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语言垃圾和语言暴力现象层出不穷。如果让这样的不文明语言不停的跳跃在屏幕上,或是挂在大家的嘴上,进而再成为印刷品,那简真是语言的灾难,本文将就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语言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文明现象进行探讨,以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这种新型的媒体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交际也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新型的交际方式.一种用于网络交流全新的言说方式--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对于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有人批评,有人倡导.网络语言具有新词新语多、变化灵活、个性化强等特点,是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对于网络语言的发展我们应该宽容对待,积极引导.本文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首先概括分析了网络语言的起因与发展现状.对网络语言争议的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笔者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应该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并且对网络语言应采取的态度及对策等问题,提出一些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3.
王斌 《中国经贸》2008,(20):84-85
随着互联网这种新型的媒体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交际也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新型的交际方式。一种用于网络交流全新的言说方式——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对于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有人批评,有人倡导。网络语言具有新词新语多、变化灵活、个性化强等特点,是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对于网络语言的发展我们应该宽容对待,积极引导。本文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首先概括分析了网络语言的起因与发展现状,对网络语言争议的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笔者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应该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并且对网络语言应采取的态度及对策等问题,提出一些个人浅见。关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普及使网络语言成为了当代社会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这种现象正以其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特点对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要影响。阐述网络语言概念和特征的基础,对青年官兵使用网络语言的心理进行分析,并针对网络语言给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电子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网络的兴起使人们的生活逐步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并存的生活状态。然而互联网的兴起引发了独特的网络语言现象,那么网络与语言对当代中国社会及语言的发展将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将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网络语言特征的介绍,探讨了网络语言现象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所谈论的语境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琦 《魅力中国》2012,(29):82-82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语言也营遥而生。网络语言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网络中迅速传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一样,网络语言也利弊兼具。有很多网络语言生动幽默、言简意赅,不仅在网民间广泛传播,也被传统媒体所认可和接受,不少网络语言还被收入了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同时,也有一些网络语言粗俗鄙陋、逻辑含糊,让人难以接受。失范网络语言的传播挑战了汉语言的规范,在网民中和社会上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必须加以规范和引导,及时纠偏。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称为网络交际语言,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这种原先只存在于网络之中的新语言现象就迅速发展开来了。目前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大部分都局限于对网络语言的构词特点等层面的探讨,而对网络语言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对社会群体的影响以及对汉英语言发展的影响这些方面的研究相比之下就少得多了。本文旨在通过探讨,进一步了解网络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特质,以便于社会文化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8.
刘纯 《中国城市经济》2010,(5):80-80,86
在互联网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称为网络语言。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这种原先只存在于网络之中的新语言现象就迅速发展开来了。目前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大部分都局限于对网络语言的构词特点等层面的探讨,网络语言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对社会群体的影响的研究相比之下就少得多了。网络语言在丰富现代汉语内容的同时,也给传统语教学带来了冲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语言既不能一味拒绝,也不能全盘接受,要正确引导学生处理规范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关系,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的意识。。本文旨在通过探讨,进一步了解网络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特质,我们拟从当前中学教学中网络语言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出发,对这一问题作一管窥。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信息数据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社交圈的广泛运用,网络的普及催生了大量的各具特色的网络热词和新词,许多词语正以即热即火、求新求异、充满独特性的方式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语言在丰富了语言表达形式和表达效果的同时,也会时常出现网络语言的失范问题,给社会文化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大力提倡网络语言对社会文化的正面影响,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积极有效作用,进一步促进网络语言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伴随网络交流而兴起的网络语言,在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因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和自身的开放性,网络语言正在走向异化,主要表现为年轻化、暴力化、隐匿化和方言化等特点,这必然会对汉语规范产生巨大的冲击,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1.
网络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网络语言中,以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最为深远。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时尚符号,它折射出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并通过网络流行语表现最真实的自我。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模因论为我们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本文将基于模因论来阐释网络流行语的模因类型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2.
郑杰 《魅力中国》2014,(10):213-213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交际语境下,交际双方进行双向传播和沟通的语言信息。论文从网络语言的定义出发,就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常见类型进行了详尽阐述,在此基础上,针对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进行了诊断和分析,并给出了正确引导中学生应用网络语言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网络的使用产生了网络用语这个衍生品,网络用语对汉语言的发展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网络用语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引导及监管,更离不开教育环境,教师应当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与使用网络语言,打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对网络语言区别对待,区别使用,促进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网络世界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从网上悄然走到网下,走进了人们的语言世界并成了人们现实生活应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以网络流行语这一主体的网络语言形式为入手点,从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的视角对网络流行语的性质,变异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申亚妮 《新西部(上)》2009,(8):170-170,150
网络流行语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迅速发展,是网络文化的缩影,有很强的网络语言代表性.本文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分析可以发现,网络流行语表达了网民意见,体现网民时代特征,是网民对社会环境认知变化的反映.对此,要加以重视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与方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海萍 《魅力中国》2009,(22):139-140
网络语言是网民们交际使用的一种特殊群体用语。网络词汇在网络语言系统中最开放、最活跃、最具特色。网络语言和方言的关系密切,方言进入网络语言,大大丰富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吸收方言,对方言的推广也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方言进入网络语言,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探索功能对政治理论传播机制的影响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当前网络语言传播政治理论的重要性入手,深入分析机制的要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其网络语言传播政治理论机制的内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网络语言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的界定 (一)网络语言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1.网络语言的基本内涵。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是指后者。如"网络语言,网下流行。"网络语言日益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人认为网络语言若经得起时间考验,约定俗成后就会被普遍接受。这些被普遍接受的网络语言将成为大众语言的一部分,其感染力和号召力日益被重视。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网络公众占据很重要的角色,公共意见的表达对公共事务的有效解决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政府决策、司法判决等方面起到监督和约束作用。但由于网络本身具有匿名性、互动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加之网络空间监管不力、公众言语表达肆意等造成网络舆论环境嘈杂无序。在网络舆论中,言语攻击、随意辱骂、网络暴力等现象随处可见,使得网路舆论隐含着巨大的非理性风险,文章以中国当代社会为研究背景,对当前网络舆论形成过程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着重探讨网络舆论中非理性因素不断扩散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并提出相对的消解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全球化过程中,传媒暴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侵蚀着未成年的身心健康,诱发未成年犯罪.本文通过介绍传媒暴力的概念,渗透传媒暴力的思想,由此浅析传媒暴力对未成年犯罪的影响,针对未成年犯罪和传媒暴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