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俊 《经济研究导刊》2009,(18):191-192
当代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社会变革,在社会转型中,阶级和阶层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突出最鲜明的就是崛起了新的中间阶层。科学研究表明,拥有橄榄型阶层结构的社会更趋向于稳定,更有利于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要求在社会研究结构中,中间阶层要占到大的比例。充分认识并依据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结合当代国外中间阶层的相关理论,对于审视中国当前阶级阶层的变化特别是中间阶层的状况、促进中间阶层的健康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褚宁 《经济世界》2002,(3):33-33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项目-“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经过数十位社会学学者历时3年的调查研究,已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专家们通过大量详实的调查数据,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进行了分析,划分出“十大阶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层。为什么要划分阶层 课题组组长、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专家陆学艺告诉记者,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设立专门的机构、人员和经费,每隔 5年或1…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中间阶层”理论为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中间阶层”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立场、研究途径和方法。本文认为,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中间阶层”概念体现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其社会作用存在根本差别。深入研究各中间阶层的统一性和差别性,可以为制定政策和促进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中间阶层是战略性群体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中国中间阶层的研究正悄然兴起。中西方学者均对中间阶层的社会成分、形成过程及其政治态度和行为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如何对中国语境下中间阶层这一概念做出最符合实际意义的界定等基本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间阶层是一个"在本质上存在争议的概念",其定义仍然捉摸不定。为此,文章提出采用德国一些社会学家所提出的"战略性群体"概念,作为研究中国社会新兴群体的新视角,来剖析中国作为战略性群体的中间阶层。为了理解这一阶层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有必要从主观认同的角度对战略性群体这一概念做出补充。  相似文献   

5.
何悦 《时代经贸》2012,(20):70-70
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在中国传统的产业工人和农民之外,出现了中等收入阶层。如何正确认识中等收入阶层的社会功能,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通过对中等收入阶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思想文化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的探讨,提出发展和壮大中等收入阶层,充分发挥其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伟大任务,构建和谐社会要以阶层和谐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现状、特点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当前人们认为解决阶层不和谐主要依靠各种社会机制和利益沟通机制的完善来完成的说法,创新性地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阶层和谐中的重要环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华 《开放时代》2012,(3):71-87
资本与劳动双密集型的小规模家庭农场远比大农场适合中国实际,这是黄宗智先生为“中国隐性农业革命”提出的农业经济学的命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小规模家庭农场及其经营者的存在,还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安徽芜湖农村的调研显示,根据农村土地耕种规模及收入状况,可蒋当前农民划分为精英阶层、中上阶层、中农阶层、中下阶层、贫弱阶层等五大阶层。其中,作为经营小规模家庭农场、获取中等水平收入的中农阶层,因其独特的社会禀赋和在农村阶层结构中的特殊位置,在乡村治理和农村政治社会事务中扮演着中间阶层、释放中农价值的角色,并造成乡村治理中特有的“中农现象”。新兴中农阶层的发现,将“中国隐性农业革命”带进了社会学阶层研究的经典命题之中,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的市场化发展与中间阶层--赣南车头镇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产阶级理论认为,中间阶层是社会的稳定器。赣南车头镇的调研经验表明,需要结合城乡二元结构的中国背景来对此加以认识。2000年后车头镇开始的脐橙种植激发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脐橙产业链,这影响了农民家庭的劳动力配置,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市场化发展。绝大多数农民从脐橙种植及乡村市场化发展中受益,并形成了占主体地位的农村中间阶层。农村中间阶层是发展脐橙产业的主体,也是既有土地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坚定支持者,是中国高速发展中农村社会保持稳定的基础。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的背景下,政府应当保障并扩大农村中间阶层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渐确立,我国中间阶层成为在结构上拥有类似的社会综合地位的社会共同体,同时体制权力的主要作用领域从政治资源转向为经济资源,形成了中间阶层的“市场——体制权力”二元利益配置机制,我们可以用“双色蛋糕”模型来描述这一异质化特征。此特征导致中间阶层各群体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其中的利益分化与冲突关系影响到中间阶层的整合与期望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博弈状况与不同的社会发展战略选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传导机制.其中,强弱势阶层之间的利益博弈导致了社会发展战略的非均衡取向,不利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协调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现阶段,调整发展战略的传导路径,加快扩大我国中间阶层,建立起代表绝大多数人利益的中间阶层与均衡发展战略的良性传导路径,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的本质要求,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