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2007年的银行续贷政策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续贷限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续贷限制显著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政策的作用效果因专利类型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在续贷限制之后,相较于低质量非发明专利,企业高质量发明专利下降幅度更大,进而企业创新质量降低。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续贷限制会降低企业信贷规模、缩短企业信贷期限以及增加企业融资成本,进而抑制企业技术创新。上述结果表明,“一刀切”式地收紧续贷标准会强化企业的融资约束,限制信贷资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最终不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本文研究为当前的续贷政策提供了来自企业创新视角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以《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颁布作为续贷限制的政策冲击,基于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研究续贷限制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续贷限制会增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受续贷限制政策的影响更明显;相比于低融资约束的企业,高融资约束的企业受政策影响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续贷限制会降低企业短期贷款的规模,弱化债务监督机制,进而增强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6.
国家产业投资基金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10—2020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分析得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质量,而且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推动企业开拓市场份额等渠道为企业技术创新奠定资金和市场需求基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对年轻企业、小规模企业和处于环渤海、中西部地区的集成电路企业有显著的创新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得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能够提升企业的协同创新水平和效率,而且社会基金能够增强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本文为国家产业投资基金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利于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和提升集成电路产业链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游莉群 《金融经济(湖南)》2022,(10):73-83
本文以2017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20年沪深两市主板工业上市企业绿色专利申请数据,探究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的实施,使得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质”和“量”都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该政策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均存在促进作用,相较于重污染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该政策的实施更有助于促进非重污染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8.
经济下行环境中,企业资金周转愈发困难,在贷款到期、自有资金短缺时,更期望以续贷的形式进行持续融资.通过对大连市金融机构及企业调查发现,在实际业务办理中,受金融机构与企业续贷意愿差异、展期及借新还旧的门槛较高等限制因素影响,续贷业务的开展无法满足企业现实需求.为了改善企业续贷难的现状,建议通过设立风险共担机制,适度调整展期及借新还旧业务要求等方式,解决当前续贷业务问题,从而满足企业持续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9.
重塑内资企业所得税税基、切实减少内资企业税负,能否有效激励国有企业研发创新?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专利数据库的组合数据,采用改进的企业层面专利质量测算方法,从专利数量与专利质量的双重视角,重点检验2006年所得税税基改革政策能否促进国有企业创新.研究发现,所得税税基改革政策有效提升了国有企业三类专利申请数量,但整体上... 相似文献
10.
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对于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选择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2021年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绿色金融政策与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进行多维度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政策显著促进制造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对成熟期、高技术企业、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具有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政策提升了污染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迫使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研究结论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扩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政府2002年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所引发的外资自由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系统评估了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外资进入不仅显著提高了创新程度,而且还有利于延长本土企业的创新持续时间。此外,我们还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了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使用专利申请数衡量创新以及采用FDI溢出指标刻画外资进入程度之后依然稳健。最后,我们进一步考察了外资进入影响本土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发现研发能力增强与融资约束程度降低是外资进入促进本土企业创新的两个重要渠道。本文研究为客观评估中国近年来引资政策的绩效提供了微观依据,同时对于如何有效促进本土企业创新具有一定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不断增加涉农贷款投放规模,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从而全面提升了支农服务水平。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农村信用社积极推进产权改革、提升经营管理层次、不断提高发展质量、防范金融风险,这对促进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市场充足性缺口: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惠茹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23(3):86-91,F0003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充足性缺口是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有效需求之间的缺口.产生这种充足性缺口的重要原因是高风险、信息不对称和高交易成本.弥合这种缺口,就必须创新金融技术,积累人力资本和信息资本,发展有利于农村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物质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金融产品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金融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都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入分析金融产品创新对银行信贷运行的影响,探讨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对于商业银行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Identifying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credit shocks is difficult because many of the sam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upply of loans also affect the demand for credit. Using bank-level responses to the Federal Reserve's Loan Officer Opinion Survey, we construct a new credit supply indicator: changes in lending standards, adjusted for the macroeconomic and bank-specific factors that also affect loan demand. Tightening shocks to this credit supply indicator lead to a substantial decline in output and the capacity of businesses and households to borrow from banks, as well as to a widening of credit spreads and an easing of monetary policy.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18年6月我国央行开始接受绿色信贷资产作为MLF合格担保品这一事件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我国新型货币政策的担保品扩容对绿色信贷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将绿色信贷资产纳入央行合格担保品范围增加了绿色信贷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并降低了绿色信贷企业的信贷成本;第二,企业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民营绿色信贷企业在融资可得性方面对政策反应更显著,国有绿色信贷企业在融资成本方面对政策反应更显著;第三,分行业的扩展性检验表明,央行合格担保品扩容政策对于环保行业的绿色信贷企业主要通过提高融资可得性发挥作用,而对于重污染行业的绿色信贷企业则主要作用于其信贷融资成本。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认为央行担保品扩容具有绿色效应,可综合运用央行担保品框架和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我国新型货币政策的定向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商业银行针对其面临最重要的风险之一的信用风险采取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长期以传统模式为主,这种方式较为被动,缺少积极性及动态有效性。该种方式的缺陷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显得更为严峻,而信用衍生品作为能够有效转移信用风险的创新产品,很有须要将其引进到信用风险管理中。在学习与借鉴前人关于信用衍生品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应用的经验上,运用了实证分析方法,对银行信用资产质量与信用衍生品交易量的关系作出了研究,得出了信用衍生品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降低或转移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了作用,进而保证了信用资产质量的结论,结合了信用衍生品在我国实际的发展现状与条件,提出了该产品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