,向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非保险金融领域渗透,培育多元化保险(金融)集团,尽快实现保险业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5.
银行保险混业经营是全球金融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相对起步较晚。在当前金融危机的环境下,研究银行保险混业经营的风险问题有现实意义。银行保险混业经营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新的风险因素,本文从银行保险混业经营中产生的风险类型入手,探索在我国分业监管的体制下,规避银行保险风险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姜鸿飞 《中国电子商务》2010,(7):184-184,186
从金融混业经营发展历程和组织形式来看,德国一直实行混业经营,采取的是全能银行模式,美国则在经过长期的分业经营阶段后,于1999年走向混业经营采取的是金融控股公司;从金融监管模式来看,德国放弃了分业监管模式,实现了统一监管,美国的统一监管也在金融危机的洗礼后进行了改革。德国和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混业经营是中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需要与经济环境相适应,同时中国金融监管应逐步从分业监管模式过渡到统一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理论界关于垄断的几种不同的观点,提出了我国保险业中应主张适度垄断的做法.从长远看,我国保险业应顺应行业发展的潮流,通过包括产、寿险混业经营、银行、证券、保险的金融资产重组与整合等各种方式,主动在竞争中加快保险资本积聚和集中的速度,培植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保险业(集团).  相似文献   

8.
伍莎 《计划与市场》2002,(12):11-13
国际金融经营制度分为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美国曾是分业经营的典型代表,现在重新实行混业经营。德国一直实行混业经营,同一金融机构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务。面对当前国际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主流,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是必然的现实选择,也是长远的发展方向。它已成为我国现代金融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林艳  林江 《商业研究》2004,(10):151-152
近几年来理论界关于垄断的几种不同的观点,提出了我国保险业中应主张适度垄断的做法。从长远看,我国保险业应顺应行业发展的潮流,通过包括产.寿险混业经营、银行、证券.保险的金融资产重组与整合等各种方式,主动在竞争中加快保险资本积聚和集中的速度,培植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铼险业(集团)。  相似文献   

10.
鹿小楠 《商业时代》2007,(2):73-74,77
金融监管体制是一国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出现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各国监管制度也避步向统一综合监管方向发展。本文深入研究混业经营背景下全球金融监管体制发展的趋势、内在规律和根本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变革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冠冠 《市场论坛》2006,(3):134-136
保险业是信息密集型行业,混业、跨国、多渠道、增值及联合经营成为中国保险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业务模式,同时,在行业“信息不对称”和员工“知识不对称”的双重压迫下,传统“面对面”、“一对一”的展业模式很难满足这种发展的需要。在“以保额为中心”向“以保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过程中,文章提出了如何构建保险业信息系统和知识管理平台,支持面向未来的混业、跨国和多渠道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王莹  魏益华 《商业时代》2007,(33):81-81,87
本文从法经济学的法律供求均衡的角度对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监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监管制度存在立法的非均衡状态,迫切需要监管部门增加立法制度的供给,以降低由于混业经营给金融业带来的风险和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在业务合作时的交易成本。例举了国外综合混业监管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混业经营监管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3.
冯晴 《中国市场》2011,(33):74-82
本文主要讨论我国保险业并购重组现状与趋势。我国保险业处于市场初期发展和结构寡头垄断的混合环境,行业并购轨迹区别于发达国家,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更具体来看,现行活跃的银行并购保险企业实现混业经营战略能否促进保险业打破垄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值得期待;同时,大型保险企业在行业内并购的可能性很小,更可能的是这些保险集团的跨行业和跨国并购。而面对被分隔的保险市场,中小保险公司频繁股权重组现象将长期持续。  相似文献   

14.
就在美国金融业逐步放松管制、实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1990年代,中国意识到了在监管不善条件下混业经营体制导致金融风险的可怕性和严重性,中国又走到了美国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通过之前金融业分业经营的老路  相似文献   

15.
金融自由化中的业务自由化为保险业的混业经营取得了合法通行证,但其价格自由化使得保险公司努力展业所获得的保险基金在投资过程中有可能面临利率、汇率波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如何在金融价格自由化--浮动利率、汇率风险制度下,保险资金投资管理已成为保持我国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保险集团是以保险为核心,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金融混业经营集团.本文针对保险集团混业经营中子公司的复杂性和子公司业务的特殊性,对保险集团如何进行全面市场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强化保险监管,以维护保险业稳健经营及被保险人利益,是现行《保险法》再次修改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实现保险监管的目标,我国有必要制定单行的保险业监督管理法。本文主要就保险业监督管理法制定的必要性、结构安排及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全能银行: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的银行、信托保险及证券等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严格监管下从事各自业务范围内的经营,除规定一定限度的交叉经营外,法律禁止金融业混业经营.但从国际上看,实行混业经营,发展全能银行成为国际银行业的潮流.这一重大变化将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发展全能银行也将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李春杰  蒋贤锋  王征 《北方经贸》2001,(10):143-144
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的本质要求,将对国内金融业产生巨大影响。在混业经营情况下,银行可代为办理保险,并可进入证券市场;证券公司可以向银行融资并代为管理保险资金;保险公司可以由银行机构代办保险和将保险基金投资于股市。混业经营也有利于金融创新,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工具创新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银保联动,作为银行业与保险业实现一体化混业经营的创新举措,对于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农业信贷与保险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银保互动的内涵、机理以及联动效应,并针对我国农村银保互动现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