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昌明 《中国经贸》2015,(11):81-81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国企股份制改造,进行整体上市,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此,大型国有企业的整体上市势在必行。下面,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对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工作谈一些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2.
沪东重机增发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中船集团整体上市战略的启动,更在于这是股改之后,央企首次采用定向增发,借壳上市模式2007年1月25日,在每年一次的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力推国企整体上市显然已经成为下一阶段国资系统的工作重点之一。“要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到境内外上市,  相似文献   

3.
《上海国资》2010,(10):6-6
在资本市场风起云涌的今天,国企整体上市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的轰动效应了。但锦江国际集团的整体上市仍然吸引了不少眼球。  相似文献   

4.
编辑指引整体上市就是集团公司将其全部资产或者主要经营资产证券化。由于实施步骤和融资手段的差别,也衍生出诸多不同的上市路径。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出现过的整体上市路径大致可以归结为4条:新壳、借壳、并壳、造壳。相比另外三种模式,借壳方式无疑是可行性最强的一种。中船集团和东方电气集团“前后脚”的借壳举措似乎也表明央企的整体上市冲动将成为主导2007年证券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易山 《上海国资》2006,(9):16-17
“股改以后,大股东与流通股东利益趋于一致,二级市场上的财富效应使大股东有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的动力”继G上港、G太钢、G本钢相继宣布了集团整体上市方案后,8月29日,国内三大汽车巨头之一上汽集团整体上市详细方案正式公布,韩国双龙、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汽汽车等价值190亿元的整车资产全部注入G上汽(600104),上汽整体上市大局已定。这也是我国继东风后,第二家整体上市的汽车巨头。  相似文献   

6.
单俊葆 《上海国资》2011,(12):27-28
从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国企整体上市情况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过去谈整体上市,很多还是一个集团有一个单一的上市公司,只是做部分的上市,然后逐渐把一些好起来的东西加装进去。而发展到了今天,可以说国企整体上市好做的都已经做了,后面要做的越来越难。  相似文献   

7.
整体上市问题由来已久,而煤炭企业的一些特性又让其整体上市之路困难重重.笔者通过对煤炭大省山西省的煤炭企业研究,分析山西煤企整体上市优势及困境所在,结合我国现有企业整体上市模式,以同煤集团为例,深入研究,剖析现状,提出整体上市应根据市场状况,选择不同融资方式,分批逐步收购集团公司资产,最终实现整体上市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张盈 《新财经》2007,(12):104-105
尽管一汽集团一再表示,整体上市的时间及方案都未确定,但投资者仍对这个"共和国长子"的整体上市寄予厚望虽然一汽轿车(000800)接二连三向市场发布公告:到目前为止,一汽集团没有确定整体上市的具体方案,也没有  相似文献   

9.
刘锋 《新财经》2004,(4):26-34
作为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2.0版本”,整体上市看上去深得人心。对发行人.投资银行家和投资者来说,这是一次融资突破、技术创新和投资新热点。 什么原因最终让他们集体欣喜?他们的欣喜状态将如何保持?在一波已经或即将来临的“整体上市热”里,他们会否陷入一种欣快症(Euphoria)中?  相似文献   

10.
傅明 《上海国资》2007,(11):74-74
提前准备应对上市过程中的程序要求十分重要自从200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97号)明确提出积极支持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政策面的宽松加速了市场对央企整体上市的预期,但正如国资委强调的那样,央企改制上市必须由企业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开展实施。而对于企业来说,耐心细致地做好整体上市的准备工作,才能很好维护各方利益,保证公开透明,达到整体上市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铮 《上海国资》2011,(4):53-56
新年伊始的上海国资整体上市潮似乎并未如以往那样得到市场的持续追捧,令人稍感意外。 2月19日,已经停牌一个半月的上海建工发布公告,宣布将实现整体上市,2月21日复牌后当日涨停,第二日微涨1.44%,2月23日竞以下跌3.25%收盘。显然,表现欠佳。  相似文献   

12.
王铮 《上海国资》2011,(10):26-31
不管整体上市如何艰难复杂,对建工集团来说,因事关其切身生存利益和经营大局。  相似文献   

13.
8月12日,宝钢股份在北京召开媒体见面会,宝钢股份董事长谢企华宣布拟增发不超过50亿股筹资280.2亿元,向宝钢集团公司收购钢铁主业资产,实现宝钢整体上市。此言一出,即刻引来各方不同论调。为什么宝钢整体上市会引来各方不同的评论?央企整体上市短期和长期的利弊到底如何权衡?  相似文献   

14.
皮海洲 《新财经》2006,(12):66-67
大型国企实现整体上市,是今年国家定下的一件大事。可以预见,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整体上市乃大势所趋,将成为资本市场持续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从2003年下半年起,TCL集团和武钢集团相继提出借所控股的上市公司的壳整体上市的方案,重汽集团也明确童称有意通过重组ST小鸭整体上市,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集团百联集团据传也将通过“新设合并”的途径整体上市。假如这样的事情继续接二连三地发生,那么,整体上市会不会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王铮 《上海国资》2012,(1):58-59
1月9日,上海汽车股票简称正式变更为“上汽集团”,全称和证券代码不变。这标志上汽集团整体上市正式收官。此前,2011年12月30日,上汽集团“年整车销量突破400万辆暨整体上市揭牌仪式”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大会,他对上汽集团提出了两个目标:“上汽要加快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建立起符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发展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排头兵和表率。”  相似文献   

17.
“整体上市”演绎国资改革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国内证券市场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呈星火燎原之势。事实上,这把火是由TCL集团点燃的。TCL集团先吸收合并旗下上市子公司——TCL通讯,再与TCL通讯换股,成功实现了集团公司的IPO(首次发行新股)上市。目前,整体上市被认为是一种金融创新,TCL集团整体上市的“破冰之作”,更是给国内证券市场带来巨大震撼,许多上市公司的国有企业集团大股东,纷纷仿效TCL集团整体上市模式,欲借助上市公司这一媒介,通过“整体上市”对国有企业实施全新改制。  相似文献   

18.
李辰 《中国经贸》2010,(12):190-191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整体上市概念愈演愈列,整体上市的公司层出不穷。本文在探讨整体上市的模式基础上,分析了整体上市的财务效应:增加净现金流量、改善集团公司财务状况,消除大量关联交易、提升公司估值水平和内在价值,发挥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降低运营成本,促进二级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整体上市注定成为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相比,整体上市可从根本上解决上市公司与存续公司的矛盾,使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发展上市公司成为所有投资者的共同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田宛毅 《特区经济》2014,(11):128-129
本文基于我国军工上市公司近5年来的数据,重点分析了整体上市对军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以期探究整体上市与军工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联。最后得出结论,虽然改善效果不显著,但整体上市确实能促进军工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