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企业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基本情况的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行为事件访谈等方法,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为人力资源管理储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陈净 《商》2014,(17):23-23
岗位胜任力是员工个体为达到理想绩效以适当的方式形成的惯用型特征,它是个体绩效优异者的潜在特征表现。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鉴于此,岗位胜任力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文章基于胜任力模型相关理论,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模型为依据,探讨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开发应用,希冀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建筑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行业从业人数所占的比重也一直高居各行业榜首,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有效管理和科学利用人力资源成为了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岗位胜任力作为人才的关键特质,成为各类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要着重把握的关键因素。根据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特点,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基本维度,据此提出了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优化策略,为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冯进 《商》2013,(10):31-31
项目团队管理特点决定了其岗位内涵及人力资源管理与职能结构中的岗位的明显差异,本文以企业中项目管理中项目团队岗位特点分析为基础,将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相结合,指出基于职能组织的岗位测评应用于项目组织团队的岗位测评就要面对的矛盾,并提出解决项目团队岗位测评和薪酬管理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业务伙伴(Human Resource Business Partner,HRBP)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下产生的新型岗位,其属于三支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将HRBP应用到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有助于深入诊断企业发展问题,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胜任力模型逐渐成为国有企业培养选拔人才、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管理手段,但有关国有企业HRBP岗位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以赋能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国有企业的HRBP应具备的胜任特征,构建科学合理的胜任力模型,并对该模型在国有企业招聘选拔、绩效管理、培训发展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期望为国有企业更好地应用HRBP岗位胜任力模型、提升HRBP工作效率和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美国心理学家DR.McClelland提出的胜任力测评理论,建立了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测评指标体系,并结合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介绍了如何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要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确保人工成本增长与企业效益增长同步,通过有效地激励措施解决结构性缺员问题,加强岗位责任制建设,促进员工有效履职.深化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评体系建设,提升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明确而清晰的工作目标,并根据其绩效提供加薪,晋升等奖励,不断激励员工以推动企业更好发展,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新举措以便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资源,是其他资源有效整合的驱动力,而人才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一环。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标准和评价试题库建设作为企业开展能力管理和评价工作的基础,是人才闭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岗位胜任能力模型,提出了评价试题库、评价标准建设流程与方法,并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实现对员工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闭环管理和全面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资源,是其他资源有效整合的驱动力,而人才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一环。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标准和评价试题库建设作为企业开展能力管理和评价工作的基础,是人才闭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岗位胜任能力模型,提出了评价试题库、评价标准建设流程与方法,并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实现对员工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闭环管理和全面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武子敬 《中国商论》2020,(8):143-145
基于岗位价值评估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人才管理标准问题。作为一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基于岗位价值评估而构建的胜任能力模型,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完成岗位安排、薪资配平、职级确定等工作内容,有利于在企业内部营造公平合理的任职环境,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岗位落实和有效开展。本文主要分析阐述基于岗位价值评估的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的相关内容,希望为基于岗位价值评估的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提供良好地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才测评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科学合理的人才测评既能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使其充分发挥潜能,避免人力资源浪费,也为人力资源测评不断发展和创新提供依据。本文着重论述了人才测评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对其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连锁经营是现代市场常见的企业形式,通常也是零售业、餐饮业、服务业等普遍采用的经营方式,连锁经营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模式,发展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鉴于连锁经营企业的特点,其结构相对复杂,涉及人员众多,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规范企业行为的重要方式。现今岗位胜任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以员工的胜任力为评估对象,结合企业发展的性质和岗位实际需求,综合评价,从而发挥有效激励效果,促进员工自我提升,企业进一步发展。本文对胜任力在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专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对企业目标达成以及战略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该岗位的素质要求和测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雷亚萍  乔昱 《现代商业》2014,(33):108-109
兵器工业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随着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现代武器装备发展和未来作战模式的转变,武器装备研发周期日益缩短,兵工企业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将影响兵工企业核心人力资源工作效率的影响因素划分为个人胜任素质和岗位需求素质,并根据个人胜任素质和岗位需求素质建立了兵工企业核心人力资源蛛网模型,并对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做了一定展望。  相似文献   

15.
薛雯  马健 《现代商业》2012,(12):97-98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人事管理思想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政府的效能。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为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技术方法。从公务员胜任岗位所需的素质要求出发,建立系统的基于胜任力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而最大限度的为提高政府效能服务。  相似文献   

16.
胜任力模型是指胜任某一岗位所需具备一系列不同胜任力的集合。在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胜任力模型,可使管理更具针对性,以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最大潜能,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基于胜任力模型探索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给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基于胜任力的员工培训对提升员工可雇佣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也被提升到了战略层面上。胜任力为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基础,胜任力模型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的纽带。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该模式,从培训与开发的角度来看,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与开发对员工维持现有的工作岗位具有积极的影响。使员工更好地融入企业,适应企业文化,带来员工职务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的改变。而对员工重新选择和获取新的岗位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体现在员工重新选择就业更具实力,但企业文化的渗透又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烟草行业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攻坚阶段,构建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A烟草公司为研究对象,依据烟草公司的行业特点、管理体制、企业文化等要素,提炼烟草公司员工岗位胜任力关键要素,构建胜任力模型,并针对公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期为烟草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营销学的视角出发,酒店员工的职位胜任力特征决定和影响着酒店的整体管理水平,是酒店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因素。在当前酒店业竞争激烈的态势下,深入研究酒店岗位胜任能力特征,认识岗位胜任力特征模型,把握岗位胜任力特征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对于提升酒店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及管理水平,扩大酒店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增强酒店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岗位胜任力在本质上是指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匹配度,匹配度的高低是检验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人才质量的试金石。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从岗位胜任力视角培养学生的基础性职业素质能力、核心性职业素质能力、发展性职业素质能力和综合性职业素质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需要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改革学生课程成绩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