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4月底,大战在即的上海陷入了惊慌和混乱之中。昔日热闹繁华的十里洋场一下子冷清了下来,大小店铺纷纷关了门。 相似文献
2.
春燕要出嫁了。春燕手颤个不停,细数着一沓子钱,全是些零钞旧钞,有的还折得没了个模样儿,这些钱是村里人给她添的箱。得知春燕要出嫁时,村里人砸锅卖铁给她添箱,有多少添多少,生怕自个儿添少了,心里过意不去。几乎每家每户都添了,就只有老羊倌一家没有添。 相似文献
3.
天阴冷阴冷的,我在雁塔广场上转圈圈,最后坐在大理石边缘的台面上。 相似文献
4.
在城郊的一处建筑工地上,几个工人挖到了一个陶罐子,里面填满黑糊糊的东西,都结块了。几个工人围着它议论,说可能是以前人家腌莱用的,脏兮兮的,扔了吧。 相似文献
5.
有两个卖牛肉的摊子,卖牛肉的都是四十来岁的女人,一个叫张嫂,一个叫李嫂。早晨,我去买菜,走到张嫂牛肉摊子边,我说张嫂,给我割一斤牛肉,多少钱一斤?张嫂答,二十二元钱一斤。 相似文献
6.
门铃响了,她慌忙搁下电话,去开门。进门的是儿子,拿着一大摞报纸和信。儿子坐下看报、拆信,突然,对着一张单子皱了皱眉。“妈,你的电话怎么那么多?”他说。 相似文献
7.
“滑一刀”是酒城有名的外科大夫,“滑一刀”的小名叫滑儿。 相似文献
8.
我家祖上是当地大户人家,生意通达.在上海也有铺子。后来家道中落,到了父亲这一代,浮华被时代激流悉数带走.只余一间房、几个人。但是我的曾祖母,衣裳总是清清爽爽的,头发总是梳得齐齐的,神态总是静静的。说话的时候,总是慢条斯理,不急也不躁。 相似文献
9.
一场匪患让魏四码懊恼不已,后悔没请镖局护院,损失惨重。那都是值钱的洋布啊,生生让几个膀大腰圆的匪徒抢跑了。也有两个护院的,一个是伙夫翟二蛋,一个是扫院的马七牛,哪能抵挡得了那帮凶神恶煞的家伙。 相似文献
10.
北方的冬季。上午九点钟。一轮明日静静地挂在天边,倾泻下30度角的阳光。每一丝每一缕都透露着慵懒、惬意:柔柔的、软软的,像极了古代女子穿着的罗纱裙碰触在肌肤上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下雪了,下雪了;满山遍野,银妆素裹。天白,地白;山白,树白;大地一片白。 相似文献
12.
一场春雨后,乡机关大院东北角的荒地上冒出了许多南瓜苗。叶辨儿胖绿,顶着晶亮的露珠,煞是可爱。 相似文献
13.
白边摇摇欲坠…一那一瞬间他谨了蓝修临死时的心情,自己为之骄傲的事业成了杀人工具,而生平挚爱成了仇人,绝望里夹杂着自责,他也有要跳下去的冲动。 相似文献
14.
福清是个瓦匠,而且是个出师二十多年的瓦匠了,在乡下,二十多年的瓦匠,日子部过得挺殷实的。 相似文献
15.
每逢村里有人娶媳妇,奶奶就要躲开.在野外过一夜。第二天才回来。有一次,夜里下大雨.奶奶被淋得像个落汤鸡。我拉住奶奶的手.难过地说:“奶奶,全村人都高高兴兴的,为什么你要一个人独自躲开?”奶奶长叹说:“唉!奶奶是个桥墩鬼.不吉利。”我不解地问:“什么是桥墩鬼?”奶奶望着远处的大江.给我讲起一件令人伤心的往事。 相似文献
16.
余水是从深沟里来的,是从很深很深的山沟里来。总之是从"姑娘外嫁,光棍扎堆"的山沟里来的。正因为余水不想当光棍,余水就舍别了穷家,入赘到镇上一户人家,做了"倒插门"的上门女婿。 相似文献
17.
平整的土地旁.铁蛋娘问:“他爹,这麦种播下去,要让蝼蛄咬了可咋办?”
“拌点农药!”
麦苗长起来了.铁蛋朝爷爷喊:“咱家麦苗上净虫子!” 相似文献
18.
人若是倒霉,放屁都砸脚后跟。这不,机关门卫老张趁着月色晃回值班室时,脑袋便“咣”地撞上了台阶上的保险柜。“这是谁干的?咋把保险柜放在台阶上?” 相似文献
19.
杠爷其实不姓杠,只因他脾气有点犟,看不过眼的事总爱和人家抬个杠,村里人也就把他叫杠爷了。 相似文献
20.
我在善塘村小读四年级那年的春天,常常看到后升哥、后归哥、后彪哥几个爱伙在一起,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唧唧喳喳,很兴奋,有时还看见他们走到村口的黄土路上踮脚眺望。见我走近,他们马上把一双双精亮亮的眼睛移开了。我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我也不知道那时候发生了什么大事。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