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服务贸易进口是否带来国外R&D溢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90个国家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不同要素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的国外R&D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只有高强度的国内R&D投入才能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提升以及技术进步,不断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助于强化这种作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无助于进口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不断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难以改变这种状况;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通过国外R&D溢出效应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提升以及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
以2002—2016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选取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贸易开放和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进而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FDI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验证了“污染避难所”假说,且这种影响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贸易开放对东部沿海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而FDI对中西部内陆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贸易开放与FDI的交互作用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说明贸易开放和FDI的良性作用机制已形成;科技投入、物质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均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时,通常假定他们的一部分技术会转移至东道国的企业里。但是,经验研究还不能为这种正的溢出效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运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2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FDI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横向和前后向关联溢出效应为正,且在统计上均非常显著。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发现,前向关联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都显著为正;后向关联仅对技术进步有显著的正效应,而横向溢出效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以轻工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轻工业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基于DEA 的Malmquist 指数方法计算出省际轻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再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衡量了各影响因素对轻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总空间溢出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区域内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轻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联动性。在影响因素中,信息化、外商直接投资和基础设施对轻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金融扶持、城镇化、对外需求和对内需求对轻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CH模型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浙江省进口贸易传导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通过进口溢出的外国研发资本以及省内研发资本对全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促进作用,前者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标:检验国家扶贫开发政策除了按其政策本意推动“三农”发展外,能否“一石二鸟”地对贫困地区的工业部门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研究方法:本文以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切入点,依据国家调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准自然试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验证,考察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对其溢出影响。研究发现:(1)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对贫困地区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正向溢出效应;(2)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劳动能力、增强规模经济效应以及促进创新三条路径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小规模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以上三条路径中更受青睐;(3)国家扶贫开发政策推行能吸引全社会资本集聚,退出却会引发民间资本撤资行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也呈现倒退迹象,其中年轻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表现尤甚。研究创新:将聚焦“三农”的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与工业部门相结合,并着重探讨贫困地区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政策影响情况。研究价值:为深刻理解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脱贫效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国际技术外溢渠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1985-2005年间通过外国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四种渠道溢出的外国研发资本存量,并采用国际R&D溢出回归框架实证分析了各种渠道的技术外溢对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的研发支出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重要因素,通过外国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渠道的技术外溢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源泉,但是以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为传导机制的国际研发溢出并没有对我国的技术进步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0~2006年江苏28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江苏FDI通过前后向关联对内资企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整个外资制造行业以及外资高科技行业,通过前后向关联产生的溢出效应都非常显著。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发现,整个外资制造行业正向溢出主要由于促进内资企业技术进步所导致,对于技术效率的溢出效应为负;外资高科技行业通过前后向关联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的溢出,对内资制造业技术效率后向关联溢出效应为正,前向关联溢出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9.
首先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湖北省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量和分解,然后我们分别建立FDI技术溢出测量模型和扩展Panama Teanravisitsagoo的绝对挤出效应模型,对湖北省各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UR(似然不相关回归)加权的方法,进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最终分别得出面板数据的技术溢出和挤出效应的变系数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以首次得出湖北省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不太明显以及FDI对内资的挤出效应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3—2014年国泰安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测算了微观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和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通过设置企业要素密集度作为门限变量,实证检验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要素密集度是决定上市公司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率效应”作用机制的关键因素,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更易从参与全球价值链中获得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而劳动密集型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并未显著改善自身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中国上市公司参与全球价值链而获取的开放红利更显著地体现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借助技术外溢和学习效应机制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观点。因此,进一步促进上市公司特别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企业深度融入全球化,大力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对于从企业微观层面落实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first divides knowledge resources into internal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spillover from the dual perspective of inside and outside the region. Then, a panel threshold regress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from 30 provincial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 during the 2009–2019 period using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tensity as the threshold variable, and the nonlinear impa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nal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spillover on the patent quality in the high-tech industry is empirically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1)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nal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spillover has a significant nonlinear effect on the patent quality in China's provincial high-tech industry. There is a double-threshold effect with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tensity as the threshold variable. (2) As the threshold value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tensity increases,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nal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spillover on the patent quality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3) The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tensity is obvious in all regions in China. (4) Internal knowledge,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level, and the human capital level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patent quality, while knowledge spillover and the opening-up level have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s.  相似文献   

12.
金融发展、FDI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利用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1978~2004年的面板数据,研究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显示FDI在一定水平下,对东道国资本积累和产出增长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随着外资数量的逐渐增加,其对资本积累和产出增长的促进效应逐渐下降,FDI进入初期的正影响最终转为负影响,研究还显示FDI在数量一定的情况下,金融发展对本国资本积累和产出增长有正影响。金融发展通过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外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将潜在的溢出效应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已有的关于FDI(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文献中,大多数学者认为FDI技术溢出会显著地促进东道主国家的经济增长,然而,利用中国1997年-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却发现,FDI技术溢出效应在中国不同的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运用门限回归模型,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等四个方面检验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门限特征,并测算出了引发积极FDI技术外溢效应的门限水平。  相似文献   

14.
Environment affects the health of residents; to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ir combined effect is crucial in measuring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TFP). Yet, scholars seldom consider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the environment, spillover effect of healthy human capital, and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health of residents. Using the panel threshold model and spatial Durbin model, along with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provincial GTFP from 2011 to 2019,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healthy human capital, and their synergistic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economy in China.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hibits the improvement of GTFP, whereas healthy human capital and interaction items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GTFP. There exists a threshold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healthy human capital on the GTFP in China, in general, and inland areas in particular. Moreove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healthy human capital, and interaction items have significant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on the GTFP in provinces with similar economic attributes.  相似文献   

15.
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和极大似然估计技术,以1991-2012年大长三角25城市和大珠三角21城市面板数据,对比检验了FDI溢出与城市生产率间的基本关系。发现:FDI对本地城市增长正效应显著存在并随时间增强,其空间溢出显著但在二地区行为相反;空间依赖在城市生产率增长中有增强趋势,但在二地区方向相异;FDI提高了二地区城市增长的条件收敛速度;空间溢出在二地区的核心和外围都存在但表现各异并有不同演变。上述结论对于二地区引进FDI和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6.
结合我国转型期的制度背景,基于中国2001—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及不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该效应中的影响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FDI的技术溢出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增强,FDI技术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增大。另外,我国省际间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市和A股314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当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增加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和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新企业、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影响更大;这一影响结果在东部地区和数字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更为显著。这为发挥数字经济的微观激励效应进而促进宏观经济“提质增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2002—2012年数据,从省级层面和区域层面分析人力资本异质性、知识外溢等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所得主要结论如下:从省级层面看,人力资本异质性和以产业集聚衡量的知识外溢显著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以研发存量和技术市场成交额衡量的知识外溢显著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但研发存量与人力资本相结合则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从区域层面看,人力资本异质性和知识外溢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人力资本异质性显著有利于东部地区,不利于中部地区,对西部地区虽然有利但不显著。以研发存量衡量的知识外溢显著抑制了东部地区,有利于中部地区。以产业集聚衡量的知识外溢显著抑制了中部地区,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以技术市场成交额衡量的知识外溢显著抑制了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对东中部地区则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环境数据库和国泰安城市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赫克曼(Heckman)两阶段模型,本文研究了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企业的FDI决策和FDI数量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对污染行业企业的负向影响更大、更明显;无论是港澳台投资还是外商投资,环境规制都对其引资决策和引资数量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对外商投资的负向影响更大、更明显;环境规制对私营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低生产率企业、小规模企业和高融资约束企业的引资行为具有更大、更明显的负向影响;金融危机后,环境规制对FDI的负向影响增强;环境规制通过生产成本效应抑制了FDI的流入,并通过创新激励效应促进了FDI的流入,并且生产成本效应明显大于创新激励效应。 关键词:环境规制FDI流入FDI决策FDI数量赫克曼两阶段模型  相似文献   

20.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进而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基于中国城市相关数据,利用生产函数法和随机前沿估计法测算资本市场扭曲,并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从规模和技术视角切入,实证分析了资本市场扭曲对城市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扭曲增加对规模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对技术效率和全要生产率具有负向影响。反事实分析结果显示,当消除资本市场扭曲后,从全国层面看,规模效率平均下降0.54%,技术效率平均上升4.25%,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上升1.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