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青年的杰出代表,其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民族团结及国家长治久安。本文介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和对其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的必要性,指出通过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的认同以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这样一个合力作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这个特定群体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根本体现,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生动力.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总结了鄂尔多斯地区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基本现状,提出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维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艺术类大学生是青年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内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其思想方向,规范其行为方式.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文艺工作者积极践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明确界定艺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是一个值得艺术院校教育者探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玉胜 《黑河学刊》2011,(7):113-115,16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既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任务。必须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前提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改进和优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对象和受众。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从当代90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坚决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加强自身素质提升,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国的时代精神和思想创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体现,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目标.基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维度,鉴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困境,高校积极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对于凝聚共识,合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洪登 《魅力中国》2014,(3):182-182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指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涵,符合科学精神、时代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的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与价值目标。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中要注重主渠道的作用、知识的传授、文化涵养、实践和良好氛围等有效的途径,科学地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红色资源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塑造当代青年的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红色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联系,丰富具体的红色资源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更好地将其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1]文章提出利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平台,进行红色资源教学;家长与大学生一同进行红色旅游,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依托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实践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本文从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和机制保障四方面探讨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以期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重要讲话中要求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青年社会历练较少、思想困惑较多、分辨能力较弱,"可塑性"较强,急需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如同穿衣服扣扣子,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高校共青团作为大学生组成的群众性组织,在大学生青年价值观养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从认  相似文献   

11.
贺燕 《改革与开放》2016,(2):100-101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关键,结合大学生认同规律把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科学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自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根底。本文通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实证调查,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现状。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强情感认同,在认知和践行上表现出的自信指数较弱。在此结论上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赵银祥 《理论观察》2014,(11):17-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该体系的提出和发展为之后十八大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高度凝练与具现,是构建我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风向标。本文结合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实际与当前的"中国梦"背景,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晓云  秦湛其 《魅力中国》2014,(10):150-151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现状关系着祖国的命运,他们是否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国内学术界就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以及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应把握的几个重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必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几个关键,不断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价值认同和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一经提出,就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同。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更加自觉地成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文明人、一个现代人。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不能割裂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 须经过个体心理结构的筛选、认同和内化, 才能成为心理结构的内容,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从而产生行为。因此,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心理条件和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以学生为主,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基础上,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姜瑶  伍林生 《重庆与世界》2016,(4):65-68,79
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其本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特定内容向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传播过程。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解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寻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其本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特定内容向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传播过程。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解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寻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要把握好三重关系,使得大学生在个人与社会的相辅相成中实现人生价值、在辩证统一中构建核心价值观、在理想与现实的相互促进中磨练意志,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