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峰 《时代经贸》2009,(5):130-132
90年代以来,美国部分大银行在宽松的反垄断政策和金融自由化的政策大背景下,为了追逐规模经济效益、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获取互补协同优势,掀起了美国银行业并购的又一浪潮。而美联储对现阶段银行业的并购的监管进行了适度调整,制定了竞争性、安全性和cRA标准。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因加入WTO而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冲击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对并购过程和并购后形成的大而复杂的银行机构的监管更是我国必须考虑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张吉军 《经济师》2012,(10):182-183
金融全球化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争夺市场,各国跨国银行都希望通过扩大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单个银行的规模效益毕竟有限,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扩大银行规模的一条捷径。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银行规模扩张是国际银行业近10年来的明显趋向。在此大背景下,外资银行将会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我国银行业,我国银行业也会通过并购的方式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基于此,对银行跨国并购进行研究就显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世界性的银行并购活动不断发生,其中,美国银行通过兼并活动产生了世界超级银行,成为世界经济关注的焦点,这反映了全球银行也在面临国际经济新形式和新挑战下做出了战略性的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国际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及竞争态势,也反映了全球金融业在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推行业务运作信息化、金融业务全能化、市场竞争全球化的特点。本文就当前国际银行业并购所呈现出的特点,并购原因及效用在此提出浅薄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世界性的银行并购活动不断发生,其中,美国银行通过兼并活动产生了世界超级银行,成为世界经济关注的焦点,这反映了全球银行也在面临国际经济新形式和新挑战下做出了战略性的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国际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及竞争态势,也反映了全球金融业在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推行业务运作信息化,金融业务全能化,市场竞争全球化的特点。本文就当前国际银行业并购所呈现出的特点,并购原因及效用在此提出浅薄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银行业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在企业并购中的特殊地位,使得银行并购颇为社会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趋势的加快以及国际银行业竞争的加剧,银行间竞争日益加剧,银行传统业务盈利能力下降,银行的并购也成为银行增加自身竞争实力的一种有力手段,本文即是分析我国银行业并购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代以来,金融业发生了席卷全球的第三次银行并购浪潮,银行业跨国并购活动大量出现,既给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为适应全球金融自由化发展和兑现入世承诺,我国必须加快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在全球银行并购浪潮中,只有正确认识银行跨国并购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产生的影响,才能确保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最近,享誉全球的美国迪斯尼公司以190亿美元的巨资,收购了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成为全美第一家集电影娱乐、有线电视、广播与电话于一身的最大媒体公司。美国化学银行也出巨资100亿美元收购了大通曼哈顿银行,新的大通曼哈顿银行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一家银行。从这些事例中不难看出,一些国际著名大企业,已经或正在走兼并联合之路,以求强强相加,优势互补,增强竞争力,实现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珏 《时代经贸》2006,4(9):15-17
本文对我国已有的银行并购活动以及银行并购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银行并购对于我国金融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治理机制的建设、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提升,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的提高、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银行业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了我国银行并购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黄琨  张坚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1):153-154
在对全球银行业并购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银行并购所带来的正负社会经济效应,指出:为了顺应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潮流,我国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不仅要在宏观环境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并购创造一定的条件,而且要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企业制度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监管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自由化、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背景下,美国银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其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便是时间持久、规模浩大的银行业并购重组。这一持续至今的并购重组对美国银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银行数量大幅度减少以及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美国银行业具有的趋势性的发展变化,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林晓军 《经济纵横》2003,(12):25-27
当前国际银行业重组呈现出新的特征。重组以应对金融全球化、电子化与自由化 ,并最终夺取国际银行业霸主地位为契机 ,并以并购为主要方式。银行业的并购重组已引发了整个国际金融业的大购并。我国银行为实现规模经济 ,迅速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也加快了重组的步伐 ,以期通过金融整合来提高与国外银行业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论跨国银行并购及我国银行业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磊 《现代财经》2003,23(9):16-19
近年来,国际银行业中的并购时有发生。对跨国银行并购的基本动因展开分析,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跨国银行并购发展模式与协同效应,并针对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做出相应的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银行跨国并购中风险变动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峰  曹圣希 《财经研究》2004,30(5):57-64
从银行跨国并购与银行并购的比重来看,银行跨国并购远远不是银行并购的主流模式。不过2000年以后,银行跨国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逐步成为跨国并购的热点。无论从总风险还是系统风险的角度来看,都没有证据证明银行跨国并购会直接暴露或增大两国银行的系统风险。银行跨国并购不会破坏银行系统的稳定性,也不会增加国际银行业的破产风险。  相似文献   

14.
银行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银行跨国并购是世纪之交国际银行业的重要现象。本文在银行跨国并购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银行跨国并购各个阶段的风险, 分析了银行跨国并购的合理性的一面。同时指出: 只有成功地规避银行跨国并购各个阶段的风险, 银行跨国并购才能够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银行并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亚非 《现代财经》2005,25(1):25-28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竞争压力。在当前国际银行业并购的浪潮下,我国应结合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程以及银行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并购战略。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现状,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并购战略的原则、目标和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朱茜 《经济与管理》2002,(10):26-2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跨国银行掀起了一轮并购高潮,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影响之广泛令世人瞩目。90年代上半期,美国银行业所发生的并购案占发达国家总量的74.5%,所涉及的并购案值占发达国家总案值的54.1%。这段时期主要集中在中小银行的并购。到后半期,大型商业银行的并购波澜壮阔的开展起来了。而且从历史上看,美国银行业重组并购从来没有停止过。那么,美国银行业何以在90年代掀起令世人瞩目的并购呢?本文将对此做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大型银行进行全球业务扩张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手段。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完成,国际扩张将会是中国银行业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而跨国并购将会是最重要的手段。文章首先分析了银行间进行并购的动因,之后重点研究了汇丰银行的跨国并购战略,这对我国银行业跨国并购很有启发价值。文章还深入分析了中国银行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及有利条件,指出中国银行业“走出去”开展海外并购已是大势所趋,所以文章最后重点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跨国并购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8.
美国银行业并购风潮的成因与前景方洁(武汉大学)9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的并购风潮迭起。1991年美国曾经出现银行业的购并高潮,涉及了众多大银行的合并。例如,化学银行和制造商汉诺威银行合并,美洲银行和安全太平洋银行的合并,北卡罗莱纳国民银行和公民南方索...  相似文献   

19.
张捷  梁笛 《经济学动态》2003,(5):4-96,F00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出现了战后最大规模的银行业并购浪潮。由于西方国家的中小企业普遍比大企业更加依赖银行贷款,因此银行业的并购浪潮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就显得格外突出,使该问题成为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尤其在银行业非常分散、存在上万家中小银行的美国,禁止银行跨州营业等管制的废除导致了长达15年的银行业并购热潮,为深入研究银行业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提供了大量的经验资料,使美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成果。  相似文献   

20.
从国外银行业并购看我国银行业未来的并购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银行业的并购浪潮将更加激烈。本文主要透过国际银行业并购的现状、原因来分析预测未来我国银行业的并购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