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鲍务英  陈睿 《商场现代化》2007,(31):102-104
连锁零售业在新形势下呈现连锁领域及规模扩大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组织形式网络化、管理方式规范化等特点。共同配送方式则对连锁零售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起着重要的作用。连锁零售业采用的共同配送方式主要有:大型零售连锁业自建配送中心为门店进行配送、中小型零售商联合开展共同配送、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共同配送、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共同配送。  相似文献   

2.
鲍务英  陈睿 《商场现代化》2007,(11S):102-104
连锁零售业在新形势下呈现连锁领域及规模扩大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组织形式网络化、管理方式规范化等特点。共同配送方式则对连锁零售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起着重要的作用。连锁零售业采用的共同配送方式主要有:大型零售连锁业自建配送中心为门店进行配送、中小型零售商联合开展共同配送、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共同配送、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共同配送。  相似文献   

3.
周勤 《财贸经济》2004,(8):55-58
本文重点分析我国连锁超市模式高速增长的原因,认为零售厂商采用连锁超市模式是为了解决市场势力与赢利之间的矛盾,实现对上游制造业企业的纵向控制.而目前连锁超市过低的市场进入壁垒诱发过度进入而导致纵向产业链的崩溃,形成"超市黑洞".因此,要采取提高连锁企业的进入壁垒,保护纵向产业链;防止零售商卡特尔;降低制造商向零售商交纳的"负特许费",建立必要的行业规范和建立必要法规制度,健全市场信用体系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考虑了市场中同时包含一个制造商、一个传统渠道零售商与一个网络渠道零售商的情形,在考虑传统渠道零售商服务对网络渠道零售商需求具有溢出效应的情况下,通过数值仿真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及收益对比,给出了网络渠道零售商从传统零售商与制造商的合作关系中获益的条件等。研究发现,只有在价格竞争水平较低时,制造商才会选择与传统零售商进行合作,零售商之间可以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价格与服务来实现"双赢",渠道间服务差异对需求的影响程度与服务溢出效应的相互作用是网络渠道零售商能否从这种合作中获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零售商与制造商的渠道关系中,零售商渠道势力的增强使得制造商面临渠道利润分配比例缩小的威胁。本文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了制造商应对强势零售商的定价战略。市场结构中两家成本对称的零售商为单一制造商提供的单个商品的销售展开竞争,处于强势地位的零售商向制造商规定商品的批发价格;处于弱势的零售商就由制造商给定批发价格。制造商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给定弱零售商的批发价格要高于强零售商的批发价格,从而强势零售商通过比弱零售商低的零售价格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制造商也因此获得更多的利润。  相似文献   

6.
从制造商和零售商合作广告这一背景出发,首先将Nash非合作与Pareto有效合作策略下供应链联合利润进行比较,得出制造商与零售商选择Pareto有效合作策略会比选择非合作策略时获得更多的联合利润;其次,在Pareto有效合作的基础上,运用讨价还价模型对供应链上的联合利润在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分配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制造商和零售商各自的贴现率和破裂风险对制造商与零售商讨价还价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家电行业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冲突与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冲突与摩擦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能否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并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率。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我国家电行业中制造商与零售商之战的回顾与分析,探讨厂商冲突的内涵、产生根源,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在代发货模式中,存在供应风险和零售商公平偏好的情形下,零售商和制造商的最优决策问题。研究发现,只有当制造商的供货可靠性不够高时,制造商决策时才会同时考虑供货可靠性和零售商对收益不公平的厌恶程度。除此之外,相比于零售商对收益不公平的厌恶程度较低的情况,零售商对收益不公平的厌恶程度较高时,制造商定价决策受零售商公平偏好影响的范围缩小,零售商和制造商决策时对收益不公平厌恶程度的变化更加敏感,且零售商效用和制造商效用也对收益不公平厌恶程度的变化更敏感。  相似文献   

9.
我国家电产品零售价格一直持续下降,有学者认为其原因为巨型零售商向消费者让利,并用抵消性权力理论给出了解释。然而"让利给消费者"并非是巨型零售商获取最大利润的必经之路,它们完全可以通过与家电制造商签合理的定价协议以获取最大收益。本文给出了家电零售价格下降的另一可靠的说法:家电价格下降并非家电零售巨头主动让利给消费者,而是零售巨头对制造商的压制,使价格机制在"上游制造商——下游零售商——消费者"这一个整体系统中运作,其中存在于这个系统中的那些零散的小型零售商对最终零售价的下降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零售商与制造商的渠道关系中,零售商渠道势力的增强使得制造商面临渠道利润分配比例缩小的威胁.本文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了制造商应对强势零售商的定价战略.市场结构中两家成本对称的零售商为单一制造商提供的单个商品的销售展开竞争,处于强势地位的零售商向制造商规定商品的批发价格;处于弱势的零售商就由制造商给定批发价格.制造商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给定弱零售商的批发价格要高于强零售商的批发价格,从而强势零售商通过比弱零售商低的零售价格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制造商也因此获得更多的利润.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个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销售产品与零售商的价格竞争问题,文章基于制造商与零售商共享品牌权益的视角,研究在制造商双渠道供应链结构中,价格和品牌权益同时作用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分别分析在集中决策下和分散决策下,品牌权益对两种渠道价格和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集中决策下,两种渠道的价格、利润与品牌权益成正相关;在分散决策下,当品牌权益超过一定临界值时,其对制造商直销渠道的价格和制造商总利润的影响大于零售商。鉴于品牌权益对供应链定价决策的重要影响,文章建立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品牌权益成本共担机制,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发现,当实施品牌权益成本共担机制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销售价格和利润均是最优的。因此,零售商应加强与制造商的互动,共同创造高品牌权益的同时,也应共同分享高品牌权益。  相似文献   

12.
零售商创建自有品牌增强了竞争优势,使制造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针对现实中一些制造商为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的现象,通过构建博弈模型着重探讨在此背景下其他制造商的最优选择。经过对比分析,得到制造商选择与零售商合作,为其生产自有品牌会更有利;并进一步提出,制造商应增强广告宣传、产品质量和服务,零售商应利用自身在货架、广告宣传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来加强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认识,从而实现双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零售商回收与制造商处理过期食品模式,本文构建零售商、制造商与政府部门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得到不同参数取值条件下的稳定均衡策略组合,并利用数值仿真直观分析了三方博弈的不同稳定点。主要结论表明:零售商、制造商与政府部门相关过期食品回收处理和监管的"成本"和"收益"比较而导致零售商和政府部门四种不同的演化稳定策略组合,即(不回收,不监管)、(不回收,监管)、(回收,不监管)与(回收,监管),制造商和政府部门三种不同的演化稳定策略组合,即(非正规处理,不监管)、(非正规处理,监管)、与(正规处理,监管)。据此,应增加零售商与制造商正规回收处理过期食品的综合收益等"机会收益",减少其正规回收处理过期食品的各类"机会成本",政府部门还需重视过期食品等废弃食品正规回收处理的管控,将其作为考核政府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不同市场力量下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决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建立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竞争零售商组成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了制造商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零售商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制造商和零售商Nash均衡博弈等三种市场力量结构,研究和对比了三种市场力量结构下的均衡回收率、批发价、零售价、渠道成员利润、渠道总利润。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的回收率在市场无领导者时最高,在制造商领导的市场中最低。批发价格在制造商领导时最高,最小的是零售商领导情形。零售价在制造商领导时最高,最小是市场无领导者情形。消费者和整个行业均受益于无领导者的市场结构。然而,制造商和零售商均有动机成为领导者。在具市场领导的市场结构下,消费者和整个行业偏好零售商领导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5.
《商》2015,(29)
零售行业有效地提高自身利润,差异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成为他们发展的方向,许多连锁超市早已经经营自有品牌的商品。本文主要从模型的假设,零售商只销售一种品牌的商品,零售商同时销售自有品牌和制造商品牌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零售商如何构建自有品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现在,越来越多的零售商正在开发自有品牌,与传统的制造商品牌进行竞争。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出现是流通领域中批发商、零售商与制造商三者之间的地位不断演变的结果。零售商的自有品牌策略对零售商树立信誉、增加利润、提高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对自有品牌的发展历史、自有品牌的优势与成本以及零售商如何实施自有品牌策略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姜荣  庄长远 《商业研究》2005,(17):50-54,57
供应链模型由一个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其中制造商向零售商供应商品,零售商面临客户的商品需求与储量相关。在该模型中,制造商欲通过批发价和储量成本补偿方式来协调分散式供应链并赢利,使供应链分散式时的系统总储量等于集中控制时的储量水平。假定商品需求是依赖储量的函数和一个储量成本补偿。在单个零售商情形下,制造商需要增大批发价及支付给零售商的储量成本补贴来协调整个渠道并盈利。当两个及多个零售商竞争时,假定市场需求依赖于总储量水平,零售商按照储量比例分割市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为研究不确定性对强势零售商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决策的影响,应用多目标规划和非合作博弈解出了三种回收渠道(零售商回收、制造商回收和第三方回收)下多目标效用函数的均衡解,并与确定时的均衡解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确定性使三种回收渠道的回收率降低、销售价提高以及制造商和零售商效用值减少;与制造商领头的确定性闭环供应链不同,制造商和零售商都会选择制造商直接回收渠道.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自有品牌相关方面研究后,依据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和与制造商品牌之间的认知品质差距这两个维度,将消费群体划分为四大类,论文重点关注零售商实体卖场内的货架资源,构建了一个由边缘制造商、制造商、零售商、卖场、消费者组成的概念模型,提出了零售商自有品牌货架管理策略的新构想,分别论述了零售商货架策略的实施对终端消费者、制造商、零售商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阐明跨国零售商在华市场优化管理供应商的基本模式,表明在华跨国零售商过度优化管理供应商的"过激"行为,分析由此引发制造商的短视效应与发展效应;零售业的竞争效应与互补效应;市场环境的失衡效应与整合效应,并针对我国中小供应商、本土零售商以及政府职能管理部门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