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以江苏城市为样本,在解析江苏城市旅游演艺产业发展资源基础上,剖析产业开发的实践,透析江苏城市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特征与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产品创新战略、品牌战略、企业融合战略、资本战略、人才战略五大发展战略,以推动江苏城市旅游演艺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闲暇的定义与类型,分析了宝鸡市闲暇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加快闲暇旅游发展之对策设想:加强政府旅游合作整体开发意识,进行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开发旅游资源,满足旅游体验需求;突出创新思维,创建闲暇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3.
董晔 《新疆财经》2015,(2):32-3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产品种类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本文从回忆的角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回忆旅游的特征、优劣势,以及回忆旅游的开发和顾客人群的定位进行了论述,认为回忆旅游实现了回忆产品从愿游到忆游循环的可持续性,旨在帮助经营者建立回忆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体系和实际研发的构想,为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传统节庆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对于繁荣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乡村旅游必须紧跟市场的需求变化,加强旅游产品创新,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文章着力探讨了乡村旅游如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开发“传统节日”项目,并打响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品牌,以推动我国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石伟伟 《特区经济》2014,(12):151-154
中国旅游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现代化发展新时期。而现代化旅游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最直接表现就是旅游产业整合,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人才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人才。相对于广阔的需求市场,我国现代化旅游人才的供给却不容乐观。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从基本概念入手,重点介绍旅游产业整合、现代化旅游人才概念内涵。分析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征和产业整合的综合趋势,进而从需求角度分析了产业整合下,对现代化旅游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与人才需求对接,介绍了我国现代化旅游人才的供给现状,主要是从旅游人才教育体系中的高校培养角度,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分析了现代化旅游人才供需的差距,最后得出了几点优化旅游人才供给——高校培养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环京津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与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为河北旅游业从观光型向休闲型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如何根据当前国内、国际旅游发展走向和河北旅游资源的地方特色.开发适合京津城镇居民休闲旅游需求的产品.构建完善的休闲旅游产品体系.使环京津休闲旅游产品在京津旅游市场上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分析了环京津休闭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并对产品体系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应着重从优化产品结构、深挖文化内涵、打造名牌产品、加快产品创新等方面入手.科学开发资源.提升产品档次.完善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背景 ,简要回顾了我国旅游教育的历史进程 ,着重剖析了传统的旅游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同整个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现状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现代旅游教育体系 ,以适应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疆旅游产品创新及其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客对个性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在不断提升,新疆旅游产品必须随之不断创新变化,才能保持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竞争力。本文认为可以通过研发参与性及体验性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强调对旅游产品的品牌塑造、坚持产品的系列开发和实行全方位的旅游产品创新策略等途径实现新疆旅游产品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台湾旅游的市场具有不可限量的开发潜力。目前我国台湾旅游市场发展速度快,旅游企业对开发台湾旅游市场重视程度提高。但仍存在产品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本文对台湾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旅行社赴台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全域旅游理念对旅游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以概括为三大战略,即产业融合战略、产城互动战略、和而不同战略。其中产业融合战略注重从现实的产业基础和社会条件来拓展旅游产品领域;产城互动战略兼顾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和而不同战略强调不同景点景区之间既要竞争更要合作。这三大战略既是对传统的旅游发展战略的继承,也是根据新形势要求对旅游发展战略的提升和突破,构成旅游开发从宏观理念到落地操作的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王丽 《发展》2018,(11):63-65
全域旅游是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它通过资源全域整合、产业全域融合、管理全域协调、服务全域覆盖,实现做强做大旅游产业并带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淀积深厚,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坚实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但目前洛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时空布局、产业结构、产品体系和公共服务都有待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与我国的旅游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背景,简要回顾了我国旅游教育的历史进程,着重剖析了传统的旅游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同整个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现代旅游教育体系,以适应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广西经济》2005,(9):4-4
2005年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8月18日在西安召开,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指出,为了全面推进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旅游业需要重点推进十项工作。据介绍,十项工作包括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建设和完善旅游产业体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创新旅游目的地体系和旅游产品体系;调整市场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4.
洪长华 《魅力中国》2010,(34):65-65
加快闽北旅游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提升武夷山,构建大武夷,建设武夷山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的要求,积极先行先试,坚持“项目、品牌、创新、服务”四项带动,出台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旅游交通、旅游产品、旅游营销、旅游服务四大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旅游交通有新突破。旅游产品有新亮点,旅游营销有新举措,旅游质量有新提升,旅游经济有新发展,着力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形成海峡旅游的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15.
宋红娟 《特区经济》2014,(1):165-167
粤琼港澳台地区带海岸线漫长,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具备了发展旅游的资源、需求、区位和产品四大优势,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近年来,该地区的入境旅游增长幅度逐年下降,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对外经济体系和服务经济体系中的比重也正发生着变化,旅游业面临着转型。海洋旅游资源作为该地区带的优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本文剖析了粤琼港澳台地区转型时期的旅游产业,分析该区域旅游产业的新形态,并提出了构建海洋特色旅游产品链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资源特点、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分析了鄂西地区旅游整合开发的条件与基础。并指出旅游资源、开发环境、旅游产品(包括产品类型和产品要素)、市场营销、区域旅游管理体制整合的具体途径,以求旅游开发规划工作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促使鄂西旅游更加顺利地走上健康、规范、有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阐述郴州地方戏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郴州地方戏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郴州福寿文化、山水文化为依托,发展地方戏曲旅游,以适应文化旅游市场的需求,丰富郴州旅游产品结构。开发时应遵循个性化、整体化、保护与创新相结合、观赏性与参与性相结合原则,并提出了五点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该文对康养旅游的相关概念和康养旅游基地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基本要求进行了解读,在分析舟山康养旅游发展的现状基础上,评析了舟山康养旅游所具备的发展条件。文章认为舟山康养旅游基地建设应坚持以文化休闲养生为战略主线,以打造世界宗教养生旅游目的地、全国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健康疗养旅游目的地为主题定位,以完善康养旅游产业融资体系、康养旅游产品体系、康养旅游质量标准体系为核心的基地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9.
陈雪钧  李莉 《开发研究》2021,(4):109-114
基于多维系统分析框架,从空间、战略、品牌、产品、制度5个维度分析国内各省份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与经验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布局上,东部地区多实施市场驱动型集聚发展模式,中部、西部地区多选择资源驱动型发展模式和行政驱动型集聚发展模式;国内各省份普遍实施康养旅游母子品牌组合策略和独立产品品牌策略;"1+X"产品策略和产品创新策略形成门类齐全和各具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体系;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为国内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制度保障.多维产业分析框架全方位展示了国内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旅游养老产业是多产业融合形成的新产业形态。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旅游养老产业已经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总结归纳日本、美国、法国旅游养老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综合比较三国旅游养老产业发展的共同趋势与个性特色,提出旅游养老产业发展的借鉴与启示,包括制订完备的扶持性政策法规、市场主体和政府引导相辅相成、构建完整的旅游养老产业链、创新特色旅游养老产品与服务、构建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