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潘岳 《科学决策》2004,(6):13-16
新发展观所确立的新政绩观,要求我们对那些仅以单纯GDP增长为业绩而不惜破坏资源环境的政府官员,对那些只知道耗费财政和社会财富搞“形象政绩”、“窗口政绩”、“路边政绩”的政府官员,不能提拔重用!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安排部署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引导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促进贫困县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减贫脱贫步伐,提高科学发展水平。长期以来,地方考核包括贫困地区都是以GDP为重。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GDP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盲目追求GDP,进而形成"GDP崇拜"症,热衷于经济项目的大投入、大建设,甚至不惜牺牲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3.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狭隘价值观、为政观和“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考评,在助推县域经济狂飙突进的同时,也似乎正在书写着一个个未有结尾的寓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过去5年,中国的经济在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裹挟之中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但问题依旧不容忽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说,过去及现在,仍有地方政府攀比GDP增长速度,这体现了以GDP增长速度评价地方政府政绩的倾向仍没有根本转变,有时甚至不惜过于耗费资源和环境。肖金成认为,未来GDP增长,应该包含更多的指标,如人民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健康水平等,在政绩考核上避免以GDP论英雄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6月28日—29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来论英雄了。干部政绩考核的"唯GDP政绩观饱受诟病,改进考核办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发展观决定政绩观,不同的政绩观又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传统的干部考核考评体系存在着诸多不符合科学发燕尾服观要求的弊端,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症结之一。中组部提出将在年内制定出台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的县以上领导干部考核标准,改革干部考核考评体系已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和全面部署.在我国新的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树立生态世界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生态方法论.以和谐理念为核心构建生态价值观.以执政、经济、政治、生活为重点,强化生态实践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2007年—2011年的地级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我国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政治锦标赛制为制度的背景下,考察了政府控制层级、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压力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GDP增长率为地方政府政绩衡量指标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确存在着显著影响。当地方政府面临政绩考核压力时,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利用销售调节和可操纵性费用的方式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进一步来看,较之中央政府控制企业而言,GDP增长率与地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显著相关。本文研究证实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负面效应,进一步支撑了改进我国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方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国实施绿色GDP核算。目前,我国在构建和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中还存在技术、制度和观念的障碍。因此,要通过倡导生态文明、完善核算技术法规和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来推动绿色GDP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绿色GDP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纠正传统GDP作为政府工作业绩指挥棒的扭曲性,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党政官员的政绩观,推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集约型模式转变;同时,也可以使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出贡献的区域得到正确的评价,使当地居民提供生态产品的劳动得到合理的评价,并为补偿和致富提供理论依据。这样,能够真正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1.
赵兴泉 《浙江经济》2004,(15):30-33
新的农业安全观、产业观、人本观、市场观、科技观、投入观、生态观,以及正确的政绩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自觉用科学的发展观认识农业,指导农业,自觉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服务农业,发展农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刘道平 《发展》2004,(7):2-3
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树立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这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如何把这一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在工作中落到实处,应是广大实际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创政绩是为政者的本分胡锦涛同志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改变生态环境到实现生态文明,必须通过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推进建设、规范行为、落实目标、惩罚问责,使制度成为保障生态文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以绿色低碳为导向,推动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发展好经济是政绩,保护好生态也是政绩。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不注重抓生态文明建设,要害在于"GDP"至上的考核体系,不改革这个体系,重速度轻质量、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就难以根本扭  相似文献   

14.
李致明 《发展》2009,(10):127-128
政绩是政府行政能力的集中体现。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领导干部应该把执政为民作为政绩观的价值目标,把求真务实作为政绩观的基本要求,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政绩观的核心内容,把实践、群众和历史作为政绩观的检验标准。创造政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必须坚持考用结合使考评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2011,(9):65-67
中国社会的发展,一直都铭刻着深厚的行政烙印;地方官员的政绩追求,常常左右着一方福祉兴衰。诚然,政绩的优劣没有唯一的评判标准,但由此衍生出来的政绩观却指引着执政者的施政内容和效果,也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列车轻快或负重前行。为此,本刊记者梳理列举了当下官员政绩观的8种正负极表现,力求将事实还原给读者,把思考留给各位市县长。  相似文献   

16.
<正>去年岁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控债务风险"列入今年经济工作任务之一;中组部要求对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不再单纯看GDP。两项堪称"破天荒"的重要举措,把被长期被热捧的GDP拉下神坛,剑指好大喜功、竭泽而渔的官场痼疾,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发展观念。多年来,官场怪象丛生:对GDP数据顶礼膜拜,盲目攀比,上项目、铺摊子、修广场、盖高楼,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解读,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实现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重要理论观点。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对当前开展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具有引导作用。因此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应当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实际思想状况进行开展,实现生态文明教育这一目标。本文从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题出发,详细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论点,对当前大学生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如何具体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领导干部的政绩中很少能见到“关注穷人”的内容,也就是说,关注穷人似乎与干部的政绩无关。就以再就业为例吧,说再就业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也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也罢,往往与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有着紧密地联系。不信咱就回过头去看看,政绩的内容都是些什么?是城市的高楼大厦,是广场、机场,是道路桥梁,是开发区,是招商引资,总而言之,多是些锦上添花之物,很少听说哪个地方把关心贫困人口、解决困难群众的低保、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当作政绩看待的。故而,拆迁啊,盖楼啊,修路  相似文献   

19.
对于GDP的核算,各省与统计局核实的数字最终总是相差很多,这种事实使统计局出笼的GDP长期受到质疑。究其原因,有统计方法的问题,也有各地方虚报政绩造成GDP的虚高的原因。如在今年能扭转这种局面,不仅重树统计局统计数字的权威性,同时可真正扭转各省不以GDP为尚的政绩理念。  相似文献   

20.
以CDP为中心的政绩考核,其主要弊端是一些地方把“发展是硬道理”错误理解为“GDP增长是硬道理”,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惜违背经济规律,盲目上项目、办企业、搞投资,结果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很多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更有甚者,GDP变成了可以用来“一俊遮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