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权威信息     
正中央组织部:改进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2013年12月9日,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今后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  相似文献   

2.
一、内蒙古及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经济基础薄弱 2011-2013年,西部地区各个省份生产总值在不断增加,地区经济稳步增长.西部地区的内蒙古2011年GDP增长率达到14.3%,比全国GDP增长率9.3%要高出很多.2012年全国GDP增长率7.7%,西部地区的内蒙古的GDP增长率保持在11.7%.我国西部地区GDP增长很快,这说明西部地区在未来几年,其经济发展的潜在力量很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2007年—2011年的地级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我国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政治锦标赛制为制度的背景下,考察了政府控制层级、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压力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GDP增长率为地方政府政绩衡量指标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确存在着显著影响。当地方政府面临政绩考核压力时,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利用销售调节和可操纵性费用的方式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进一步来看,较之中央政府控制企业而言,GDP增长率与地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显著相关。本文研究证实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负面效应,进一步支撑了改进我国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方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6月28日—29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来论英雄了。干部政绩考核的"唯GDP政绩观饱受诟病,改进考核办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GDP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但不能反映环境的污染程度,也不能反映资源的浪费程度,更不能反映与可持续发展相对应的指标.因而单纯的GDP增长不能用来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唯一标准,政绩考核的标准应该是一个涵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消耗、社会和谐等各方面在内的综合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乡镇和部门的领导班子、科级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政绩"和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实绩",分别由组织部、考评办进行"双考",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乡镇对部门、部门对乡镇分两个层次进行"双评",最后由县委综合审定考核结果重奖严罚--旬阳县推出的"双考双评"干部考评新机制,摒弃了传统的"唯GDP论英雄"的考核办法,为客观、公正地进行考核评价工作探索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正地区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社会财富指标,一度受到社会各界的热捧。但是近年来社会上对其质疑之声越来越多,前不久中央还提出了"不唯GDP"的干部考核新标准。对于GDP问题,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本文对GDP的概念进行了诠释,并结合钟山实际进行了解读分析。如何全面看待GDP GDP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之一,曾经被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是现在看来其局限  相似文献   

8.
邹永红 《北方经济》2012,(21):88-89
近年来,四川经济发展迅猛,地区生产总值GDP持续快速增长。2000年,四川GDP总值为3928.2亿元,2010年达到了17185.48亿元,增长率为337.488%。人均GDP也从2000年的4956元增长到2010年的21182元,增长率为427.4%。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力资源是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经济社会的许多问题是以人力资源为前提的。本文拟根据《四川  相似文献   

9.
带色的GDP     
牛刀 《新财经》2010,(8):32-33
用GDP作为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等于是逼着地方官员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因为有了GDP增长,就有了政绩,有了政绩,就有了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0.
过去5年,中国的经济在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裹挟之中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但问题依旧不容忽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说,过去及现在,仍有地方政府攀比GDP增长速度,这体现了以GDP增长速度评价地方政府政绩的倾向仍没有根本转变,有时甚至不惜过于耗费资源和环境。肖金成认为,未来GDP增长,应该包含更多的指标,如人民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健康水平等,在政绩考核上避免以GDP论英雄  相似文献   

11.
过去5年,中国的经济在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裹挟之中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但问题依旧不容忽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说,过去及现在,仍有地方政府攀比GDP增长速度,这体现了以GDP增长速度评价地方政府政绩的倾向仍没有根本转变,有时甚至不惜过于耗费资源和环境肖金成认为,未来GDP增长,应该包含更多的指标,如人民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健康水平等,在政绩考核上避免以GDP论英雄的导向  相似文献   

12.
政绩考核是"指挥棒",直接引导着领导者的政绩观.为了解决干部考核中的一些问题,提高政绩考核的实效性,必须实现以下几个结合:从"静态考核"到"静态考核"与"动态考核"结合;从"官考官"到"官考官"与 "民考官"结合;从"施政成效"到"施政成效"与"施政成本"结合;从"考"与"用"分离到"考"与"用"结合.同时,还要从重视"潜规则"到重视"显性标准".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根据我国实际,建立一套完备的、 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既是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实践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完善政绩考评机制的基本路径包括:坚持群众导向原则,引入多元化考核主体,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合理运用考核结果.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安排部署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引导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促进贫困县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减贫脱贫步伐,提高科学发展水平。长期以来,地方考核包括贫困地区都是以GDP为重。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GDP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盲目追求GDP,进而形成"GDP崇拜"症,热衷于经济项目的大投入、大建设,甚至不惜牺牲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5.
有报道说,从今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对地区GDP核算制度的改革措施已经逐步展开。国家统计局、环保总局正在联手攻关绿色GDP指标,并将其纳入地方党政领导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之中。日前,中组部、国家环保总局已着手在四川、河北、山东等省份将环保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绿色GDP纳入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将改变过去只重经济指标,而忽视环境效益的政府业绩评价方法,对政府官员的考核将更为科学和全面。  相似文献   

16.
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定量分析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的关系,对于制订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无疑会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本文通过运用协整技术建立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的回归模型,以1952—2004年数据为建模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区域生产总值(GDP)就相应增加0176个百分点。最后就促进投资效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厘清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的关系,首先利用熵权TOPSIS法建立包含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的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选择灰色投影关联模型对福州市2009—2018年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在证实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存在高度相关性的基础上,分别运用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对环境规制和经济发展质量进行实证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州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水平在近10年间以7.88%的平均速度快速增长,区域协调发展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最小的是对外开放水平.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的灰色投影关联度很高,环境规制2个分维度与经济发展质量的关系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占比.经济发展质量5个分维度与环境规制的相关关系比较结果为共享维度>开放维度>创新维度>协调维度>绿色维度.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的一元二次函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呈现"U"形的非线性关系.最后,提出扬长避短加大环境保护政策的支持力度、调整"唯GDP"的政绩考核标准、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及时调整环境规制强度等对策建议,全方位推动环境规制和福州经济发展质量的"共赢".  相似文献   

18.
由于省、地、县“十一五”GDP指标层层拔高,发改委发文纠偏,要求科学规划,进一步改革政绩考核体系。“统计加水”似乎正在成为到处传播的“非典问题”。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曾为各省市统计的GDP比国家核算多出3.9个百分点而苦恼:“有些省市地区,仍然过于肴重GDP,报送统计数字时左顾右盼、层层加水,成为各省市GDP大于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国际     
《天津经济》2020,(1):53-53
欧洲经济在不确定性中谋求稳定增长工业低产出、货币低通胀、低利率,再加上宏观环境高度不确定性,欧洲经济度过了艰难的2019年,虽然欧盟地区生产总值(GDP)有望连续第7年保持正增长,但预计仅略高于1%的实际增长率,可能创下2014年以来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行政成本省际比较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行政成本定量研究比较缺乏的状况,本文首次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至2006年的行政成本状况进行比较深入的定量分析,运用行政成本增长率、行政成本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行政成本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行政成本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指标,分析各地行政成本的变化趋势及省际差距.研究发现:全国各地的行政成本都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绝大部分地方的行政成本增长率都高于同期的财政支出增长率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六年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成本合计占地方财政支出合计的比重维持在9%~10%之间,各省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各省行政成本合计占地方财政收入合计的比重、行政成本合计占地区生产总值合计的比重并不高,但各省之间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